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仕琛

作品数:9 被引量:64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4篇手术
  • 4篇胃癌
  • 3篇肠癌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结肠
  • 2篇高危
  • 2篇高危因素
  • 2篇高危因素分析
  • 2篇癌患者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炎
  • 1篇胆石
  • 1篇胆石性
  • 1篇胆石性肠梗阻
  • 1篇动脉

机构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第10...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南通市海门区...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湖南省人民医...
  • 1篇青岛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南阳市中心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自贡市第四人...

作者

  • 9篇王仕琛
  • 4篇陈尚传
  • 4篇赵成功
  • 4篇张明金
  • 4篇何俊峰
  • 2篇李洋
  • 2篇赵成功
  • 2篇刘鹏
  • 1篇涂建成
  • 1篇罗苏明
  • 1篇付蔚华
  • 1篇李光义
  • 1篇姚宏亮
  • 1篇王培戈
  • 1篇李勇
  • 1篇李蜀华
  • 1篇胡建昆
  • 1篇张建文
  • 1篇赵久武
  • 1篇吴昌亮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海峡药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低、高位肠系膜下动脉结扎治疗直肠癌的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比较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比较肠系膜下动脉(IMA)低位结扎与高位结扎治疗直肠癌手术疗效及术后生命质量。方法 94例直肠癌患者按术中IMA结扎方式分为低位组(n=50)与高位组(n=44),比较2组手术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排便功能。2组均完成术后3年随访调查,比较2组肿瘤转移率、复发率、3年生存率及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生命质量问卷(QLQ-C30)评分结果。结果 (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IMA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位组肛门排气时间早于高位组(P<0.05)。(2)低位组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高位组(P<0.05),2组其余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2组排便功能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低位组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排便功能评分优于高位组(P<0.05)。(4)2组随访3年总生存率、肿瘤转移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2组生命质量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低位组术后6个月生命质量评分高于高位组(P<0.05)。结论低位结扎IMA治疗直肠癌手术疗效与高位结扎IMA相同,但对患者排便功能影响小,可提升患者近期生命质量。
何俊峰张明金赵成功李业云王仕琛刘鹏陈尚传
关键词:直肠肿瘤肠系膜下动脉高位结扎
中国急诊腹部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多中心横断面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腹部手术(EAS)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现状,并讨论其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6家医院2018年5月行EAS的293例成年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信息、围手术期数据和感染切口微生物培养结果。主要结局指标为EAS术后SSI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ICU住院时间、术后30 d病死率及治疗费用。结果 293例EAS病人中,22例(7.5%)术后发生SSI。SSI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率为36.4%(8/22)。发生SSI的病人较未发生病人的总住院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延长,ICU入住率和治疗费用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30)和手术时间(P=0.007)是发生SSI的危险因素,腹腔镜手术(P=0.022)是发生SSI的保护因素。结论 EAS后SSI发生率为7.5%,SSI导致病人的医疗负担显著提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腹腔镜手术可减少EAS后SSI的发生,对男性病人EAS后的切口须给予相对更多关注。
李泽温士康王执帅吴昌亮王培戈任建安金炜东胡建昆李勇张建文李蜀华涂建成张海洋刘宏斌商亮赵杰罗苏明姚宏亮贾宝庆任泽强陈凛李光义张浩吴志明王道荣部永顺付蔚华杨华谢文彪彭勇王仕琛
关键词:手术部位感染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及血液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分析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的疗效以及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1日到2016年1月1日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进行化疗,根据化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奥沙利铂、5-Fu、亚叶酸钙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血液系统变化。结果对照组疾病控制率为66.67%,研究组为88.89%,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血液系统改变,两组之比较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对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效果显著,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可耐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陈尚传赵成功张明金李业云王仕琛何俊峰
关键词:奥沙利铂进展期胃癌化疗血液系统
