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冕

作品数:79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3篇动脉
  • 41篇主动脉
  • 33篇腔内
  • 20篇腔内修复
  • 19篇修复术
  • 19篇腹主动脉
  • 18篇腔内修复术
  • 18篇主动脉瘤
  • 16篇手术
  • 16篇腹主动脉瘤
  • 14篇下肢
  • 13篇血管
  • 11篇腔内治疗
  • 11篇病变
  • 10篇术后
  • 9篇动脉硬化
  • 9篇下肢动脉
  • 8篇动脉弓
  • 8篇栓塞
  • 8篇疗效

机构

  • 79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山东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武汉亚洲心脏...
  • 1篇襄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作者

  • 79篇王冕
  • 64篇常光其
  • 42篇姚陈
  • 39篇王深明
  • 35篇李梓伦
  • 25篇殷恒讳
  • 22篇王劲松
  • 19篇胡作军
  • 18篇武日东
  • 13篇王斯文
  • 11篇崔进
  • 8篇汪睿
  • 7篇李晓曦
  • 7篇李松奇
  • 4篇何琼
  • 4篇贺海朋
  • 4篇李勇辉
  • 3篇王慧
  • 3篇周建文
  • 2篇黄雪玲

传媒

  • 20篇中国血管外科...
  • 14篇中华血管外科...
  • 6篇中华普通外科...
  • 5篇中华外科杂志
  • 4篇中国实用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血管与腔内血...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9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7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icroRNA-125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中的表达特点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mi R-125b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ASO)中的表达特征及其潜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等技术检测正常动脉(6例)及ASO标本(12例)中的mi R-125b表达特征;以组织块贴壁法原代培养获得动脉平滑肌细胞(ASMCs),分析mi R-125b调控细胞增殖、迁移的能力。结果 Mi R-125b在ASO病变动脉中下调,其表达主要位于动脉平滑肌层,增殖与迁移能力强的ASMCs中mi R-125b表达水平下降(P<0.001),升高mi R-125b水平可显著抑制ASMCs增殖与迁移(P<0.01)。结论 Mi R-125b在ASO病变中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干预其表达可抑制ASMCs增殖、迁移,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陈志波王冕常光其
关键词: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MICRORNA动脉平滑肌细胞
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70例80岁以上腹主动脉瘤患者资料,其中腔内治疗45例,开放手术5例,保守治疗20例。结果腔内治疗组围术期死亡率6.7%(3/45),开放手术组死亡率20.0%(1/5)。随访2~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75个月),腔内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10例,失访1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2.4%(1/41),累计生存率75.6%(31/41);开放手术组死亡2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0%,累计生存率50.0%(2/4);保守治疗组死亡7例,失访3例,动脉瘤相关死亡率41.2%(7/17),累计生存率58.8%(10/17)。Kaplan-Meier生存分析提示腔内手术组优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经充分评估后可积极手术治疗,首选手术方式为腔内治疗。开放手术和保守治疗可用于不满足腔内手术条件的患者。
石毅姚陈王劲松胡作军王冕李梓伦武日东王斯文王深明常光其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高龄腔内治疗开放手术保守治疗预后
多层裸支架治疗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的思考被引量:2
2015年
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一直以来都是血管外科医师面临的一个挑战性问题,传统手术因其创伤大和并发症多而有逐渐被腔内修复术取代的趋势.腔内修复术因器材的进步在近10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开窗支架等已逐步应用于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但由于严格的适应证选择及对术者经验和技术的严格要求,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制约.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就多层裸支架在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初步研究成果令人鼓舞,也给累及分支动脉的主动脉病变的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理念.我们希望能通过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证据以证实这种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光其王冕
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救治策略被引量:5
2014年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战争的存在,以及暴恐事件的发生,近年来血管损伤发生率显著增加。血管损伤具有突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诊断和处理有一定难度,如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有必要重视血管损伤的外科救治策略研究。
王深明王冕
关键词:血管损伤血管重建腔内修复
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的诊治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的诊治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6例腹主动脉瘤开放及腔内修复术后继发肠瘘患者的资料。2例初次手术方式为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4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本次均以反复发热就诊,发热距初次手术中位时间11个月(1~27个月),2例伴有“预兆性消化道出血”。再次手术前确诊3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4例患者经充分准备后施行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物取出及肠修补,其中1例伴有主动脉膀胱瘘的患者同时行膀胱修补。结果肠瘘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2例,空肠上中段4例。4例接受再次手术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48个月,1例人工血管旁路闭塞但无下肢严重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是腹主动脉瘤术后罕见的严重并发症,经充分的抗炎准备后建立解剖外旁路并及时移除植入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殷恒讳王冕李梓伦常光其王深明
