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世平
- 作品数:16 被引量:136H指数:6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的防护价值被引量:74
- 2004年
- 刘昌盛魏文洲郑晓华童世平殷响林杨洪飙
-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婴幼儿颅脑病变
- Niti-S支架在高位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应用
- 目的:探讨Niti-S胆道支架在复杂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36例毕氏Ⅳ型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效果。其中男24例,女12例,平均年龄(65±15)岁。术前...
- 胡红耀区家乐饶珉童世平
- 文献传递
- 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辐射剂量评估研究
- 目的:贯彻辐射防护三原则,确保低剂量乳腺X线摄影质量,评价双侧乳腺组织的体表照射剂量和平均腺体剂量(Dg)。
- 潘鄂武童世平叶丽琼蔡庆霞邱薇万颖文廖妮
- 文献传递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在心电门控技术下采用64层螺旋CT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进行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全面观察桥血管及冠脉狭窄情况。结果:2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共有38条桥血管,其CTA图像均能清晰显示,其中5支桥血管轻度狭窄,6支桥血管严重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陈细香童世平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小儿脑室系统的CT测量正常值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自1995年6月至1998年4月,我们采用头颅CT扫描,分别测量了426名国人正常小儿脑室脑比(Ventricle to Brain Ratio,VBR)、第三脑室横径、第四脑室横径和前后径,提出了CT测量的正常值.
- 陈谦学黄书岚操廉叶应湖郑晓华童世平陈坚王国安
- 关键词:脑室小儿正常值
-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行64层螺旋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 IP)。结果使用钛制动脉瘤夹者,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螺旋CTA可以作为采用钛制动脉瘤夹治疗患者的术后随访工具。
- 陈细香郑晓华李茂进童世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
-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临床确诊颅内动脉瘤接受手术治疗病例,术后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层面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结果对于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以作为使用钛制动脉瘤夹病例的术后随访工具。
- 陈细香郑晓华李茂进童世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
- 腹膜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CT诊断(附3例报告)被引量:4
- 2001年
- 杨晓玲童世平赵小丹
- 关键词:纤维组织细胞瘤腹膜后CT
- 双平面CT扫描诊断鞍区脊索瘤的价值
- 2001年
- 目的 评价轴位加冠状位 CT扫描在诊断鞍区脊索瘤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9例经手术证实的脊索瘤的轴位和冠状位 CT扫描资料 ,其中 7例同时行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病例的病灶中心均位于鞍区 ,其边缘不规则或模糊 ,蝶骨体骨质明显破坏 ,4例鼻咽部有巨大软组织肿块 ,6例患者的瘤体内可见斑片状或不规则块状钙化影。结论 双平面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肿瘤向颅内侵犯的范围以及骨质破坏的程度 ,在排除鞍区的其它病变后 ,结合临床表现和
- 魏文洲李俊任征辉童世平
- 关键词:CT扫描脊索瘤
- 国人青少年脑室系统的CT测量正常值研究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提出国人青少年侧脑室的脑室脑比(VBR)、第三脑室横径、第四脑室横径和前后径的CT测量正常值。方法确立正常人的标准,通过前瞻性研究测量176例青少年脑室系统的大小。结果本组男女脑室对应均值之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据Hahn氏法,VBR1为0.25~0.38;据Mohr氏法,VBR2为0.01~0.20;据吴氏法,第三脑室横径为1.33~3.36mm;据Shapiro氏法,第四脑室横径为8.77~16.51mm,前后径为3.49~9.66mm。结论提出的脑室系统正常值为评价青少年脑室大小提供一项客观量化指标。
- 陈谦学黄书岚叶应湖郑晓华童世平陈坚王国安
- 关键词:脑室青少年正常值VBRV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