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祥
-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一例
- 2015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双下肢震颤3个月余”于2014-03-05入作者医院。患者于入院3个月前被家人发现其站立时有双下肢震颤,与体位变化有关,在坐立、平卧及行走时无震颤,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帕金森病”,口服多巴丝肼(0.0625g 3次/d×2周;0.125g 3次/d×2个月)后未见效果,遂来作者医院就诊。
- 王本孝秦彬牛祥王俊珺
- 关键词:氯硝西泮
-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一例被引量:1
- 2015年
- 肾上腺脊髓神经病(adrenomyeloneuropathy,AMN)是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drenoleukodystrophy,ALD)的一种特殊变异类型,是X-连锁隐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进展性的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临床少见,容易引起漏诊、误诊。
- 王本孝秦彬牛祥王俊珺
- 关键词:脊髓肾上腺极长链脂肪酸
-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2例报道
- 2013年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亦称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为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主要累及巨核系,表现为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外周血血小板持久增多,临床上以出血或血栓形成为主要表现,属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临床少见,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将本科收治2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ET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王本孝王俊珺杨洁王鹏牛祥
-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首发表现脑梗死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外周血血小板核细胞增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关系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究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120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对象,根据术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ximum platelet aggregation,MPA)将患者分为CR组(MPA>50%)38例,非CR组(MPA≤50%)8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分析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R的相关性。结果CR组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非CR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R组与非CR组CYP2C19基因多态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患者的MPA水平比较:快代谢型<中间代谢型<慢代谢型(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快代谢型CYP2C19基因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R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CR相关,快代谢型基因或可降低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术后CR的发生风险。
- 袁兆春牛祥芦伟李自如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氯吡格雷抵抗经皮冠脉介入术基因多态性
- 表现为双侧前后循环脑梗死的Trousseau综合征一例被引量:5
- 2016年
- 1865年Trousseau首次报道了血栓栓塞事件与恶性癌肿之间的关系,此后人们将癌肿患者并发各种血栓栓塞事件称为Trousseau综合征[1],其临床多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表现为脑梗死者并不常见[2],而首发表现为急性脑梗死且双侧前后循环均受累者鲜有报道。
- 王本孝王鹏商利利牛祥王俊珺
- 关键词:脑梗死
- 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1例报道被引量:1
- 2015年
- 八个半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脑干综合征,现将本院诊治的1例以八个半综合征为表现的脑桥梗死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患者,男性,58岁,因"头晕伴视物模糊4 h"于2015年4月17日入院。患者于4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为视物晃动,走路不稳,发飘感,伴有右眼不能闭合,
- 王本孝牛祥秦彬王俊珺
- 关键词:脑桥梗死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大小便障碍
- 抵抗素样分子-β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抵抗素样分子(RELM)-β与老年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住院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无斑块患者37例纳入A组,将斑块稳定患者35例纳入B组,将斑块不稳定患者30例纳入C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详细记录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RELM-β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血清RELM-β水平与各主要炎症因子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相关分析检验血清RELM-β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三组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ELM-β>B组>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RELM-β、IL-6、IL-1β、hs-CRP水平最高,其次为B组,A组最低,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抵抗素样分子β水平与IL-6、IL-1β、hs-CRP呈正相关(r=0.754、0.672、0.837,均P<0.001)。将血清RELM-β作为因变量,将斑块是否稳定作为自变量,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ELM-β升高可能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RELM-β水平过高可能是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影响因素,增加斑块脱落风险,加重病情。
- 王本孝王俊珺王鹏刘建魁牛祥
-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 氯吡格雷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 bFGF Ang-1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2
- 2022年
-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52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76)。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血清VEGF、bFGF、Ang-1水平,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干预前的基线资料、NIHSS评分、MoCA评分、血清VEGF、bFGF、Ang-1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1、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MoCA评分与血清VEGF、bFGF、Ang-1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MoCA评分与血清VEGF、bFGF、Ang-1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丁苯肽能显著改善ACI患者的认知功能,升高血清VEGF、bFGF、Ang-1等血管生长相关因子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牛祥王本孝卜红伟
- 关键词:丁苯酞氯吡格雷血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