关键词:肠瘘冠状动脉分流术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治疗肾切除术后肾动静脉瘘的疗效观察
殷恒讳常光其王冕贺海朋
开放手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周型腹主动脉瘤:单中心经验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开放手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肾周型腹主动脉瘤(AAA)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通过AAA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的3例肾周型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手术均取得成功,住院期间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5年,人工血管通畅,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对于解剖复杂难以进行腔内修复的肾周型AAA,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联合自体肾移植术相对简单易行,手术安全、有效,短中期随访效果满意。
李梓伦殷恒讳王冕武日东姚陈王深明常光其
关键词:开放手术自体肾移植腹主动脉瘤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中远期并发症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TB—AD)腔内修复术中远期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13年5月因TB—AD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血管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能够进行全程随访的15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6例患者TEVAR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封堵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32例,烟囱支架重建LSA8例;封堵左颈总动脉(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LCCA)1例,烟囱支架重建LCCA1例。术后内漏25例(16.0%),脑梗死4例(2.6%),入路并发症5例(3.2%),住院30d死亡5例(3.2%)。平均随访(49±4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2例(8.8%),其中9例死因与夹层相关;旁路吻合口瘘/假性动脉瘤1例(0.6%),夹层逆行撕裂1例(0.6%),穿刺入路侧下肢缺血2例(1.3%)。二次腔内手术4例(2.6%),1个月内漏6例(3.9%)。结论TB—AD腔内修复术中远期随访结果满意,夹层破裂为导致死亡最严重的中远期并发症,密切随访可早发现和处理其潜在的危险因素。
常光其李梓伦姚陈殷恒讳李松奇李晓曦王劲松胡作军王冕王深明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血管成形术主动脉夹层
个案管理在主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8年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在主动脉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共收治152例主动脉瘤患者,其中76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76例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结果采用个案管理护理模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专科护理质量、出院1个月后随访服药依从性及血压监测合格率均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01)。结论个案管理护理模式能提高主动脉瘤患者的专科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效提高出院后服药及血压监测依从性,对主动脉瘤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苏连花马延召孙明王冕
关键词:主动脉瘤依从性
腹主动脉-髂动脉瘤术中不同髂内动脉重建方式的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髂动脉瘤患者术中不同髂内动脉重建方式的治疗结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4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腹主动脉-髂动脉瘤行髂内动脉重建术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72例, 女性5例;年龄(66.4±9.1)岁(范围:38~83岁);包括单纯髂动脉瘤7例, 腹主动脉瘤累及髂动脉70例。动脉瘤最大直径为(58.1±16.1)mm。采用开放手术重建和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 其中腔内技术包括"三明治"技术、医师改良支架移植物(PMEG)技术、商品化髂动脉分支支架(IBD)技术。出院后 1、3、6 个月及此后每年一次随访。记录和评估不同重建方式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二次干预情况等。结果 77例行髂内动脉重建的患者中, 开放手术16例, 市售商品化IBD技术39例, "三明治"技术4例, PMEG技术18例。1例IBD重建右侧髂内动脉患者未成功, 改为IBD重建左侧髂内动脉;余7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98.7%)。围术期死亡3例(3.9%), 包括开放手术、IBD技术及"三明治"技术各1例。61例腔内技术重建髂内动脉的患者中, 17例(27.9%)出现内漏, 其中Ⅰ型内漏1例, Ⅱ型14例, Ⅳ型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6(6, 38)个月, 髂内动脉通畅率94.3%(66/70)。4例重建的髂内动脉发生闭塞, 但未导致缺血症状, 未进行二次干预。随访期间死亡2例, 其中开放手术和IBD技术(术后出现Ⅳ型内漏)各1例。无新发内漏, 16例原发内漏患者存活, 其中5例(均为Ⅱ型)内漏自行消失, 余11例内漏不同程度减少, 未导致瘤囊增大。无臀肌缺血、盆腔缺血发生。结论重建髂内动脉可有效预防臀肌、盆腔缺血, 各重建方式技术成功率均较高。
王冕魏立泰姚陈李梓伦武日东宁俊杰吴伟滨石毅秦原森崔进王斯文常光其
关键词:髂动脉瘤血管腔内修复术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