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韦江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神经生长
  • 3篇神经生长因子
  • 3篇术后
  • 3篇鞘内
  • 3篇灌注
  • 2篇心理
  • 2篇心理护理
  • 2篇性别
  • 2篇腰椎
  • 2篇手术
  • 2篇术前
  • 2篇坐骨
  • 2篇坐骨神经
  • 2篇护理
  • 2篇患者术前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大鼠坐骨神经
  • 1篇电生理
  • 1篇压缩骨折

机构

  • 6篇石家庄市第一...
  • 3篇石家庄市中心...
  • 3篇石家庄市第三...

作者

  • 9篇王韦江
  • 6篇范金鹏
  • 5篇王朝君
  • 4篇徐凤周
  • 3篇张双伟
  • 3篇冯艳红
  • 3篇王喜
  • 3篇杜淑娟
  • 3篇张晓丽
  • 2篇吕哲
  • 2篇赵顺清
  • 2篇马艳
  • 2篇王园园
  • 1篇李宝存
  • 1篇刘永强
  • 1篇范金鹏
  • 1篇李一鹏
  • 1篇隋孟伟
  • 1篇刘永强
  • 1篇李保存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同年龄段男女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发生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同年龄段男女性别差异对腰椎退行性滑脱发生情况的影响,以期对临床工作和康复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骨科接受手术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50例腰椎滑脱患者,对患者的年龄、腰椎滑脱节段、滑脱分度和性别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L4椎体滑脱发病方面,男性各年龄段腰椎滑脱数呈正态分布(Z=0.493,P=0.968>0.05),女性各年龄段腰椎滑脱数也呈正态分布(Z=0.537,P=0.857>0.05);L5椎体滑脱发病方面,男性各年龄段腰椎滑脱数呈正态分布(Z=0.623,P=0.932>0.05),女性各年龄段腰椎滑脱数则呈非正态分布(Z=0.526,P=0.037<0.05)。结论腰椎滑脱中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其中以40~60岁中年人为发病高峰人群,且以Ⅱ度和Ⅲ度滑脱为主。
王朝君冯艳红张晓丽杜淑娟王喜张双伟范金鹏徐凤周王韦江
关键词:腰椎滑脱性别年龄退行性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到2011年3月我院开展的89例女性绝经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162个椎体)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所有手术均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椎弓根穿刺球囊撑开后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术后联合唑来磷酸及活性钙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伤椎压缩程度、矢状面Cobb角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临床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伤椎压缩程度、矢状面Cobb角与手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伤椎压缩明显恢复,功能改善。结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联合唑来磷酸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刘永强范金鹏王朝君徐凤周李一鹏王韦江隋孟伟李宝存
关键词:经椎弓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唑来磷酸
脊髓损伤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心理护理被引量:1
2013年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可由各种因素如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且常合并多发伤,患者缺乏相应心理准备,可有恐惧、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表现,其心理活动大致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4个不同阶段。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尤其是在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康复工作中更可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以及残疾所带来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马艳王韦江赵顺清吕哲
关键词:脊髓损伤心理护理手术前后护理
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与性别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腰椎的结构复杂,腰椎内固定融合后会出现关节突肥大性关节炎,关节退行性病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严重影响治疗效果。为了防止邻近节段关节发生病变,近年来临床上已经将过去坚强的融合固定转变为尽量保留活动度的弹性固定,但效果仍不理想。同时目前关于腰椎邻近节段病变的影响因素尚无定论。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病变与性别的相关关系并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07至2016年行L_(4-5)、L_5-S1椎间植骨融合后患者200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及女性组,各100例,对比两组的L_(3-4)节段发病情况。结果与结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患者不同的融合位置以及融合范围下L_(3-4)节段发生病变情况较多,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目测类比评分较高,且融合部位方位角位移运动范围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L_(4-5)、L_5-S1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病变独立相关影响因素之一。说明性别是影响腰椎内固定融合后L_(3-4)节段邻近节段病变的因素之一,女性内固定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升高。
王朝君冯艳红张晓丽杜淑娟王喜张双伟范金鹏徐凤周王韦江
关键词:腰椎骨移植骨科植入物性别功能障碍指数
神经生长因子包埋鞘内不同灌注时长对大鼠坐骨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包埋鞘内不同灌注时间对大鼠坐骨神经修复的影响。方法 2017年1—4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室进行实验。SD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各10只。4组均给予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30μg/d,A组灌注1周,B组2周,C组3周,D组4周。术后第4周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度,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患肢足迹分析,计算神经功能指数。结果 (1)足迹记录分析:A组足印长度与B、C、D组相比均明显缩短(t=2.289、3.169、2.810,P<0.05);足趾跨距A组较其他3组跨距差距更加明显(t=3.380、7.479、6.534,P均=0.000);B、C、D组中间趾跨距优于A组(t=3.053、2.154、2.320,P<0.05)。与B组比较,C组在足印长度及中间趾跨距方面无明显差异(t=1.407、0.573,P>0.05),但足趾跨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30,P=0.000)。