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红
- 作品数:16 被引量:47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252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的早期预测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预后不良的早期预测方法。方法:对105例中重度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3例有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患儿与62例无后遗症的患儿进行对照分析,选择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先进行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再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8个可能的危险因素中有出生体重小于胎龄、神经症状出现于12 h之内、神经系统症状重出现抽搐或昏迷,此3个危险因素与以预后不良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分析围产儿缺氧后孕期体重增长情况、生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时间及惊厥或昏迷等重度脑损害症状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各项危险因素,进行重点干预,以早期预测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超早期治疗。
- 李志英王伟红刘薇
- 关键词:围产期学脑缺氧神经系统
- 窒息新生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的变化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及低叶酸水平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并对性别、胎龄等因素对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水平是否有一定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方法检测血清中Hcy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中叶酸浓度。结果①与无窒息对照组相比,新生儿窒息患儿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而叶酸水平显著降低;②窒息组男婴血清Hcy、叶酸水平分别为15.82±2.51μmol/L;2.49±0.19ng/mL,女婴为10.50±2.19μmol/L;2.38±0.40ng/mL,男、女婴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③窒息组足月儿血清Hcy、叶酸水平为12.34±2.01μmol/L,2.58±0.19ng/mL;早产儿为21.25±5.01μmol/L;2.14±0.34ng/mL。早产儿Hcy水平显著高于足月儿(P<0.05)。结论①新生儿窒息与血清Hcy及叶酸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②血清Hcy及叶酸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③缺氧窒息合并早产者血清Hcy水平升高最为显著。
- 米文育刘薇刘铁成周鑫马聪敏李志英王伟红林延鹏
-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窒息新生儿
- 伤害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儿童伤害的相关流行病学因素及影响,为儿童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87年10月~2005年6月因伤害住院的4285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将伤害类型分为烧烫伤、跌伤、交通意外、炸伤、砸伤、锐器伤、中毒、其他8种,分组调查分析。[结果]伤害发生的年龄顺位为:学龄前儿童、学龄儿、青春期、婴幼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为伤害高发区,家庭为伤害高发场所,伤害发生率以8%的速度逐年上升;居前3位的伤害为:跌伤、交通意外、烧烫伤;伤害谱较前10年有显著变化;并存在巨大的卫生资源损耗,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结论]伤害有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是潜在寿命损失的重要形成原因。
- 刘薇王伟红王琨刘铁城窦月玲李志英周鑫马聪敏
- 关键词:儿童流行病学
- 丙泊酚注射液治疗癫持续状态一例
- 2007年
- 王伟红
- 关键词:丙泊酚注射液静脉推注肌张力增高入院后头颅CT腰穿检查
- 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支原体感染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肺外表现的临床特征,了解支原体感染造成的多器官系统损害,提高儿科医生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3年收治的病例,总结第一诊断为呼吸系统以外疾病的35例支原体感染患儿,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特点加以归纳,结合并发症的治疗和预后、转归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多器官系统受累,除呼吸系统外,临床主要以结缔组织、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组织、耳鼻喉科疾病等系统损伤为首发症状。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且不易早期诊断。因此提高对小儿支原体感染的全面认识,对早期诊治很有必要。
- 米文育王伟红李立明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表现小儿
- 新生儿窒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水平的临床研究
- 米文育刘薇林延鹏李苏利周鑫刘铁城李扬王伟红马聪敏郭春江李志英王琨
- 新生儿窒息为围生期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围生期新生儿发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该课题研究了正常新生儿及窒息新生儿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叶酸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在窒息缺氧的新生儿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升高,而叶酸水平...
- 关键词: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
- 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豆纹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患儿急性期豆纹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发病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诊断为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中重度)的105例患儿,根据有无神经系统后遗症分为有后遗症组(A组)和无后遗症组(B组),另设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各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阻力指数并比较。结果患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B 2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性期脑内豆纹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程度与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的发病成正相关,与预后不良无明确相关性,能预测发病,不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 李志英王伟红刘薇
- 关键词:围生期缺氧性脑损伤豆纹动脉血流动力学
- 社会环境因素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意义。方法将在儿科NICU病房接受监护治疗痊愈出院的208例高危患儿分为家庭早期干预组和常规育儿组。家庭早期干预组107例,按鲍秀兰的《0~3岁儿童最佳的人生开端》为蓝本,制订干预计划,然后严格执行;常规育儿组101例完全依赖于医疗康复机构,回家后不进行特殊的康复指导训练。结果家庭早期干预组的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个人一社交、适应性等五大能区的DQ值均显著高于常规育儿组(P均〈0.01)。结论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运动、认识发育。
- 袁芳谭启明王伟红窦月玲
- 关键词:高危儿社会环境因素
- 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40例疗效观察
- 2006年
- 刘铁城王伟红刘薇李志英窦月玲马聪敏周鑫
- 关键词:硝酸甘油雾化吸入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
- 意外伤害住院患儿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探讨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规律,为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997年10月—2005年6月因意外伤害住院的2782例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将伤害类型分为烧烫伤、跌伤、交通意外、炸伤、砸伤、锐器伤、中毒、其他(包括电击伤、溺水、动物咬伤、击打伤、气管异物等)8种,分组调查分析。结果意外伤害发生的年龄顺位为:学龄儿、学龄前儿童、青春期、婴幼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村为意外伤害高发区,家庭为伤害高发场所,意外伤害发生率以8%的速度逐年上升;居前三位的伤害为:跌伤、交通意外、烧烫伤;伤害谱较前10年有显著变化,并存在巨大的卫生资源损耗。结论意外伤害有显著的流行病学特征。应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 刘薇王伟红王琨刘铁城窦月玲李志英周鑫马聪敏
- 关键词:儿童住院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