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RCC1、RRM1和β-tubulinⅢ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糖核苷酸还原酶(RR)M1、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SP二步法)对80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RRM1、β-tubulinⅢ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RRM1、β-tubulinⅢ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80例NSCLC肿瘤组织中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0%、42.5%和52.5%。ERCC1、RRM1、β-tubulinⅢ蛋白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RRM1表达阴性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分别均高于ERCC1,RRM1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β-tubulinⅢ表达与否对N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CC1、RRM1、β-tubulinⅢ的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药物,并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罗静徐美青郭明发魏大中柳常青孙翔翔
- 关键词:ERCC1RRM1
- 老年性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食管癌患者(年龄〉60岁)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82例老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2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共清扫淋巴结数1358枚,其中阳性淋巴结数为210枚,比例为15.5%,术后病理证实有阳性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56.2%)。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病变长度和肿瘤分化程度不同对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影响(P〈0.05)。性别、年龄、病变部位以及手术方式不同对淋巴结转移率的影响无显著影响(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是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因素。结论在老年性食管癌患者中,肿瘤浸润越深,分化程度越低,淋巴结转移率越高。
- 罗静陈国平祝鑫海袁丰具晟
- 关键词:食管癌老年性淋巴结
- ERCC1新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铂类用药分子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DNA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l,ERCC1)的高表达与铂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关。以往研究中常采用ERCC1抗体8F1,近来发现其有非特异性。为了检测ERCC1新抗体4F9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铂类用药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NSCLC患者肿瘤组织进行ERCC1检测,分析患者的ERCC1蛋白表达与临床特征、铂类为基础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72例NSCLC组织中ERCC1蛋白高表达者占55.5%。ERCC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ERCC1低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中位生存期及2年生存率均高于高表达患者(62.5%vs 37.5%;22.9 vs 18.4个月;46.9%vs 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CC1新抗体4F9免疫组化法检测ERCCl的表达有助于筛选NSCLC患者辅助化疗方案,指导患者术后铂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 罗静徐美青郭明发魏大中柳常青孙翔翔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