与B组比较,D组足印长度与中间趾跨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3、0.056,P>0.05),足趾跨距有统计学意义(t=4.289,P=0.001)。C、D组间足印长度、足趾跨距、中间趾跨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1、0.003、0.451,P>0.05)。(2)神经传导速度:A组与B、C、D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慢(t=4.197、7.458、7.383,P均=0.000)、潜伏期长(t=2.900、5.042、4.974,P均=0.000),B组与C、D组比较神经传导速度较慢(t=5.529、6.001,P=0.000),潜伏期稍长(t=4.676,5.008,P=0.004),C组与D组在神经传导速度、潜伏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神经功能指数:B、C、D组神经功能明显优于A组,坐骨神经指数(t=2.479、4.917、5.565,P均=0.000),胫神经指数(t=3.287、5.164、5.567,P均=0.000),腓神经指数(t=4.505、7.798、8.301,P均=0.000);C、D组神经功能较B组良好,坐骨神经指数(t=3.883、5.166,P均=0.000),胫神经指数(t=3.311、4.280,P<0.01),腓神经指数(t=7.126、8.801,P均=0.000);C、D组神经功能指数除腓神经指数(t=2.317,P=0.037)有差异外,其余均无统计学差异;坐骨神经指数(t=1.753,P=0.103),胫神经指�
王韦江王园园范金鹏刘永强李保存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术前与术后的心理护理被引量:5
2013年
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创伤,可由各种因素如创伤、肿瘤、感染等因素引起,且常合并多发伤,患者缺乏相应心理准备,可有恐惧、紧张、焦虑、忧郁等情绪表现,其心理活动大致分为否认期、愤怒期、妥协期、抑郁期4个不同阶段[1]。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紧张恐惧情绪,尤其是在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护理、康复工作中更可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以及残疾所带来的功能障碍,最大限度的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
马艳王韦江赵顺清吕哲
关键词:脊髓损伤心理护理
神经吻合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
2017年
目的研究神经生长因子不同给药方式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切断一侧坐骨神经方法造成大鼠神经损伤模型,将术后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于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30μg/2mL)0.1 mL/h,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μg/d,生理盐水灌注组于神经吻合口包埋鞘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用1周。术后第2,4周观察动物行为学表现,第4周行患肢足迹分析,计算神经功能指数,然后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术后4周,各组大鼠足部创面基本愈合,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和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大鼠伤肢步态基本正常,生理盐水灌注组大鼠步态仍未明显恢复,3组大鼠展爪反射均未见明显恢复。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和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患侧足印测量指标均较生理盐水灌注组更接近于正常(P均<0.05),SFI、TFI、PFI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灌注组(P均<0.05);且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除SFI与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外,其余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P均<0.05)。神经生长因子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快于其他2组(P均<0.05),潜伏期明显短于其他2组(P均<0.05);神经生长因子肌注组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与生理盐水灌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吻合包埋鞘内灌注神经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坐骨神经功能恢复。
王韦江王园园范金鹏王朝君张春霞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坐骨神经灌注
不同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与脊椎术后感染临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使用抗菌药物与脊柱手术后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脊柱手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150例脊柱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不同使用时间进行分组,A组70例患者于术前30min使用抗菌药物,术后不使用,B组80例患者术前不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持续用药3d,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结果患者术后感染率A组为7.1%,B组为16.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分别为(1.1±0.3)d、(1.3±0.4)d、(11.7±3.2)d、(2643.8±321.8)元,B组患者为(3.4±0.8)d、(2.7±0.6)d、(18.2±4.1)d、(3174.5±355.1)元,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脊柱手术围术期不同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对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影响,术前30min用药可以较好的预防术后感染,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王朝君冯艳红张晓丽杜淑娟王喜张双伟范金鹏徐凤周王韦江
关键词:抗菌药物脊柱手术
包埋鞘内持续灌注不同剂量NGF对神经再生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吻合包埋鞘内灌注不同剂量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SD大鼠30只,分为3组,所有大鼠左后肢坐骨神经离断后吻合并安置包埋鞘,A组包埋鞘内灌注NGF 15μg/d,B组包埋鞘内灌注NGF 30μg/d,C组包埋鞘内灌注NGF 60μg/d,均持续给予3 w。术后3 w内观察大鼠动物行为学变化,第3 w进行患肢电生理学检查,行吻合口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发现,C组神经传导速度最快,潜伏期最短,其后依次为B组和C组(P<0.05)。镜下可见,B、C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厚、直径大,排列较整齐,接近于正常神经;A组有髓神经纤维髓鞘较薄,直径较细,排列较松散。在轴突数量和轴突直径方面,C组>B组>A组(P<0.05)。结论神经离断吻合后,包埋鞘内灌注NGF可促进神经修复,且呈剂量依赖性。
王韦江王园园范金鹏
关键词:神经生长因子神经电生理神经再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