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英楠

作品数:14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动脉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蛋白
  • 4篇脂蛋白
  • 3篇载脂蛋白
  • 3篇载脂蛋白A5
  • 3篇细胞
  • 2篇丹参
  • 2篇丹参滴丸
  • 2篇蛋白酶
  • 2篇滴丸
  • 2篇动脉弹性
  • 2篇血脂
  • 2篇脂肪
  • 2篇脂肪细胞
  • 2篇综合征
  • 2篇组织蛋白

机构

  • 6篇中南大学湘雅...
  • 4篇南华大学
  • 3篇中南大学

作者

  • 13篇秦英楠
  • 8篇李向平
  • 3篇赵水平
  • 3篇薛彦琼
  • 2篇刘颖娴
  • 2篇刘鸿敏
  • 2篇彭道泉
  • 2篇洪亮
  • 2篇曾高峰
  • 2篇黄斌
  • 1篇于碧莲
  • 1篇李霞
  • 1篇王波
  • 1篇谭峥
  • 1篇龙骁
  • 1篇叶慧俊
  • 1篇封英娟
  • 1篇罗小岚
  • 1篇王峻
  • 1篇龚海荣

传媒

  • 3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肝癌细胞Sp1活性上调抑癌基因OPCML表达被引量:2
2017年
抑癌基因OPCML的甲基化失活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因此采用药物逆转抑癌基因的失活状态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策略。研究表明,Luteolin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DNA的甲基化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的活性,但木犀草素是否能逆转OPCML的失活状态目前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HepG2,用不同浓度木犀草素处理后,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OPCML、DNMT1的m RNA和蛋白表达;甲基特异性PCR(MSP)和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催化实验分析OPCML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ELISA分析木犀草素处理前后对核转录因子Sp1活性的变化;RNA干扰及慢病毒转染等方法观察Sp1在介导甲基化及CPCML表达中的作用。最后建立裸鼠异种移植瘤动物模型,观察木犀草素对异种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Hep G2细胞基础状态下OPCML表达水平较低,其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较高,而经0~30μmol/L木犀草素处理后,能显著增强OPCML蛋白和m RNA的表达,并能降低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以及细胞核中甲基化活性。同时,木犀草素也能抑制Hep G2细胞中Sp1的活性以及DNMT1的表达。si RNA干扰OPCML后,可逆转木犀草素对Hep 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上调细胞内Sp1表达后,同时伴有DNMT1表达增加及OPCML表达降低。此外,木犀草素也能上调裸鼠异种移植瘤中OPCML表达并抑制移植瘤生长的生长。以上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可能通过降低细胞内甲基化水平而上调OPCML基因表达,最终抑制Hep G2细胞生长增殖。
李霞封英娟王正根朱理辉蒋劢博李国庆秦英楠
关键词:木犀草素
人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A5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A5(apoA5)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方法取人的皮下脂肪组织,经培养、促分化后获得成熟脂肪细胞,用脂多糖(LPS)刺激使其成为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通过Transwell系统,脂肪细胞与HepG2细胞共培养,R T-PCR测定HepG2细胞的apoA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肝X受体-α(LXR-α)mRNA的表达,并观察MK886对HepG2细胞的apoA5、PPAR-α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成熟脂肪细胞可使HepG2细胞的apoA5、PPAR-α、SAA mR NA的表达升高,且共培养48 h后表达水平高于24 h(P<0.05),但LXR-α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②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的apoA5、PPAR-α、SAA mRNA表达的上调作用比成熟脂肪细胞更强(P<0.05),但LXR-α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③MK886可抑制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apoA5 mR NA表达的上调作用(P<0.05)。结论脂肪细胞可通过PPAR-α而不是通过LXR-α途径上调HepG2细胞apoA5 mR NA的表达,此作用可能与其分泌的炎症因子刺激有关。
秦英楠李向平于碧莲马美芳叶慧俊龚海荣
关键词:脂肪细胞HEPG2细胞载脂蛋白A5炎症因子
开心胶囊Ⅱ号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开心胶囊II号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开心胶囊II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每分钟排血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镜(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CO、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LVESD及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个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开心胶囊II号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秦英楠洪亮王波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血脂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血脂及大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及其高危患者63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1例)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治疗组,32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S)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周采用动脉硬化及血管疾病检测系统(PP-1000)检测受试者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和股-踝动脉脉搏波速度(faPWV)。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血压和血清TG、hs-CRP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治疗组血清TC和LDL-C较治疗前亦有明显降低(P<0.01),24周后治疗组LDL-C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24周后,治疗组cfPWV和faPWV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crPWV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有降脂和改善大动脉弹性的作用。
李向平赵水平秦英楠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冠心病血脂脉搏波速度
