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宪娟

作品数:2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庄子
  • 13篇《庄子》
  • 9篇美学
  • 8篇文学
  • 8篇接受美学
  • 7篇诗经
  • 7篇《诗经》
  • 7篇《诗经》研究
  • 3篇明代
  • 2篇代文
  • 2篇地域文学
  • 2篇闻一多
  • 2篇明初
  • 1篇地域性
  • 1篇新文化
  • 1篇新文化运动
  • 1篇心学
  • 1篇心学思潮
  • 1篇性灵
  • 1篇性灵派

机构

  • 17篇兰州大学
  • 7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4篇白宪娟

传媒

  • 2篇兰州学刊
  • 2篇天中学刊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殷都学刊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温州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新疆大学学报...
  • 1篇湖北第二师范...
  • 1篇包头职业技术...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贵州民族大学...
  • 1篇文化与传播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胡适的《诗经》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在现代学术史上,胡适充当着开山人的角色。《诗经》研究虽不是胡适的用力所在,但他仍是现代《诗》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诗经》的看法基本代表了当时《诗》学界的观点,而其为回应整理国故运动进行的《诗经》整理,则为后来的《诗经》研究立下了一个新范式。胡适的《诗经》研究既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着种种不足,是现代《诗》学史上独特的一个。
白宪娟
关键词:《诗经》
《庄子》·园林·文学——王世贞转变研究
2013年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发生着变化。其早年着重于对《庄子》批判性社会哲学的吸纳,晚年则偏好于《庄子》的精神超越哲学。在文学上,王世贞早期多有基于现实的批判性创作,晚年则着意突显对性灵文学的趣好。而其生命中的两座重要园林:离薋园和弇山园,见证了这种转变,承负了王世贞的精神寄托,并涵育了王世贞晚年的平和之美和性灵之美。庄子、园林、王世贞的文学创作这三个异质体,伴随王世贞的生命转变做出呼应,共同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王世贞。
白宪娟
关键词:《庄子》生命美学
思想潮流与现代学术的建立被引量:2
2015年
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与20世纪早期思想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对现代学术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的思想潮流有进化论思潮、疑古思潮、科学民主思潮、个人主义思潮等,它们对推翻传统经学研究范式,确立理性、怀疑、独立、创新的学术观念,扩大研究范围,突破研究禁域,养成重实证、重逻辑、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学术方法,以及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白宪娟
关键词:现代学术学术独立
明代《庄子》接受研究
绪论:尧斯、伊瑟尔接受美学理论对读者和审美经验的重视与明代《庄子》接受实际的结合,构成了展开本论文的基本理论依据。《庄子》接受研究和明代《庄子》接受宏观研究的欠缺,则使此本论题具有了肯定性的价值。论文拟分纵横两条线索,从...
白宪娟
关键词:明代文学文学创作《庄子》接受美学心学思潮
圆融与超越——审美意象的“周易模式”与“老庄模式”被引量:1
2017年
传统审美意象理论是发展的、富于层深感的,经历了三个逻辑阶段两次飞跃的过程,即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下意象对立到意象圆融,再到超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下超越性的意象圆融的过程,从而使审美意象最终发展成为诗学本体范畴。《周易》与老庄对传统审美意象理论的两次飞跃起了关键性的哲学奠基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言、象、意、道等哲学思想上,并相应地形成审美意象史上审美意象的"周易模式"与"老庄模式"的递进与并存。二者代表了审美意象的发展、成熟与提升,充分展现了《周易》、老庄对审美意象的深远影响。
白宪娟
关键词:《周易》老庄
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被引量:1
2013年
分析了明代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的具体情况,认为明代戏曲、小说中的《庄子》接受呈现出文人性和世俗性两个特点,分别体现了对文人《庄子》接受传统的继承与突破。世俗性表现为对《庄子》典故的选择、改编和世俗化庄子形象的塑造。文人化表现为文人主体意识的增强和创作目的的个体化回归、本然庄子的艺术再现和文人的集体认同。
白宪娟
关键词:戏曲小说《庄子》接受美学
袁宏道与《庄子》关系研究
2014年
性灵文学主将袁宏道与庄子有着不解之缘。儒释道杂糅的思想背景,使袁宏道在面对庄子时自由灵活,不拘一格,既可以庄用庄,也可以庄典儒用,还可以儒释解庄。而袁宏道的闲适人生观,则使其对庄子的隐逸、无用、自然天性、山水自然等思想表现出浓厚兴趣。袁宏道的庄子接受是性灵文人庄子接受的典型代表。
白宪娟
关键词:袁宏道《庄子》接受美学
论地域文学中《庄子》的镜像书写——以明初文学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尽管明初文学家各具个性,但浓郁的地域文化使之在面对《庄子》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群体特点。越派既有限度地评价《庄子》思想,又充分认可《庄子》的文学成就,并从中汲取文学养料。吴派在生命气质上逼近《庄子》的最高生命境界,自由洒脱,旷达超越。在诗学观念上也继承了《庄子》的美学精神。闽派多隐者,其对《庄子》思想与艺术的认可体现出强烈的隐者风范,借《庄子》对抗政治、对抗世俗,风格雅淡。江右一派主要借《庄子》获得精神平和,并在对《庄子》的诠释中寄托政治感情。四派中,越派与江右派相近,吴派与闽派相近,但各自又有细致微妙的区别。
白宪娟
关键词:明初地域文学《庄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基于对教师为主,教材为主要知识载体,学生为被动教学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反思的基础上,在针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的诸种措施中,提倡研究型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改革维度,此种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中颇有成效。研究型教学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研究和问题解决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研究型教学受到重视并得到推广,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有诸多问题,针对存在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措施。
白宪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史研究型教学教学模式
《庄子》与诗哲陈献章
2013年
文章以诗人兼哲学家的陈献章于诗歌创作中对《庄子》思想和艺术的接受与书写为主要创新处。在思想方面,陈献章接受了《庄子》的道本体论、致道途径、崇尚自然的主张。在艺术上,陈献章诗歌的空灵飘逸和雄奇恣肆之气体现了《庄子》的浸染,及其对《庄子》艺术的心领神会。
白宪娟
关键词:陈献章庄子接受美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