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理
- 作品数:223 被引量:756H指数:12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肿瘤间质灌注液蛋白质组学研究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灌注液蛋白质组作为分析肿瘤组织中细胞微环境蛋白质组的可能性。方法应用PBS液孵育新鲜肿瘤组织,提取肿瘤间质灌注液中的总蛋白,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应用双向电泳、质谱和生物信息技术成功分离并鉴定出肿瘤间质灌注液中的蛋白成分;在肿瘤间质灌注液中发现肿瘤分泌蛋白Profilin-1。结论肿瘤间质灌注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为研究肿瘤组织中细胞微环境蛋白质组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案。
- 周乐和平王艳屈建强王一理
- 关键词:微环境蛋白质组
- 一种用于同源重组的自转运载体及其构建的经粘膜免疫疫苗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同源重组的自转运载体及其构建的经粘膜免疫疫苗,以表达IcsA的氨基酸转膜信号肽的N1序列、表达IcsA羧基端的β区域的C2序列作为同源臂,可应用于针对志贺氏杆菌icsA进行同源重组的供体载体。将外源H...
- 王一理于军许丹杨筱凤
- 细胞瘤苗对红白血病荷瘤小鼠抗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观察三种瘤苗抗肿瘤作用。方法:用不同佐剂的三种瘤苗,免疫预防及治疗红白血病荷瘤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小鼠寿命、局部肿瘤、全身脏器反应及病理变化。结果:由灭活细胞、不完全福氏佐剂及细胞因子组成的瘤苗,预防后小鼠成瘤率低,预防及治疗后肿瘤生长速度减慢,存活期延长,与灭活细胞,灭活细胞加不完全福氏佐剂瘤苗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理可见瘤组织坏死及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各脏器无异常。结论:包含细胞因子的瘤苗是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瘤苗。
- 何爱丽赵万红张王刚陈银霞曹星梅王一理
- 关键词:细胞瘤苗红白血病荷瘤小鼠免疫治疗
- 流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多重PCR检测
- 2013年
- HPV16,18,58是陕西地区最为流行的三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株,拟建立针对流行高危HPV型别的快速筛查方法。根据Genebank提供的序列,设计并合成HPV16,18,58型特异型引物,优化PCR条件,以含有HPV16,18,58全基因组序列的质粒为阳性对照模板,并以预先确定HPV感染状态的宫颈癌组织标本验证所建立的方法。该方法可以成功地一次扩增HPV16,18,58三型DNA片断,并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解析。应用预先确证HPV16,18,58多重感染的宫颈癌组织标本为模板,也成功地扩增出相应的HPV基因片断。建立的单次多重PCR方法简单、经济、节约时间,可望用于当地流行高危型HPV16,18,58的群体筛查。
- Rina Sewpaul-Sungkur姜亚卓李建英江自成宋红霞李红兵沈舒王一理
- 关键词:HPV多重PCR
- 自体肿瘤疫苗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姚德茂王一理李旭胡宁丽孟绍菁张雷
- 关键词:自体肿瘤疫苗结肠癌细胞免疫功能
- 维A酸受体及其所调控因子HB-EGF在角质异常增生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机制
- 彭振辉郑焱王一理王国荣谭升顺郗彦萍王琼曾维惠王冬云楚瑞琦牛新武田中伟
- 维A酸受体及其所调控因子HB-EGF在角质异常增生性皮肤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全反式维甲酸(tRA)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选择性的快速诱导HB-EGF的基因表达,并不诱导AR、TGFα和EGFmRNA转录,且此诱导...
- 关键词:
- 关键词:维A酸受体HB-EGF
- 截短型人乳头瘤病毒58型L1蛋白的表达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7
- 2004年
- 利用PCR技术克隆截短型HPV5 8L1基因并重组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pFastBac Htb ,通过转座反应 ,将目的基因片段重组入杆状病毒基因组 ,分离重组的BacmidDNA ,并转染Sf 9昆虫细胞 ,收集被转染的Sf 9细胞 ,提取细胞蛋白 ,SDS PAGE检测可见在大约 5 8Kda处出现一新生蛋白条带 ,Westernblot证实为HPV5 8L1蛋白。用ProBondTM 纯化系统纯化所表达的蛋白。小鼠红细胞凝集试验证实纯化的蛋白可介导小鼠红细胞凝集 ,透射电镜观察证实纯化蛋白可自组装成VLP。结果表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可高效表达截短型HPV5 8L1蛋白 ,纯化后的截短型HPV5 8L1蛋白在体外可自组装VLP 。
- 李文生郑瑾刘红莉陈宏伟杨军王一理司履生
- 关键词:L1蛋白蛋白纯化病毒样颗粒
- 抗B7.1分子不同亚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被引量:1
- 2001年
- 陈梅珍司履生王一理耿宜萍刘天菊
-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 慢性丙型肝炎活化杀伤细胞perforin mRNA原位表达与肝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原位研究肝组织内具有细胞毒活性活化细胞的分布 ,探讨细胞免疫在慢性丙肝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以随机引物法标记人perforincDNA探针 ,对慢性丙肝患者肝活检标本进行原位杂交 ,观察肝局部浸润炎性细胞perforinmRNA的表达及分布 ,分析他们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 .结果 :Perforin阳性细胞在整个肝小叶内均可检见 ,有炎性细胞浸润区均有 perforin阳性细胞分布 ,浸润阳性细胞数量因病变部位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慢性丙肝点状坏死区阳性率最高达71 .9% ,其次是片状坏死区 (31 .0 % ) ,门管区阳性率为 9.2 % ,小叶内非坏死区仅为 4 .8% .按HAI≤ 8,9~ 1 2和≥ 1 3的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肝炎进行划分 ,对比分析不同程度间肝小叶内perforin阳性细胞计数 ,ALT和HAI之间的关系 ,无直线相关性 .发现重度慢性丙肝 perfori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 ,相应ALT水平亦高于前二者 .结论 :Perforin阳性细胞与慢性丙肝肝细胞坏死有关 ,perforin是效应细胞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 ,尤为在丙肝点状坏死和片状坏死区 。
- 赵英仁王一理司履生张树林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杀伤细胞PERFORIN肝损伤细胞免疫
- 肺腺癌病理组织学特点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寻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肺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方法按照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和欧洲呼吸学会发布的肺腺癌国际多学科新分类的标准,对72例手术切除肺腺癌标本进行组织结构分类。同时还按照肺腺癌细胞形态的特点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别与EGFR基因的突变的关系。结果72例肺腺癌患者突变率为35/72(48.6%)。突变类型以19del和L858R为主,两者合计共占总突变例数的88.6%(31/35)。 EGFR基因突变与女性、不吸烟和高-中分化有关,而与年龄、吸烟指数、淋巴结转移、分期、有无包涵体及沙砾体和核分裂数高低无关。新分类还显示EGFR基因突变多见于乳头为主型和腺泡为主型肺腺癌,少见于实体为主伴黏液型,几乎不见于特殊类型肺腺癌(主要为浸润性黏液癌和胶样癌)。此外,EGFR基因突变还多见于鞋钉状细胞的肺腺癌中。结论乳头为主型、腺泡为主型和鞋钉状细胞的肺腺癌具有较高的EGFR基因突变率。
- 王凯宫惠琳李晓锋杨喆曹培龙王春宝蒋依娜王鸿雁王一理张冠军
- 关键词:肺肿瘤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