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帮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新生儿
  • 1篇低血糖
  • 1篇新生儿感染
  • 1篇血糖
  • 1篇血性
  • 1篇亚群
  • 1篇原体
  • 1篇早产
  • 1篇早产儿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早产儿视网膜...
  • 1篇治疗新生儿
  • 1篇筛查报告
  • 1篇神经生长
  • 1篇神经生长因子
  • 1篇视网膜
  • 1篇视网膜病
  • 1篇视网膜病变
  • 1篇鼠神经生长因...

机构

  • 2篇泰山医学院
  • 2篇聊城市第二人...
  • 1篇广东省医学科...

作者

  • 4篇王帮
  • 3篇徐桂霞
  • 2篇彭富栋
  • 1篇郭海科
  • 1篇刘玉岭
  • 1篇许玉静
  • 1篇李洪双
  • 1篇韩云飞
  • 1篇宋冬梅
  • 1篇王桂英
  • 1篇马颖
  • 1篇史静

传媒

  • 2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不同病原体后体内相关免疫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8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1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感染细菌组50例,感染病毒组50例,60例ABO溶血病患儿作为对照组,3组患儿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静脉血CD_4^+T淋巴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细菌组IL-4水平与病毒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14,P<0.01;t=-3.715,P<0.01),病毒组与对照组间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5.98,P>0.05);3组新生儿间的CD_3^+、CD_4^+、CD_8^+、CD_(19)^+、CD_4^+/CD_8^+及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的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77,t=-1.175,P<0.05;t=-3.942,t=-3.562,P<0.05);细菌组和病毒组CD_(1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86,t=13.389,P<0.05);细菌组与病毒组间CD_3^+、CD_4^+、CD_(19)^+和CD_4^+/CD_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组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8,t=-2.28,P<0.05),细菌组与对照组间NK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7,P>0.05)。结论在新生儿期的任何外源性病原体感染都会导致T淋巴细胞亚群受到抑制,相对来说,Th2型细胞受到的抑制比Th1型更加严重,NK细胞对病毒感染的抵抗力要强于细菌感染。
彭富栋许玉静李洪双单玉凤王帮
关键词:新生儿T淋巴细胞亚群
鲁西冀南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报告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了解鲁西冀南一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分析RO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设计。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进行筛查。结果此次调查研究发现,576例受检儿中共筛查出不同程度的ROP患儿67例,其中男43例,女24例;均为双眼患病;ROP检出率为11.63%,ROP组与正常眼底组在出生孕周(gestational age,GA)、出生体重(birthweight,BW)、是否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是否并发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方面存在差异;GA、BW、RDS是ROP发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鲁西冀南一带ROP的检出率为11.63%,与周边地区报道的数据相比略低,要进一步规范早产儿用氧,预防早产,在挽救生命的同时,将ROP的发生率降到最低,以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韩云飞郭海科刘玉岭王帮徐桂霞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生后2~3 d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3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均10d为1个疗程。对患儿临床表现、生后7、14、28d行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生后3、6个月神经心理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临床表现恢复时间明显缩短,7 d、14 d NBNA评分及3、6个月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保护作用,能改善预后。
徐桂霞史静王帮宋冬梅王桂英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新生儿
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3年6月住院治疗的低血糖新生儿62例临床资料,根据低血糖脑损伤诊断标准分为脑损伤组30例和无脑损伤组32例,比较2组首诊时间、喂奶时间及血糖等情况。结果 2组在出生体质量、胎龄、首次诊断低血糖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损伤组平均最低血糖值低于无脑损伤组[(1.3±0.4)mmol/L vs.(1.6±0.3)mmol/L,t=3.507,P<0.01],低血糖持续时间长于无脑损伤组[(28.4±11.2)h vs.(6.0±2.5)h,t=10.711,P<0.01],喂奶时间迟于无脑损伤组[(1.8±0.4)h vs.(0.8±0.2)h,t=12.445,P<0.01]。新生儿低血糖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以惊厥、拒乳、反应差最常见。颅脑MR或CT影像学特征以枕顶部受累最常见。随访6个月,脑损伤组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9例,无脑损伤组无1例发生。结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及早监测血糖,及时干预,以预防低血糖性脑损伤的发生。颅脑MR或CT示枕顶部受累,有利于低血糖性脑损伤的诊断。
徐桂霞马颖彭富栋王帮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