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殊

作品数:119 被引量:892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4篇医药卫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9篇乳腺
  • 79篇乳腺癌
  • 79篇腺癌
  • 35篇肿瘤
  • 33篇淋巴
  • 30篇淋巴结
  • 27篇乳腺肿
  • 26篇乳腺肿瘤
  • 26篇腺肿瘤
  • 22篇化疗
  • 19篇前哨
  • 19篇前哨淋巴结
  • 16篇腋窝
  • 15篇新辅助化疗
  • 15篇辅助化疗
  • 14篇腋窝淋巴结
  • 13篇活检
  • 12篇乳房
  • 12篇手术
  • 10篇激素

机构

  • 117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福建省肿瘤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河北省人民医...
  • 2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117篇王殊
  • 35篇杨后圃
  • 34篇张嘉庆
  • 32篇刘淼
  • 30篇佟富中
  • 28篇曹迎明
  • 28篇郭嘉嘉
  • 26篇谢菲
  • 24篇刘鹏
  • 23篇周波
  • 20篇程琳
  • 19篇杨德启
  • 16篇王思源
  • 16篇刘宏军
  • 15篇彭媛
  • 15篇乔新民
  • 9篇崔志荣
  • 9篇王杉
  • 9篇叶颖江
  • 9篇王朝斌

