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立山

作品数:6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美洲大蠊
  • 2篇胆碱
  • 2篇胆碱受体
  • 2篇信号
  • 2篇信号分子
  • 2篇信号通路
  • 2篇信号通路分子
  • 2篇乙酰胆碱
  • 2篇乙酰胆碱受体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神经元
  • 2篇实时荧光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实时荧光定量...
  • 2篇受体
  • 2篇通路
  • 2篇膜片
  • 2篇膜片钳
  • 2篇钠通道

机构

  • 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连云港中医药...

作者

  • 6篇王立山
  • 4篇肖杭
  • 4篇高蓉
  • 4篇程洁
  • 3篇孙芹
  • 3篇李艳
  • 2篇许鹏
  • 1篇高聪芬
  • 1篇夏斯桂
  • 1篇胡凡
  • 1篇刘沙
  • 1篇刘景丽
  • 1篇刘欣
  • 1篇万琪
  • 1篇王军
  • 1篇陆燕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UM)电压依赖性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钾电流的电流幅度,电流-电压关系以及激活曲线的影响。结果:DOP能够抑制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电流的幅度,而且此抑制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5、10、20、40μmol/L)。DOP抑制IK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8.064μmol/L。20μmol/L DOP能使IK的电流-电压关系曲线下移,并能使IK的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结论: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DUM)电压依赖性钾电流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杀虫作用的机制之一。
王立山李艳孙芹程洁高蓉肖杭
关键词:DOP电压依赖性钾电流膜片钳
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研究脱氧鬼臼毒素(deoxypodophyllotoxin,DOP)对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及其与钠通道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终浓度为1、5、25、125μmol/L的DOP作用于荧光染料DiBAC4(3)标记的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上检测神经元膜电位的实时动态变化,并观察钠通道阻断剂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对DOP膜电位效应的影响.结果 加入DOP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呈去极化改变,5 min后达到最大水平,8 min内趋于稳定.1、5、25、125 μmol/L的DOP作用5 min后,所测得的荧光强度值分别为69.6±3.0、72.1±2.7、77.8±3.6、86.2±3.1,DOP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μmol/L TTX与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共孵育20 min后再加入25 μmol/L DOP,神经元内荧光强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钠通道是DOP的作用靶标,DOP的膜电位效应可被TFX完全抑制.结论 DOP可引起美洲大蠊背侧不成对中间神经元膜电位去极化,且其效应在1~125 μmol/L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大,钠通道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孙芹许鹏王立山胡凡程洁肖杭高蓉
关键词:中间神经元膜电位钠通道
昆虫神经元与骨骼肌中非突触钠通道研究进展
2010年
孙芹许鹏王立山夏斯桂程洁肖杭高蓉
关键词:神经毒素杀虫剂
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OP)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从美洲大蠊头部克隆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AChRα6亚基、CaM和CaMK Ⅱ...
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肖杭高蓉
关键词:美洲大蠊实时荧光定量PCR信号分子
奥卡西平对偏头痛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钙电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钙电流的调控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生理盐水组(NS组),致炎剂组(IS组),OXC预防组。应用膜片钳技术,采用全细胞记录方式,观察OXC对偏头痛大鼠急性分离的三叉神经节的高电压激活钙电流(HVA-ICa)的调控作用。结果:OXC能够抑制钙电流,使钙电流的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使钙电流的失活曲线向超级化方向移动。结论:OXC可能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膜,来预防偏头痛的发作。同时OXC可能对外周神经系统及伤害感受的传入的兴奋性起到调控作用。
刘沙陆燕王立山刘欣万琪
关键词:奥卡西平偏头痛全细胞膜片钳钙电流
脱氧鬼臼毒素对美洲大蠊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分子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脱氧鬼臼毒素(deoxyopodophyllotoxin, DOP)对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神经系统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从美洲大蠊头部克隆乙酰胆碱受体信号通路上的关键信号分子nAChR α6亚基、 CaM和 CaMKⅡ的部分mRNA, 并测定其序列。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浓度(10, 45, 80, 115和150 μg/μL) DOP 24和48 h后上述3种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测序结果显示, 克隆出的美洲大蠊nAChR基因部分序列(539 bp)与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nAChR α6亚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4%; 美洲大蠊CaM基因(435 bp)与雕叶蝉Graphocephala atropunctata Ca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为85%; 美洲大蠊CaMKⅡ基因(513 bp)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aMKⅡ基因的核苷酸一致性为77%。实时定量荧光PCR实验表明: DOP处理48 h后对美洲大蠊nAChR α6亚基、 CaM和CaMKII基因表达水平大体表现出低剂量激活, 高剂量抑制的特点。45~80 μg/μL DOP浓度范围内3种基因表达水平达到高峰, 80~150 μg/μL 浓度范围内表现为抑制作用, 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结论】DOP需要在美洲大蠊体内蓄积一定时间才有明显的作用, 能与nAChR结合引起CaM-CaMKⅡ级联反应, 使3种基因的表达在低浓度组上调、 高浓度组被抑制, 进而对美洲大蠊产生潜在的毒杀作用。
李艳王立山刘景丽王军程洁高聪芬肖杭高蓉
关键词:美洲大蠊实时荧光定量PCR信号分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