范璟
- 作品数:10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儿童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 熊昊范璟王卓陶芳陈开澜许敏李建新
-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活化的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过度增生但免疫无效、导致多器官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1〕。其临床表现为多脏器受累,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2〕。
- 王卓熊昊范璟李建新蔡玮陈开澜韩杰李晖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儿童吗替麦考酚酯
- 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借助于多药联合化疗及划分危险度的个体化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治疗效果逐年改善,特别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5年长期生存希望超过80%。但是化疗相关毒副作用仍然威胁白血病患儿的生存,例如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发生较为少见的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utropenic enterocolitis,NE)。
- 范璟熊昊李晖张耀东李建新陈开澜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肠炎白血病患儿
- 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的护理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 总结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后发生中性粒细胞缺乏性肠炎(NE)的护理经验。方法 将6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的患儿置于洁净层流床或独立单人病房,实施保护性隔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干预,给予全静脉营养,强力抗感染、输入成分血、粒细胞刺激因子,加强肛周护理等。结果 6例患儿住院21~35d,NE症状基本消失、原发病完全缓解出院,继续后续化疗;随访至现在仍生存。结论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后NE患儿实施全面系统的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提高疗效。
- 蔡玮吴智绚孙丹范璟熊昊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护理
- 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对膨胀大鼠心室电生理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制备离体心脏灌流模型,观察急性牵张左室对离体心脏电生理的作用,揭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心脏机械电反馈中的作用。方法45只大鼠分为3组:不牵张组、牵张组及牵张加链霉素组,每组15只。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的同时,将一自制乳胶球囊经左心耳置入左心室。急性膨胀球囊牵张左室,记录并分析实验各组心律失常的出现频率和种类。结果牵张组可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而牵张加链霉素组仅出现室性早搏,且两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链霉素作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阻断剂,能明显减少急性膨胀心室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提示牵张激活性离子通道在急性膨胀心室致心律失常的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 熊昊范璟
- 关键词:心律失常
- 儿童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例并文献复习
- 熊昊范璟陈开澜陶芳王卓许敏李建新
-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表观遗传学改变的临床分析
- 熊昊范璟李建新蔡玮许敏王卓吴智绚
- EB病毒相关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死亡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影响EB病毒相关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EBV-HLH)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EBV-HLH患儿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方法 对1999~2008年在本院收治的29例EBV-HLH患儿,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例中,死亡11例,病死率为37.9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EBV-HLH死亡的因素包括年龄、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骨髓增生程度、C-反应蛋白(CRP)、采用噬血细胞综合征-2004(HLH-04)方案。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年龄、采用HLH-04方案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采用HLH-04方案是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年龄、肺部感染、血清铁蛋白升高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有肺部感染、SF水平越高、年龄越小、未采用HLH-04方案的EBV-HLH患儿死亡的危险度较高,因此,在临床上,应考虑以上因素,确诊后尽快采用HLH-04方案治疗,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
- 范璟张耀东谭利娜胡群刘双又刘爱国王冠玲孙燕熊昊
- 关键词:儿童
- 先天性舌体巨大粘液囊肿患儿的护理
- 范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难点分析及护理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针对性护理,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收治的45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给予术前回流灌肠。结果45例患儿中,42例肠道准备满意,术中肠腔清洁,未见残渣;3例患儿病变肠管的位置较高,肠腔内可见少量残渣。结论针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的难点进行护理,为术前准备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范璟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回流灌肠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