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凤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咸阳市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复合酶降解高温蒸煮玉米秸秆的饲料化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利用复合酶在其最优条件下降解高温蒸煮玉米秸秆,然后接入混合酵母同步发酵产菌体蛋白。确定了复合酶降解的最优条件:4g底物(蒸煮秸秆3·072g)加入30mLpH4·8柠檬酸缓冲液,调pH4·8,121℃灭菌20min,待冷却,无菌操作下加入25mg纤维素酶、10mg木聚糖酶、6mgβ-葡聚糖酶、1·3mg果胶酶,在50℃、100r/min条件下酶解16h,产糖量0·9349g/30mL。混合酵母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粗蛋白含量为27·125%,是原秸秆蛋白含量的4·13倍,效果显著,酶用量低,发酵周期短。
- 陈合余建军舒国伟李世玉王利红王雅凤
- 关键词:复合酶高温蒸煮玉米秸秆饲料
- 桑黄菌丝体深层培养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 2010年
- 为提高桑黄菌丝产量,采用发酵罐深层培养技术,菌丝生物量高达19.86g/L,较摇床培养提高3倍。根据发酵过程中各参数变化,确定了放罐最佳时机为120h,并初步建立了菌丝体生长动力学模型及多糖生成动力学模型。通过拟合曲线可知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桑黄菌丝体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 秦俊哲王雅凤帅斌
- 关键词:桑黄菌动力学模型
- 4种方法对7种桑黄菌的种性分析
- 2010年
- 采用形态学、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及RAPD技术对7种桑黄菌株进行了种性分析,并比较了4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异同,虽稍有差异,但总体分类一致.由于单一方法存在局限性,且不同菌丝生长阶段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所以还需对其亲缘性从DNA分子水平进行考察.根据RAPD扩增结果,构建反映了菌株间亲缘关系的聚类图,可将7个菌株划分为4大类,直观准确地揭示菌株间的差异性并加以鉴别.
- 秦俊哲王雅凤刘华
- 关键词:RAPD
- 桑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优化被引量:3
- 2010年
- 以桑黄菌丝体为实验材料,采用CTAB法与SDS法提取DNA,并对RAPD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应用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和完整性较好,在此方法上建立了桑黄RAPD反应最佳体系(25μL):模板DNA1.0μL,引物0.8μL,dNTPs0.6μL,Taq聚合酶0.3μL,Buffer2.5μL,ddH2O19.8μL,并通过正交实验验证了该反应体系的稳定性和通用性。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40℃退火1min,72℃延伸1.5min,45个循环,72℃最终延伸5min。
- 秦俊哲王雅凤刘华
- 关键词:DNARAPD
- 一种附带旋塞的定量移液管
- 一种附带旋塞的定量移液管,包括移液管本体,在移液管本体上开设有一旋塞槽,该旋塞槽将移液管本体分为管体上端和管体下端,在旋塞槽内设置有柱状旋塞,所说的旋塞的径向开设有与管体上端和管体下端相连通的液体通孔、旋塞的轴向一侧开设...
- 陈合余建军舒国伟王雅凤王利红
- 文献传递
- 桑黄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法优化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为提高桑黄菌丝产量,利用SAS软件对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运用Plackett-Bunn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桑黄粗多糖产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最佳浓度。通过试验发现,当玉米粉4.1%、麸皮2.8%,KH2PO40.32%时,桑黄胞外粗多糖产量达到最大值6.45g/L,较优化前的5.14g/L提高了25.4%。
- 秦俊哲王雅凤帅斌
- 关键词:响应面法桑黄菌液体发酵多糖
- 桑黄多糖提取纯化及活性研究
- 桑黄是已知生物抗癌领域功效显著的大型真菌之一,由于过度开采,桑黄野生资源匮乏,人工栽培技术尚不成熟,使其成为研究和开发热点。桑黄主要功效成分是多糖,多存在于子实体中,菌丝体中也有一定含量。目前关于桑黄的文献报道主要集中在...
- 王雅凤
- 文献传递
- 桑黄菌丝体多糖检测方法及稳定性研究
- 2010年
- 比较蒽酮-硫酸法与苯酚-硫酸法对桑黄多糖含量检测的影响,并对多糖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所测多糖含量高于苯酚-硫酸法,二者差异极显著;多糖在85℃热水中溶解最快,在黑暗条件下其含量最稳定,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与抗还原性。
- 王雅凤秦俊哲
- 关键词:蒽酮-硫酸法苯酚-硫酸法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