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亚娟

作品数:11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电图
  • 7篇脑电
  • 7篇脑电图
  • 4篇动态脑电
  • 4篇动态脑电图
  • 2篇预后
  • 2篇描记
  • 2篇描记术
  • 2篇脑电图分析
  • 2篇惊厥
  • 2篇间期
  • 2篇EEG
  • 1篇动态脑电图分...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动态心电图分...
  • 1篇多因素LOG...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缺氧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 1篇新生儿缺氧缺...

机构

  • 11篇哈励逊国际和...
  • 2篇衡水市第二人...

作者

  • 11篇王亚娟
  • 5篇耿梅
  • 5篇王翠欣
  • 4篇高晓峰
  • 2篇李硕
  • 2篇苏兵
  • 2篇孙文豹
  • 1篇刘书海
  • 1篇沈林
  • 1篇沈林
  • 1篇刘宁
  • 1篇魏巍
  • 1篇陈颖
  • 1篇管铁岗
  • 1篇刘娟

传媒

  • 6篇现代电生理学...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48例V-EEG分析及预后被引量:3
2014年
对我院2005—2012年婴幼儿腹泻合并惊厥48例患儿进行V—EEG分析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48例患儿均为我院收治的儿科住院患儿,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为7个月~1岁半32例,7个月以下3例,20个月以上13例,均有腹泻惊厥的病史,符合婴幼儿腹泻伴良性惊厥的诊断标准[1]。
王亚娟王翠欣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EEG惊厥儿科住院患儿预后
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78例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动态心电图是长程动态记录心电图的一种技术,其将普通心电图记录的信息量扩大了2 000倍以上,在长R-R间期的检测方面有重要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78例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旨在探讨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的病因,并对其生理性与病理性做出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耿梅王亚娟孙文豹
关键词:心电描记术
儿童鼠药中毒致脑电图(EEG)尖棘慢波放电一例
2003年
一、病例报告 王某,女,7岁,因头疼6小时、意识不清伴抽搐4小时于2003年3月28日21时30分入院.据患儿父亲称:患儿误服鼠药后(剂量不详)于3月28日15时30分出现头疼、头晕、站立不稳,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洗胃"等处理后,于17时30分出现意识不清、抽搐,表现为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牙关紧闭,双目凝视,持续约3分钟缓解.给予鲁米那钠、甘露醇、能量合剂等治疗,症状无好转,急转送我院.
王亚娟刘宁高晓峰
关键词:儿童鼠药中毒EEG脑电图检查
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2月~2017年12月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分为心脏不良事件组(63例)以及无心脏不良事件组(137例)。分别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水平、超声心动图指标水平,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脏不良事件组尿酸(UA)、QTd、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水平均高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P<0.05)。心脏不良事件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UA、QTd、QTcd均是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LVEF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Td与QTcd增大均增加了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刘娟苏兵李硕王薇沈林王亚娟
关键词:2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Q-T间期离散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高度失律脑波在动态脑电图中的不同构型变化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婴儿痉挛症(IS)高度节律失调(Hypsarrhythmia)脑波的不同构型变化,以防误诊或漏诊。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对12例 IS 患儿进行了24小时连续监测。结果:发作间期,高度失律脑波有5种不同类型,发作时的脑波亦不为同一模式,睡眠中,可诱发出高度失律脑波。结论:婴儿痉挛症的高度失律脑波在发作间期或发作时均存在着不一致性,并对其病理生理机制提出了设想。
王翠欣刘书海高晓峰王亚娟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婴儿痉挛症
154例流行性出血热脑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临床分期的脑电图变化及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54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初次脑电图进行分析。结果:92例患者脑电图异常,阳性率59.74%,呈弥漫性异常改变,异常程度与临床分期基本一致。结论:脑电图检查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对患者的脑功能损伤程度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临床治疗。
耿梅王翠欣王亚娟孙文豹米英红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脑电图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0例动态脑电图分析
2011年
对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70例动态脑电图分析如下。
王亚娟耿梅
关键词:脑电描记术
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在发作性睡病诊断中的应用10例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中,潜伏期缩短对发作性睡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发作性睡病患者进行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5次MSLT分析.保持闭眼时间,α波解体时间,睡眠潜伏期,直接进入REM期时间。结果10例均为过度睡眠,其中自天过度嗜睡6例,1例出现睡眠瘫痪。3例猝倒,10例均进行MSTL检查:睡眠潜伏期都小于5min,其中有3次直接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REM)。结论MSTL对发作性睡病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
王亚娟管铁岗沈林李硕
动态脑电图加刺激对昏迷病人预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脑电图 (EEG)及其反应性对昏迷病人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EEG加刺激 (疼痛、呼唤 )对 5 8例昏迷病人进行 2 4h连续监测 ,观察脑波的动态变化。结果 :纺锤波昏迷和可变化的慢波 (θ、δ)昏迷对刺激反应相对敏感 ,预后较好。无反应的慢波型 (θ、δ或单一慢波 )昏迷和 β波昏迷 ,预后较差 ;α波、平坦波、暴发 抑制波型昏迷 ,对刺激无反应 ,死亡率为 10 0 %。周期性放电型昏迷 ,即使能存活下来 ,也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2 4hEEG监测加上对刺激反应的观察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EEG检查。结论 :利用EEG加刺激的方法 ,对昏迷的病人进行监测 ,可提高对预后及脑死亡的正确判断率。
王翠欣高晓峰耿梅王亚娟陈颖魏巍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昏迷预后
伴有肌阵挛失神发作的癫痫1例报告被引量:2
2004年
一、病例资料 患儿,女,9岁.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楞神、发呆,有时在楞神、发呆的同时出现发作性头颈部、双肩部节律性抖动,发作后不跌倒、不入睡,但自述不知.每月发作2~4次.睡眠中未曾注意到有无发作,但有时有尿床现象,未予重视和治疗.至今年3月,发作频繁(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加天前,当地医生曾用苯妥英钠治疗,不能控制,来我院就诊.患儿神清语利,体重刃妇,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凹检查(一),足月顺产第一胎,无围生期及新生儿病史.父母体健,无阳性家族史.自发病以来,记忆力减退,学习成绩由较好变为中等偏下.
王翠欣耿梅高晓峰王亚娟
关键词:癫痫脑电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