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彬
- 作品数:35 被引量:84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艺术文学更多>>
- “比”字句的形成过程及相关的语法演变机制被引量:3
- 2007年
- “比”字句格式“N1比N2W”是由比动句格式“比N1于N2”演变而来的,在该格式的形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四个变化:(1)“比”字句在比动句的基础上增加了W部分;(2)“比”字的意义逐渐虚化;(3)N1由位于“比”之后提到了句首;(4)早期“比”字句中的“之”、“于”后来逐渐脱落了。文章分析了“比”字句结构变化和“比”字语义虚化的动因,从而探讨与之相关的语法演变机制。
- 胡斌彬
- 当代“裸X”词族的语义衍生及认知模型--兼论造词机制与传播动因被引量:19
- 2010年
- 文章根据意义,将当代汉语中的"裸X"词族分为四类,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家族相似性和理想认知模型(ICM)理论对其语义衍生过程进行阐释,指出各个衍生义是对源域文化认知模型的凸显、修改、删除或在此基础上的隐喻等。词汇补缺、词语模的形成、"裸X"词语本身的意象性、新奇性特征及其所引起的社会心理效应是当代"裸X"词族大量产生和传播的重要机制和动因。
- 胡斌彬
- 关键词:语义衍生理想认知模型
- 先秦“于”字比较句考察被引量:5
- 2010年
- 先秦时期的"于"字比较句除表示差比意义外,还能灵活表达异比、同比、平比、极比、比拟等多种意义,这使它在古汉语中能满足基本的表达需要,因此使用普遍。学术界长期以来的关于"于"字比较句功能的传统认识应该予以纠正。先秦"于"字比较句构成成分较为单纯,造成了其结构和语义表达的局限性,这是它后来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乎"字比较句的功能为"于"字比较句所涵盖,二者没有明显区别。
- 胡斌彬
- 关键词:先秦语法史
- 现代汉语“比”字句变体的语用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本文描写“比”字句的各种变体格式,考察它们的语用功能、使用场合和制约因素,指出变体格式具有分化信息量以增强表达力、承上启下衔接语篇、凸显比较主体的独特情状或两个比较体的鲜明反差等语用功能,一定的句法结构、语义表达和篇章语境等因素制约了它们的分布和使用场合,“比”字句的各种变体丰富了“比”字句的语用功能。
- 胡斌彬
- 关键词:变体语用功能
- 基于语料库的“不都X了(M)”构式研究
- 2020年
- “不都X了(M)”是日常常用的反问构式,但目前对此构式的专门研究较少。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对“不都X了(M)”中的常项“不”“都”“了”分别进行分析,并基于BCC语料库对“X”“M”及标点符号的变项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讨论,再从检索到的语料中归纳出该构式的句法功能,可进一步总结出该构式的句法结构。
- 王姝蕾胡斌彬
- 关键词:语料库构式语法
- 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
- 本文立足于现代汉语,以普、方、古大三角和三个平面的理论为构思的框架和写作思路,对汉语“比”字句的特点、功能及在差比句中的地位作了较为充分的描写和解释。在普通话部分,考察了“比”字句典型式的语义成分和语义类别,归纳了“比”...
- 胡斌彬
- 关键词:现代汉语比字句普通话方言语用价值
- 文献传递
-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中的语境思想探微
- 2004年
-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在讨论语义时十分重视结合语境来加以分析,提出了必须区别语境的非区别性特征和区别性特征,为探讨语境的制约和解释功能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语言论》中关于语境的论述对于语境语义理论的贡献功不可没。
- 胡斌彬
- 关键词: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语境
- 人类语言能力获得的认知基础——基于天赋假设的哲学思考
- 2011年
- 乔姆斯基关于人类语言能力的天赋假设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人类语言能力是由许多能力综合形成的,类推思维能力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获得知识和创造潜能的重要源泉。乔氏天赋假设理论实际上就是类推思维的结果,可惜忽视了类推的普遍性,把眼光仅仅局限于"普遍语法"的狭小圈子中,看不到问题的根本所在。
- 胡斌彬
- 关键词:语言能力语言哲学
- 现代汉语一价谓词性成语功能考察
- 2015年
- 文章探讨现代汉语一价谓词性成语构成的句法格式、论元语义,以及成语的功能跟结构的相互关系等问题。一价谓词性成语构成的句型比较单纯,语义功能有[+述处][+述人][+述物][+述动][+述事]这几类,各类的谓词性成语对其配价成分的语义限制宽严不一,其配价成分的语义格主要有施事、系事、感事、位事四类。谓词性成语的句法语义功能一般要受制于其内部结构,但也有部分成语的整体功能发生了衰减和变异。
- 胡斌彬
- 关键词:现代汉语配价句法语义
- 由假设小句向认识情态标记的语法化——以“搞/弄/闹不好”为例被引量:7
- 2016年
- 当代汉语"搞/弄/闹不好"可以表达"担心-认识"情态意义,它们来源于假设复句中的假设小句,其语法化的桥梁语境是:在表达说话人主观认识的口语性环境中用作嵌套性假设复句[假设-[假设-结果 ]]的内层假设小句,动词论元和假设标记省略,导致其作为假设小句的地位弱化。随着动词"搞、弄、闹"的语义泛化和虚化,"搞/弄/闹不好"最终虚化为表示可能性揣测的认识情态标记。其语法化的连续环境、认知语义基础等有诸多值得探讨之处。
- 胡斌彬
- 关键词:语法化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