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原因分析及其对策(附127例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胃癌复发的部位、时间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术后复发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105医院收治127例复发性胃癌的临床资料,对其复发部位、复发时间及其病理类型和手术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复发原因与肿瘤病理类型及手术根治范围有关。局部复发病例中以腹膜腔复发多见,胃外复发次之;Bormann分型以2、3、4型复发多见;低分化肿瘤复发多见,全胃切除后除腹膜腔复发外局部复发少;胃外复发病例中以贲门周围和肝十二指肠韧带即第No.1、12淋巴结复发多见。结论完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胃癌术后局部复发,对于胃癌局部复发病例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赵成功赵久武王仕琛
关键词:胃癌复发淋巴结
基于3个外科平面的手术路径行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3个外科平面的手术路径行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3个外科平面(升结肠系膜后叶-肾前筋膜间隙、升结肠系膜后叶-胰头十二指肠筋膜前叶间隙、右半横结肠系膜后叶-右侧胃背系膜间隙)的手术路径行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情况、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因子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肠梗阻、吻合口瘘发生率及术后1年总死亡例数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3个外科平面的手术路径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右半结肠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张明金何俊峰王仕琛李业云陈尚传刘鹏李洋赵成功
关键词:结肠癌腹腔镜生活质量
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究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方案。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确诊为胃癌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43例。观察组患者行持续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对照组患者行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输注时间为1周。治疗结束后收集两组患者术后临床基本情况、机体免疫指标、营养指标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临床状况方面,观察组患者43例患者全部耐受,对照组41例患者耐受;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分别为3.4±1.3d、5.6±0.8d,对照组患者为4.7±1.1d、7.3±2.4d;观察组患者耐受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达全肠内营养输注时间、脱管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机体营养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为311.3±26.8(mg/L),对照组患者为297.8±29.6(mg/L);观察组患者术后7d时P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周期性肠内营养输注方案相比,持续性肠内输注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状况,增强患者机体营养的供给,更适合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肠内营养输注。
陈尚传赵成功张明金李业云王仕琛何俊峰
关键词:胃癌手术
胆囊十二指肠横结肠多发内瘘合并胆石性肠梗阻1例报告
2020年
胆囊肠道内瘘(CF)是胆囊结石病的一种罕见晚期并发症,以胆囊十二指肠内瘘最为常见。多发CF合并胆石性肠梗阻则更为少见,此类病人常为高龄病人,基础疾病较多,且往往合并腹腔感染、营养不良,病程较长,需择期行确定性手术治疗。最佳手术时机的确定和围手术期处理等均为治疗的难点。笔者单位治愈1例胆囊十二指肠横结肠多发内瘘合并胆石性回肠梗阻病人。现报告如下。
王仕琛田开亮赵成功张明金任建安
关键词:胆囊结石萎缩性胆囊炎胆石性肠梗阻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老年胃癌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治疗。用单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高危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年龄、TNM分期、体质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营养途径、胃癌根治方法、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使用营养泵。[结果]143例中发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患者89例,占62.24%。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耐受组与不耐受组性别、年龄、TNM分期、BMI、合并基础疾病、营养途径、胃癌根治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用营养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用营养泵为影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中,手术方法、肠内营养开始时间和使用营养泵为其危险因素。
张明金王仕琛李洋陈尚传何俊峰黄卫锋
关键词:胃癌早期肠内营养高危因素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isfunction,POCD)高危因素,探讨防范措施,提升老年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安全及预后质量。[方法]选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228例为研究对象。术后2 d采用MMSE评分(2 d MMSE评分)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较术前2 d MMSE评分下降2分为POCD者(观察组,57例),其他为认知功能正常者(对照组,171例)。收集整理2组患者个体资料及临床资料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有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行高危因素分析。[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时间、合并疾病、术前ASA分级、舒芬太尼用量、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中输血量、术后SIRS评分、术后是否符合入住ICU指征与POCD发生相关;(2)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术中显著低氧血症、术中显著低血压、术后SIRS评分≥3分、术后符合入住ICU指征为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结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麻醉根治术发生POCD的高危因素以患者个体特征及术中关键指标的控制为主,术中应严密监测患者血压、血氧等关键指标,降低对患者中枢神经的刺激,降低发生POCD概率,以期提升患者术后及远期生存质量。
张明金王仕琛李洋陈尚传何俊峰黄卫锋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