血清PDGF水平与冠心病类型及斑块性质的关系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二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与血管内超声检查,按照冠心病类型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7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3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PDGF水平,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不同斑块性质的血清PDGF因子水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血清PDGF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3.54±0.27)ng/L vs.(2.08±0.3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斑块组血清PDGF水平明显较软斑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硬斑块组血清PD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斑块形成过程中PDGF均有作用,斑块稳定性越差,其PDGF水平越高,检测血清PDGF水平有助于评估与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秦英楠洪亮黄斌曾高峰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共入选冠心病患者66例和无冠心病的健康对照者21例,再将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46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23例和急性心肌梗死2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用ELISA测定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同时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以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组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4.72±2.01μ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33±1.44μg/L)和对照组(2.41±0.96μg/L;P<0.01),但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亚组分析显示,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组(5.94±1.98μg/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49±1.10μg/L;P<0.01),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33±1.44μg/L;P<0.01)。线性相关分析发现,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白细胞计数(r=0.337,P<0.01)、肌酸激酶同工酶(r=0.653,P<0.01)及高敏C反应蛋白(r=0.658,P<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11,P<0.05)呈负相关。结论血清热休克蛋白70水平可能是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和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薛彦琼李向平秦英楠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高敏C反应蛋白
载脂蛋白A5对甘油三酯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被引量:4
2010年
载脂蛋白A5是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它具有较强的表面排斥力和很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在动物与人类研究中发现,它主要参与调节甘油三酯代谢,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它可通过维持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影响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产生、增加血浆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清除及增加脂蛋白脂肪酶和肝酯酶的活性调节甘油三酯的代谢,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秦英楠李向平
关键词:载脂蛋白A5甘油三酯
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氧化作用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的影响。方法3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0,阿托伐他汀10mg/d)和治疗组(n=18,阿托伐他汀10 mg/d+普罗布考1 000 mg/d),随访4周。两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对氧磷酶1活性。结果治疗4周后,对照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5.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13.7%(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略有下降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分别下降28.1%、28.5%、14.2%(P<0.01)和23.3%(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对氧磷酶1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而治疗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和对氧磷酶1活性的变化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治疗前的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对氧磷酶活性及两者治疗后的变化值与血脂各指标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而对氧磷酶活性与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6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普罗布考合用具有协同降胆固醇作用和抗氧化作用,但普罗布考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作用不能被阿托伐他汀抵消。
龙骁李向平薜彦琼秦英楠罗小岚赵水平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阿托伐他汀对氧磷酶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组织蛋白酶L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L(CatL)与冠心病发病、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37例冠心病患者和48名对照者的血清CatL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S)、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以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atL水平(5.63±0.12μg/L)与对照组(3.93±0.22μg/L)比较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tL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为2.341(P<0.01,95%CI为1.567~3.496)。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atL水平与冠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8,P<0.01),且CatL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相关因子(P<0.05)。血清Cat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8,P<0.01)、载脂蛋白A1(r=-0.187,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FBS呈显著正相关(r=0.161,P<0.05)。结论:CatL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独立相关,其血清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CatL可能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王峻刘颖娴李向平彭道泉谭峥刘鸿敏秦英楠薛彦琼
关键词:组织蛋白酶L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
人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A5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本实验采用人脂肪细胞与HepG2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在共培养情况下,脂肪细胞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A5(apoA5)表达的影响及其调节机制。   方法:采用基质血管组分(SVF)细胞培养法,在人皮下脂肪组织中获...
秦英楠
关键词:肝脏肿瘤脂肪细胞蛋白表达病理细胞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