传媒

  • 14篇中华普通外科...
  • 11篇中华乳腺病杂...
  • 6篇中国实用外科...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国妇产科临...
  • 4篇北京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4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3篇中国肿瘤临床
  • 3篇健康世界
  • 3篇中国医药
  • 3篇中华普外科手...
  • 2篇中华整形外科...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2篇中华内分泌外...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9篇2019
  • 6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8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乳腺外科十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4
2011年
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近年来病死率呈下降趋势,这得益于乳腺影像学的进步和以外科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中国虽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国家,但近10年来发病率也逐年攀升,特别是在大中型城市,乳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随着早期患者比例的增加和学者们对疾病了解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理念从“唯手术论”向综合治疗转变,外科治疗也从“可以耐受的最大治疗”模式转变至“最小有效治疗”的模式。
张嘉庆王殊谢菲
关键词:乳腺肿瘤保留乳房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微创手术乳房重建
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被引量:85
2002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外科治疗历史久远。在各种恶性肿瘤中 ,乳腺癌是疗效比较好的一种 ,然而总的生存率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以早期发现 ,早期治疗为好。为了探讨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 ,提高早期诊断率和远期生存率 ,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有所发现。本文作者多年来致力于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工作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当代乳腺癌研究的各方面进展 ,临床外科医生读后可以对乳腺癌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一概括的认识 ,将会有所收获。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
关键词:乳腺癌预后
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被引量:12
2016年
叶状肿瘤是较为少见的乳腺肿瘤,具备一定的恶性潜能和复发转移风险,需与纤维腺瘤等肿瘤相鉴别。因此,明确诊断是关键。局部扩大切除是叶状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密切随访。
谢菲王殊
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乳腺良性肿瘤手术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31例报告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降期后保乳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行保乳治疗的31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化疗方案:①TE:表阿霉素60mg/m^2,紫杉醇150mg/m^2,21d为1个周期;②CEF:表阿霉素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5-FU600mg/m^2,21d为1个周期,共3~4周期。在新辅助化疗完成后,临床体检、B超和钼靶乳房x线检查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符合保乳条件且病人有保留乳房的愿望可接受保乳治疗。手术方式为象限切除或肿块局部广泛切除联合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常规行辅助放疔、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结果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overaul response rate,ORR)90.3%(28/31);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5.8%(8/31),其中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pCR)4例(12.9%,4/31),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0例(64.5%,20/31),无进展病例。经过34个月中位随访期(4~46个月),局部复发率6.5%(2/31);3例术后发生远处转移,转移部位分别为肺、肝脏、脑膜和骨,远处转移率9.7%(3/31),其中1例死亡。对保乳综合治疗结束后满1年的25例进行乳腺外形的评估,外形优16.0%(4/25),良40.0%(10/25),差44.0%(11/25)。结论经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进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规范化的切除和术后放疗、全身综合治疗是保乳治疗成功的关键。
程琳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周波曹迎明刘鹏王殊刘淼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保乳手术局部进展期
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和化疗的副反应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和化疗的可行性。方法乳腺癌保乳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术后行1周期辅助化疗,在第2周期辅助化疗同时进行辅助放疗;对照组术后先行1周期辅助化疗,再行辅助放疗,然后进行剩余周期的辅助化疗。对比其2、3、4、5周期辅助化疗时的副反应,辅助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研究组在第3周期的白细胞下降明显,在第4周期研究组的口腔黏膜炎也比较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的副反应如放疗区皮肤反应、胃肠反应、脱发、关节疼痛、神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6月两组对比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癌保乳根治术后同时进行辅助化疗和放疗患者可耐受,安全可行。
刘鹏杨德启乔新民曹迎明刘宏军王殊程琳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副反应保乳根治术
1190例乳腺癌患者乳头浸润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侵犯乳头的概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3月行乳腺癌标准乳房切除术病例1 190例,比较临床乳头异常组(54例)与无明显异常组(1 136例)乳头浸润率差异,分析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与隐匿性乳头浸润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所有标本乳头浸润率为6.0%(71/1 190),其中临床乳头异常组为40.7%(22/54)显著高于无明显异常组的4.3%(49/1 136)(χ-2=121.9,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中央象限、外周象限)、肿瘤至乳头距离(≤2 cm、〉2 cm)、脉管癌栓、肿瘤(包括原位癌)长径(≤3.5 cm、〉3.5 cm)、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与隐匿性乳头浸润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变位置、肿瘤至乳头距离、T分期和N分期是乳头浸润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临床乳头无明显异常者乳头浸润概率较低。肿瘤位于外周、至乳头距离〉2 cm、T1-T2、N0-N1的病例保留乳头风险更低。
杨后圃王伟琦王殊谢菲郭嘉嘉曹迎明佟富中刘鹏刘媛媛
关键词:乳腺肿瘤乳房切除术
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病理变化31例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改变,及其对于预后判断和后续治疗的意义。方法31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以TA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化疗前的粗针穿刺标本和化疗后的根治术标本均进行病理检测。结果新辅助化疗后,原发病灶与淋巴结出现蜕变坏死、钙化、玻璃样变性、纤维性变等改变;临床体检、B超及钼靶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与病理评价的符合率分别为58.1%、71.0%和51.6%;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病理缓解程度高的患者转移淋巴结数目低于病理缓解程度低的患者(P=0.009)。结论①临床评价(体检、超声或钼靶)不能准确体现病灶在新辅助化疗后的变化;②新辅助化疗后原发肿瘤的病理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
王殊张嘉庆乔新民杨德启佟富中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评价
MSKCC和SOC模型预测中国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验证比较研究
目的: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MSKCC)模型和斯坦福大学模型(Stanford Online Calculator,SOC)预测中国前...
刘淼潘璐周波王殊杨德起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乳腺癌研究进展回顾:加减均是精准路上的一步被引量:4
2017年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是乳腺癌诊断与治疗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与第15届St.Gallen论坛类似,2017年年会聚焦乳腺癌治疗的加法与减法。通过增加或减少治疗是目前使治疗方案趋于精准的主要策略。笔者就本次年会乳腺癌领域的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的热点和亮点予以总结,以飨读者。
王殊
关键词:乳腺肿瘤化学疗法免疫疗法新辅助治疗
简易乳腺磁共振序列筛选乳腺癌临床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磁共振简易序列(BMRI-AP)筛选乳腺癌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2010年5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14例经钼靶或超声怀疑乳腺单发结节的女性病人行B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比较BMRI-AP和全扫描序列(BMRI-FDP)筛选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BMRI-AP及BMRI-FDP检查及阅读时间分别为5 min,45s及25min,1200s,均检出全部119例乳腺癌。BMRI-AP诊断乳腺癌敏感度(97.5%)及阴性预测值(95.9%)高于BMRI-FDPF(95.8%和9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和P=0.72)。尽管BMRI-AP诊断乳腺癌特异度(73.7%)和阳性预测值(82.3%)低于BMRI-FDP(82.1%和87.0%),但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和P=0.32)。结论 BMRI-AP与BMRI-FDP相比,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相似,但检查和阅片时间却显著缩短。BMRI-AP是临床可行筛选乳腺癌的影像学方法。
武靖郭嘉嘉王殊李安琪康钰洪楠王屹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