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红彦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肿瘤
  • 2篇腺肿瘤
  • 1篇单光子
  • 1篇单光子发射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单光子发射型...
  • 1篇蛋白
  • 1篇断层显像
  • 1篇抑制剂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甲状旁...
  • 1篇原发性甲状旁...
  • 1篇增敏
  • 1篇增敏剂
  • 1篇制剂
  • 1篇融合显像
  • 1篇术前
  • 1篇术前定位

机构

  • 3篇聊城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翟红彦
  • 3篇张长明
  • 2篇张玉芳
  • 2篇张英
  • 1篇赵海敏
  • 1篇冯喜平
  • 1篇闫瑞红
  • 1篇周振虎

传媒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中华核医学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131I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131I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68例,依据转移灶部位分为颈淋巴结转移组43例,肺转移组25例。颈淋巴结转移对照组22例和肺转移对照组13例给予131I治疗,颈淋巴结转移观察组21例和肺转移观察组12例给予131I联合甘氨双唑钠治疗。首次治疗3个月后复查并评价疗效,好转及无效者再次应用上述方案治疗1次。比较2种方法治疗肺及颈淋巴结转移灶的1次治愈率、2次治愈率及不良发应发生情况。结果颈淋巴结转移观察组1次治愈率(57.1%)高于颈淋巴结转移对照组(27.3%)(P<0.05);肺转移观察组2次治愈率(33.3%)高于肺转移对照组(0)(P<0.05);2组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氨双唑钠在联合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过程中具有放射增敏作用。
张长明张英冯喜平赵海敏翟红彦张玉芳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131I放射增敏剂
99 Tcm-MIBI 断层及 CT 融合显像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99锝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technetium-99m methoxy isobutyl isonitrile,99Tcm-MIBI)断层及同机CT融合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 ,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1例PHPT,静脉注射99 Tcm-MIBI 370 MBq后15 min行颈胸部平面显像,90 min行延迟平面显像,然后开始核素断层与CT融合显像。31例同期均行超声检查。所有显像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9 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99 Tcm-MIBI 核素断层及同机CT 融合显像对PHPT的检出率分别为87.1%和93.5%,2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超声对PHPT的检出率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39和7.884,P均<0.05)。99 Tcm-MIBI核素断层及同机CT融合显像对甲状旁腺增生的检出率均为80.0%,高于超声和99 Tcm-MIBI双时相平面显像的40.0%。同机CT融合显像可提供详细的解剖定位,为手术医师提供更多的信息。结论99 Tcm-MIBI断层及同机CT融合显像较单纯的双时相平面显像对PHPT病灶的检出率有所提高,可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在PHPT的术前定位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张长明翟红彦张英张玉芳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融合显像
安罗替尼对进展期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病灶摄碘功能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安罗替尼对进展期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IR-DTC)的疗效、安全性及对病灶摄碘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2月于聊城市人民医院行安罗替尼治疗且符合入组标准的进展期RAIR-DTC患者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59.1±8.7)岁。在安罗替尼治疗期间,每6周复查患者甲状腺功能、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及Tg抗体(TgAb),每12周通过CT监测靶病灶(TL)最大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对部分患者行诊断性^(131)I显像(Dx-WBS),以评估治疗后病灶摄碘功能的变化。本研究分析患者24周内的治疗后变化,组间比较行Friedman检验,进一步成对比较时,P值经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安罗替尼治疗24周,23例患者中8例达部分缓解,15例疾病稳定,没有患者达到完全缓解。安罗替尼治疗6、12、18、24周,患者Tg水平[189.5(85.0,483.3)、127.7(52.4,319.8)、82.0(40.2,213.5)、80.1(39.9,205.0)μg/L较基线Tg水平[384.5(210.9,1605.0)μg/L]明显下降(χ^(2)值:4.23~7.86,均P<0.001);治疗12周与治疗18周血清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P<0.001),治疗18周与24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7,P=0.059)。治疗12、24周患者肺及颈部淋巴结TL最大径较基线水平明显缩小(^(2)14.76~31.12,均P<0.001),治疗12周和24周上述TL最大径无明显差异(χ^(2)值:5.65、9.02,P值:0.314、0.070)。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高三酰甘油血症及蛋白尿,未出现4级以上不良反应以及与不良反应相关的死亡事件。7例患者在安罗替尼治疗后行Dx-WBS评估,均未发现病灶摄碘功能的改变。结论安罗替尼对进展期RAIR-DTC有明确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小,该药疗效在12~18周达到最强,24周趋于稳定。未发现安罗替尼有诱导RAIR-DTC细胞再分化、提高摄碘能力的作用。
张芳蕾翟红彦闫瑞红张长明周振虎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喹啉类甲状腺球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