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新宇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金华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血管
  • 4篇胰腺
  • 4篇胰腺实性假乳...
  • 4篇乳头
  • 4篇乳头状
  • 4篇乳头状瘤
  • 4篇实性
  • 4篇实性假乳头状...
  • 4篇腺肿瘤
  • 4篇假乳头状瘤
  • 4篇MSCT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瘤
  • 3篇CT表现
  • 2篇多形
  • 2篇多形性
  • 2篇多形性腺瘤
  • 2篇血管瘤
  • 2篇血管平滑肌脂...

机构

  • 13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3篇王新宇
  • 3篇舒锦尔
  • 2篇应明亮
  • 2篇殷洁
  • 2篇黄宏伟
  • 1篇余日胜
  • 1篇王利霞
  • 1篇汤国平

传媒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年份

  • 5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搜集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
殷洁舒锦尔应明亮王新宇黄宏伟
关键词: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上皮样
文献传递
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5例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肾脏EAML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临床病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缺乏或少有脂肪成分;可见"杯口征"、"劈裂征";皮质期病灶内可见点状、线状或增粗迂曲的血管。组织学表现:肿瘤主要由单核或多核的上皮样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构成,偶见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肿瘤细胞SMA、Vimentin、HMB及CD36(+);CK、EMA(-)。结论肾EAML的临床易于其他肿瘤相混淆,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该病的确诊。
殷洁舒锦尔王利霞应明亮王新宇黄宏伟
关键词:肾脏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与非功能性神经内分泌瘤的MSCT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MSCT对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与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NFPNE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男性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和11例胰腺无功能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
王新宇
文献传递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1000s/mm2的条件下,以肿瘤实性部分为感兴趣区获取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均值,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两组肿瘤之间ADC均值的差异。结果:腮腺多形性腺瘤ADC均值为(1.42±0.26)×10-3 mm2/s,腺淋巴瘤ADC均值为(0.82±0.27)×10-3 mm2/s,两组肿瘤ADC均值有明显差异(P=0.00)。结论:3.0T磁共振DWI能为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信息。
王新宇
关键词:腮腺肿瘤腺淋巴瘤腺瘤
食管胃底贲门弥漫性血管瘤1例伴文献复习
<正>目的:食管弥漫性血管瘤是种罕见疾病,现对金华市中心医院尚未报道1例做回顾性分析。方法:2014-01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78-2016),万方数据库(1982-2016),检索题名或摘要'食管、血管瘤',共检索...
王新宇
文献传递
不同性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对比分析
<正>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胰腺SPT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女...
王新宇
文献传递
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男性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MSCT动态增强表现,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4年12月行MSCT检查且病理最终确诊为SPTP 8例男性和2012年6月—2014年12月SPTP患者12例女性,共20例,分析男性与女性SPTP的MS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包膜、钙化、内部组成、CT强化模式。采用卡方检验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中位年龄41.0岁,明显大于女性(29.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SPTP在病变部位、肿瘤部位、钙化、强化模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SPTP患者肿瘤最大直径明显小于女性患者(P=0.001),实性肿块较女性多见(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SPTP的MS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于男性胰腺病变,MSCT表现为病灶较小、实性成分较多,具有典型SPTP的强化模式,应考虑SPTP的可能。
汤国平王新宇
关键词:胰腺肿瘤
MSCT双期增强对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双期增强在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定性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37例,术前均经MSCT平扫、动脉期和门脉期扫描。仔细复习CT扫描结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双侧肾上腺共发现病灶50个;发现肾上腺良性病变8例,发现病灶11个;肾上腺淋巴瘤侵犯2例,肾上腺转移瘤27例,发现病灶37个。27例肾上腺转移肿瘤37个病灶中,囊变坏死27个。10例1-3月后复查,病灶增大明显;淋巴瘤肾上腺浸润2例,密度均匀,轻中度均匀强化;肾上腺结节增生2例,单侧肾上腺增粗1例,肾上腺皮质腺瘤4例,密度均匀,双期增强明显均匀强化,1-3月随诊大小未见变化;嗜铬细胞瘤1例,等低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强化明显,囊性病变未见强化。结论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可为恶性肿瘤患者肾上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王新宇赵美华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放射摄影术肾上腺肿瘤放射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评价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并术前行3.0T DWI检查的34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和24例腮腺腺淋巴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扩散敏感因子b=0...
王新宇
关键词:腮腺肿瘤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文献传递
食管胃底贲门弥漫性血管瘤1例伴文献复习
王新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