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边贤二

作品数:5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鸟取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果实
  • 2篇多胺
  • 2篇乙烯
  • 2篇砂梨
  • 2篇梨果
  • 2篇梨果实
  • 2篇ACC
  • 2篇采后
  • 1篇鸭梨
  • 1篇乙烯生成
  • 1篇乙烯生物合成
  • 1篇日本梨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皮层
  • 1篇贮藏
  • 1篇茌梨
  • 1篇聚类分析
  • 1篇果实发育
  • 1篇RAPD标记
  • 1篇RAPD分析

机构

  • 3篇江苏农学院
  • 3篇鸟取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田边贤二
  • 3篇韦军
  • 1篇张才喜
  • 1篇滕元文
  • 1篇沈玉英

传媒

  • 3篇园艺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中国园艺学会...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5
  • 2篇199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鸭梨、茌梨果实采前乙烯生物合成特性研究被引量:17
1994年
鸭梨、茌梨果实均从盛花后145天进入呼吸跃变,同时伴随着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鸭梨的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和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高于茌梨,乙烯释放量的峰值是在梨的4倍,两品种果实的EFE活性变化与果实的呼吸跃变和乙烯释放量的变化同步,ACC含量自盛花后135天,一直呈上升趋势。两品种果实内含有亚精胺、腐胺和精胺三种内源多胺,亚精胺与梨果实乙烯生物合成有关。
韦军田边贤二
关键词:乙烯
砂梨果实库强的形成及其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砂梨果实发育研究中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砂梨果实库强的形成,赤霉素的生物合成及其对库强的调节等进行了探讨。
张才喜田边贤二
关键词:砂梨果实发育赤霉素
文献传递
部分中国砂梨和日本梨的RAPD分析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福建和浙江的6份中国砂梨和36份日本梨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27个引物产生了可记录的多态性条带261条。聚类分析将这些梨品种和类型分为4个中国砂梨群和5个日本梨群。其中4个日本梨群中都包含有日本高知县的品种或类型。尽管由于取样的偏差,中国砂梨和日本梨在聚类分析中没有混合聚为大群,但中国砂梨品种与部分日本梨,特别是来自高知县的日本梨的相似系数高于与中国梨之间的相似系数。
沈玉英滕元文田边贤二
关键词:RAPD标记聚类分析
温度对采后梨果实多胺、ACC含量、EFE活性和乙烯生成量的影响被引量:39
1994年
测定了两个日本梨品种菊水和二十世纪(Pyrus serotina Rehder var.culta.Rehder)在30、15和5℃贮藏温度下,多胺、ACC含量、EFE活性和乙烯释放速率的变化。1.15和5℃低温可显著抑制梨果实内EFE活性,乙烯生成速率显著降低;2.两品种对低温的敏感性存在差异,15℃低温处理既能减少二十世纪梨的乙烯生成速率,也能抑制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而同样的温度处理仅能减少菊水梨的乙烯生成速率,不能抑制乙烯释放高峰的出现;3.在15和5℃处理下,两品种果实内ACC含量和丁二胺含量均呈上升趋势,5℃处理比15℃处理明显;4.梨果实内含有3种多胺,其中以丁二胺和亚精胺为主,丁二胺与梨果实内乙烯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有密切关系;5.品种间在EFE活性、ACC含量和多胺含量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乙烯生成速率上的差异。
韦军田边贤二
关键词:采后乙烯多胺贮藏
采后梨果实皮层和髓中EFE活性、ACC和多胺含量变化及其与乙烯生成的关系被引量:5
1995年
菊水梨皮层和髓的乙烯合成酶(EFE)活性和氨基环丙烷羧酸(ACC)含量及其果实乙烯释放量均分别高于二十世纪梨。在同一品种果实的皮层和髓中,ACC含量无明显差异,但髓的EFE活性明显高于皮层。梨果实内含有丁二胺、亚精胶和精胺3种内源多胺,而以丁二胺和亚精胺含量为最高,精胺含量虽低但较稳定。果实在乙烯释放高峰出现前,其皮层和髓中的丁二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有明显差异。采后梨果实的乙烯生成与果实内EFE活性,ACC含量、多胺含量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而乙烯生成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品种间,而且在果实的皮层和髓之间也存在差异,梨果实的髓似乎对整个果实的乙烯生成有更重要的影响。
韦军田边贤二
关键词:果实多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