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瑶 作品数:18 被引量:40 H指数:3 供职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化科学 经济管理 哲学宗教 更多>>
“儿童作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研究进展及教育启示 2022年 儿童在同辈文化中的行动主要包括儿童在游戏中的行动、在游戏中权利与地位的建构、儿童对策略的创造与调整以及儿童的同伴选择;儿童在家庭和网络、政治和校园中也不再是作为被照顾的、不成熟的角色出现,而是承担着一系列新的角色。“儿童作为积极的社会行动者”下的研究启示当前的教育工作者们应当树立新的儿童观,相信儿童在同辈文化中的行动能力;与儿童分享权力,探索儿童在校园中的行动;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创造儿童在网络中行动的空间。 罗瑶 张双娟关键词:童年社会学 教育 幼儿园运动期间儿童观的演变历程简述(1850-1920) 1850至1920年代的幼儿园运动(Kindergarten Movement)是在福禄培尔幼儿园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所开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的学前教育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其核心在于儿童观的彻底转变。幼儿园运动之初,玛伦霍尔茨... 罗瑶关键词:儿童观 论自爱与教育——基于卢梭的基本概念amour-propre的解析 被引量:1 2021年 卢梭区分了两种自爱,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爱(amour de soi),另一种是他人关系中的自爱(amour-propre)。《爱弥儿》处理的主要是amour-propre这种异化了的自爱所带来的人性恶的问题,并试图保护amour de soi。根据卢梭的解读,可以发现当代以竞争为内在逻辑的教育对于儿童处在“他人关系中的自爱”(amour-propre)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在此现实境遇下,教育的理论诉求主张的却是一种彻底净化的自爱以及将自爱作为道德教育的根基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造成了教育中自爱的困境。因此,教育者需要充分意识到卢梭所探讨的amour-propre的自然性与危险性,并帮助人从更大的秩序、更高的存在与人之间的联系中去探索自我的根源,以找寻自爱超越的教育之道。 罗瑶关键词:自爱 卢梭 从“儿童的哲学”到“童年哲学”:马修斯的思想进路及其启示 被引量:18 2019年 从古典哲学到“儿童的哲学”再到童年哲学研究,马修斯的思想发展历程贯穿了他对“何谓哲学”“何谓儿童”“‘儿童的哲学’何为”“童年哲学何为”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基于对哲学之“困惑”本质和儿童与哲学关系的探析,马修斯进入到“儿童的哲学”中。而通过研究“儿童的哲学”,马修斯又意识到现有童年研究范式存在缺陷,童年的重要意义需要被重新认识。他发现唯有在理解儿童的基础上,真正的儿童哲学教育才有可能实现。对“儿童是谁”“儿童知道些什么”及“儿童应当得到些什么”等核心问题的探究,促使马修斯初步建立了他的童年哲学观。这种思想进路启发当今儿童哲学的发展不应局限于儿童哲学探究计划的发展,而应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儿童的哲学”与童年哲学的研究中,因为“儿童的哲学”与童年哲学才是儿童哲学发展的根基。 罗瑶关键词:儿童哲学 西方童年研究的后现代转向及其教育学反思 被引量:2 2022年 在反对童年的现代性观念的过程中,后现代话语进入到西方童年研究领域,产生出有关“童年是什么”的诸多新理解。如反对童年本质的普遍论,主张童年差异的本体论;解构童年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强调童年作为异质性集合,以“生成-儿童”来解构童年与成年的对立;以童年来消解现代性主体、重构后现代主体等。后现代童年研究将为教育领域带来一些积极的影响,如关注教育中儿童的差异而非统一抽象的地图、去除教育中的成人中心、重视教育中新的儿童主体形式建构等;与此同时,也将为教育学带来不少的挑战,如对童年的本质和好教育的追问备受质疑、由童年的消解所带来的教育存在根基的动摇、流动和变化的儿童主体形象建构所带来的教育意义缺失等。由此得出,当教育学向后现代的童年话语敞开之时,其蕴含的承诺与危险也将一并进入教育学领域中。 罗瑶关键词:后现代 二元对立 主体性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研究 幼儿园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幼儿园教学参考的主要依据。然而由于幼儿园教材出版发行自由度大,目前幼儿园教材市场中种类繁多、良莠不齐,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监督机制。这给幼儿园选择教材带来了诸多困惑,因此对幼儿园教材进行客... 罗瑶关键词:幼儿园教材 教材编写 文献传递 何谓遵循儿童天性的教育?——基于裴斯泰洛齐的儿童天性观解读 被引量:1 2023年 何谓遵循儿童天性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近代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发展出了一套独特的教育实践体系,而在其教育实践背后尤为关键的是他对儿童天性的深入理解。裴斯泰洛齐依据个人发展与种系发展的一致性原则,发展出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道德性的三重天性观,并由此探究出人的身体力量、智力和精神力三重天性在儿童阶段的特殊展现方式。正是这些有关儿童天性的理解,为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份历史参考也提醒我们,在“本质”问题被否定的当下,教育的永恒之问仍然在于不断地追问何谓儿童的天性,并遵循儿童的天性而行。 罗瑶关键词:儿童天性 裴斯泰洛齐 儿童教育 幼儿园教育中“活动”概念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澄明 被引量:3 2023年 “活动”是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一个常用词语,常以“××活动”的形式频繁出现。然而,当“活动”作为背景词广泛使用后,其丰富的内涵也变得逐渐模糊起来。经过对其概念史的梳理,可以发现“活动”概念的内涵演变大致经历了这几个阶段:在概念兴起时,“活动”是儿童通向自然目的的重要手段;在概念发展过程中,“活动”成为儿童内在天性展现的方式;在概念变迁过后,“活动”又转变为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当概念日常化后,“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常用词语,成为幼儿园各项教育内容的通称。“活动”概念的历史演变过程将帮助澄明当下对“活动”概念的误用和滥用现象,如“活动”并非背景性词语、以“××活动”命名并非就是真正的“活动”、“活动”与“教学”的区别、“活动”并不等同于“做”等。基于此,我们需谨慎使用“活动”这个概念,并认识到延续“活动”精神的重要性,进而继续深入探究“活动”概念的丰富内涵。 罗瑶关键词:儿童天性 概念史 西方童年哲学研究最新进展及其教育学意义 被引量:1 2021年 童年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国际上发展已有四十余年的时间。目前童年哲学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是一个有核心主题,但边界较为模糊,有着很大开放性的研究领域。研究者从哲学的视域对于童年理论作出了批判性反思与创造性阐释,如对童年缺陷论、社会-文化的童年理论等进行反思,从时间的本体论与"生成儿童"等思想来重塑童年观,主张发现儿童身上所隐藏的诸多能力,探究童年的内在与外在价值,并重构儿童与成人间的关系等。这些研究对于当前教育学领域潜藏的童年理论有着较大的挑战,有助于教育领域对童年本质与价值的理解、对教育目的的定位、对师生关系的理解等进行反思。 罗瑶关键词:教育目的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与消极教育思想 被引量:3 2020年 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是其思想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卢梭从历史之维探讨自然状态,将其视为人类的“原初状态”,提出人在自然状态中拥有的是自然的自爱以及由此种自爱而产生的对受难者的同情、生理层面的爱.这种理想的自然状态因为人类“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偶然地转入社会状态,人的自然的自爱发展成卷入他人关系的自爱,也成为人类罪恶的根源.因此,卢梭希望通过消极教育将儿童控制在自然的自爱的激情之下,以使儿童尽可能模仿他所设想的自然状态. 罗瑶关键词:卢梭 爱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