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静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在中国戏曲史上,昭君出塞是一个丰富的母题,历代曲家对此咏叹不绝,其中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是后世昭君戏中最为著名,且流传最广的,二剧虽同是以"昭君出塞"为题材,但二剧在故事情节及语言方面都有很多不同之处。
- 甄静
- 《初潭集·夫妇》中所体现的女性观
- 2013年
-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 甄静
- 关键词:女性观男女平等
- 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概况
- 2011年
- 《世说新语》成书后出现了一大批模仿它而作的"世说体"小说。这些仿书本身既是《世说新语》传播的产物,同时又参与到《世说新语》传播的进程中来。因此,对"世说体"小说的研究是《世说新语》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共有16部,其中明代10部,清代6部。这些仿作虽然只得《世说新语》之形,而无法企及其神韵,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 甄静
- 关键词:《世说新语》
- 论《儒林外史》中的“世说精神”
- 2014年
- 成书于十八世纪的描写明代儒林士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与成书于五世纪的《世说新语》虽然年代相差一年多年,但二书中所描写的人物却有许多相通之处,作者吴敬梓身受"世说精神"影响,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具有魏晋名士风度的一系列人物。
- 甄静
- 关键词:《儒林外史》《世说新语》
- “剪发待宾”题材在元明两代戏曲改编情况之比较
- 2009年
- 元杂剧《晋陶母剪发待宾》和明传奇《运甓记》均是以"剪发待宾"为题材改编的戏曲作品,但由于两剧改编的时代、作者、受众的不同,它们在主题、情节、艺术特色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两剧进行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来解读两剧在艺术上的不同之处及其所折射的时代特色。
- 甄静
- 论焦竑《玉堂丛语》的体例及内容特色被引量:1
- 2017年
- 《玉堂丛语》是晚明著名学者焦搜集明代万历以前翰林人物的遗闻轶事编辑而成的一本史料笔记小说。该书在体例上模仿《世说新语》,并对之进行了增减和改造;在内容上,广泛记载了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及精神面貌,对研究明代万历之前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甄静
- 关键词:体例
- 元明两代昭君戏比较研究——以《汉宫秋》与《和戎记》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事实,首见于《汉书》记载。后昭君故事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充实,情节不断增加,人物形象逐渐丰满。在历代昭君戏中,以元杂剧《汉宫秋》与明传奇《和戎记》最为著名,《汉宫秋》标志着昭君故事的初步定型,《和戎记》继承了《汉宫秋》的故事情节而又有所发展。二剧各有特色,均是历代昭君戏中的优秀作品。
- 甄静
- 关键词:《汉宫秋》昭君出塞
- 明传奇《怀香记》略论
- 2010年
- "韩寿偷香"的典故自晋代以来广为传播,被历代文人化用在诗词戏曲小说中。明传奇《怀香记》以之为题材,以贾午韩寿二人的爱情故事贯串全剧,将国家大事作为剧情开展的时代背景,把简单的小说故事演绎成了一部长篇才子佳人传奇剧。
- 甄静
- 关键词:才子佳人
- 略论王世懋《世说新语》的评点特色被引量:3
- 2011年
- 王世懋《世说新语》的评点侧重文字词意的辨正疏解,且较早注意到刘孝标《注》中掺入他注的问题,对魏晋名士及魏晋风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认同,或反驳,从中也可折射出评点者的审美趣味和价值标准;其评点对于《世说新语》文本的阐释和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甄静
- 关键词:评点《世说新语》
- 明清时期现存“世说体”小说的编撰特点被引量:1
- 2011年
- 明清时期"世说体"小说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前代,在编撰方式上体现了自己的思想倾向和特色,对《世说新语》既有继承、模仿,也有创新和发展。虽然在整体上它们的艺术成就不如《世说新语》,但作为一个小说流派,仍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所在。
- 甄静
- 关键词: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