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华接

作品数:41 被引量:202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广东省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1篇污损生物
  • 6篇生物研究
  • 6篇污染
  • 6篇近海
  • 5篇珠江口
  • 5篇南海北部
  • 5篇海洋污染
  • 5篇海域
  • 4篇鱼礁
  • 4篇水域
  • 4篇人工鱼礁
  • 4篇赤潮
  • 3篇珊瑚
  • 3篇海洋结构
  • 3篇浮标
  • 2篇东南
  • 2篇东沙群岛
  • 2篇多甲藻
  • 2篇植物
  • 2篇生态

机构

  • 27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广东省海洋与...
  • 4篇暨南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华南濒危动物...
  • 1篇中国科学院福...
  • 1篇广东省海洋与...

作者

  • 41篇王华接
  • 19篇严岩
  • 18篇严涛
  • 18篇严文侠
  • 17篇董钰
  • 14篇梁冠和
  • 6篇陈应华
  • 3篇李秀保
  • 3篇黄晖
  • 3篇练健生
  • 3篇谢学东
  • 2篇王汉奎
  • 2篇尹健强
  • 2篇朱金龙
  • 2篇李辉权
  • 2篇黄小平
  • 2篇洪洁漳
  • 2篇雷新明
  • 2篇黄良民
  • 2篇杨宇峰

传媒

  • 5篇热带海洋学报
  • 4篇海洋通报
  • 4篇热带海洋
  • 4篇海洋与渔业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海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海洋技术
  • 1篇台湾海峡
  • 1篇湛江海洋大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广东化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科学集刊
  • 1篇2008年全...
  • 1篇第一届中国赤...
  • 1篇甲壳动物学分...

年份

  • 1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4篇1995
  • 1篇199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根据1997年~2006年对我省近岸海域历次赤潮的应急监视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广东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特点,并就未来我省的赤潮防治对策和努力方向进行了探讨。
陈应华王华接谢学东
关键词:近岸海域赤潮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英文)被引量:9
2008年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沿岸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工鱼礁是修复、改善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投礁前、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了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投礁后,浮游植物的平均丰度呈逐年递增趋势,礁区内的平均丰度明显高于同期对照海区;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比投礁前有了明显增加。上述结果表明,投放人工鱼礁有助于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和提高水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
陈应华王华接杨宇峰
关键词:人工鱼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沿岸城镇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工鱼礁是修复、改善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根据投礁前、后大亚湾大辣甲南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垂直拖...
陈应华王华接杨宇峰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均匀度
文献传递
雷州半岛珊瑚幼虫补充来源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中国南海北部珊瑚礁资源的调查,系统分析不同区域珊瑚礁群落的相近性。结合不同珊瑚的区域性和繁殖特点,推测雷州半岛珊瑚幼虫的外部来源主要是海南岛沿岸、越南沿岸以及广西沿岸的珊瑚群落。通过设定数值模型,跟踪拉格朗日轨迹方程,追踪到每年3—6月份从中国西沙群岛到雷州半岛的珊瑚幼虫扩散路径,验证了对外来幼虫的推测。通过对珊瑚幼虫扩散路径的初步研究,很好地揭示了我国珊瑚源的问题,揭示了雷州半岛珊瑚礁资源由于外部幼虫来源不足而减少的原因,同时也提出了保护珊瑚幼虫来源、保护输运路径的新的珊瑚礁保护区管理理念,以更好地保护珊瑚礁资源。
王道儒王华接李元超杨毅梁文
关键词:连通性
海南岛西南部莺歌海水域生物污着的研究被引量:19
1997年
1986年5月—1988年4月在海南岛西南部莺歌海水域布设4个浮标调查站,以了解该海区生物污着状况。结果表明,该海区污着生物群落的厚度及生物量主要取决于双壳类软体动物和无柄蔓足类等硬性污着生物,而海藻、水螅、苔藓虫及有柄蔓足类则是生物污着的重要种类。此外,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污着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及数量也发生相应变化。
严涛严文侠梁冠和董钰王华接严岩朱金龙
关键词:莺歌海水域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0年
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是利用超临界水作为反应介质,来破坏有机物质的一种新型氧化技术。文章主要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超临界水氧化法的原理以及其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概况。
易怀昌王华接陆超华
关键词:污泥处理
汕头市南澳岛乌屿人工鱼礁区建设效果初评
2010年
汕头市南澳岛乌屿人工鱼礁区位于南澳岛南面4海里外的勒门列岛水域,乌屿岛西南面。
洪洁漳李辉权王华接
关键词:人工鱼礁
近海污损生物的调查方法被引量:17
1994年
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有浮标挂板法和海上设施(浮标及其锚碇系统,Marex水文浮标,移动式钻井平台和固定式生产平台)采样法。由于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艰难性,笔者提出了利用已有的海上设施,尤其是固定式平台来积累近海污损生物资料,以便进行生态学研究。
严文侠董钰王华接严岩严涛梁冠和
关键词:海洋结构物污损生物
海南岛东部海域生物污损研究被引量:30
1998年
于1989年10月—1990年6月,在位于海南岛东部海域的琼东和琼东南海区,分别布设W1(距岸68nmile)和J2(距岸23nmile)两个浮标站,进行生物污损的挂板试验。结果表明,该海域人工设施的生物污损主要由热带、亚热带海区常见种类引起,其中水螅、有柄蔓足类和牡蛎为上述两个站位的共同优势种;而无柄蔓足类主要分布在近岸的J2站。表层试板的生物污损程度远高于中、底层试板,且污损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
严涛严文侠董钰王华接严岩梁冠和田兴礼
关键词:近海水域浮标海洋污染
遥感在海洋管理与开发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海洋管理是海洋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卫星海洋学的发展,大量遥感新技术被应用到灾害防治、渔业生产、海域使用监管等海洋日常管理中来。对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办事效率、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必将推进我国海洋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的向前发展。
张彤辉孙宝权王华接
关键词:海洋管理遥感技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