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盾

作品数:25 被引量:1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化学工程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解
  • 3篇堆肥
  • 3篇溶胶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 3篇污泥
  • 3篇污泥堆肥
  • 3篇锡盐
  • 3篇改性
  • 3篇SR
  • 3篇LA
  • 2篇稻草
  • 2篇电解着色
  • 2篇溶胶-凝胶法
  • 2篇无机非金属
  • 2篇无机非金属材...
  • 2篇相转移
  • 2篇相转移催化
  • 2篇铝合金
  • 2篇醚化

机构

  • 24篇东北大学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中化集团...
  • 1篇沈阳帕卡濑精...
  • 1篇沈阳特种设备...

作者

  • 25篇牛盾
  • 9篇王育红
  • 9篇王林山
  • 6篇邵忠宝
  • 3篇孙挺
  • 3篇宋襄翎
  • 3篇尚妍
  • 3篇张欣
  • 2篇孙伟
  • 2篇门阅
  • 2篇孙旭东
  • 2篇耿树江
  • 2篇张丽君
  • 2篇顾玉涛
  • 2篇何翊
  • 1篇于福强
  • 1篇于春睿
  • 1篇叶艳明
  • 1篇周宪民
  • 1篇刘常升

传媒

  • 2篇化学与粘合
  • 2篇东北大学学报...
  • 2篇材料研究学报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金属矿山
  • 1篇材料保护
  • 1篇辽宁化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稀有金属
  • 1篇农药
  • 1篇腐蚀科学与防...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合成润滑材料
  • 1篇炭素技术
  • 1篇化学与生物工...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加快经济发...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1999
  • 3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钛网表面双生物陶瓷涂层的制备及其性能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浸渍涂敷-烧结法首次在医用三维钛网表面制备出双生物陶瓷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HA-BG/BG/Ti复合材料进行了微观表征,拉伸法测量了Ti基体与BG涂层的结合强度,模拟人体体液(SBF)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表明:该双生物陶瓷涂层的内层为生物玻璃(BG)涂层,外层为多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生物玻璃(HA-BG)复合涂层.Ti基体被致密的BG涂层包覆,由于在BG/Ti界面发生化学反应,界面的结合强度提高,平均结合强度达27 MPa.生物相容性实验表明,HA-BG/BG/Ti复合材料表面会被一层整齐、致密的HA覆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易伟牛盾孙旭东HU Xiao-zhi
关键词:生物玻璃羟基磷灰石涂层生物相容性
改性双组分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的合成被引量:1
2006年
本文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1],以丙烯酸酯和聚氨酯101-乙组分为原料,合成了玻璃化温度为-48℃的溶液型丙烯酸酯压敏胶黏剂。讨论了单体组成以及单体中丙烯酸羟乙酯与固化剂的比例大小等因素对胶黏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丙烯酸羟乙酯与固化剂比例为2∶1,反应温度75±2℃,滴加单体时间3 h,聚合反应时间6 h,压敏胶性能良好。
宋襄翎王奕张欣牛盾
关键词:压敏玻璃化温度
高岭石对铅离子吸附性能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05年
研究了高岭石吸附水体中铅离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高岭石表面对铅的吸附模式。结果表明:其动力学行为遵循Bangharm方程和E lovich方程,但与E lovich方程更吻合;热力学行为遵循Langmu ir方程和Freund lich方程,但与Langmu ir方程更吻合,反映出Pb2+在实验浓度范围内是呈单分子层在高岭石上发生吸附且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随着pH的升高,高岭石对Pb2+的吸附量增加。吸附铅的表面化合态有两种:SOH和SOPbOH。
何翊牛盾门阅
关键词:高岭土铅离子表面络合高岭石LANGMUIR方程FREUNDLICH方程
一种无镍磷化剂的研制被引量:2
2010年
镍离子对人体和环保都不利,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无镍磷化工艺。将硝酸镁、硝酸钴和钨酸钠复配替代原磷化液中的硝酸镍,并加入钨酸钠,以提高磷化膜的耐蚀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磷化液配方。结果表明:磷化膜外观均匀、致密,磷化膜结晶状态为针状,结晶颗粒尺寸在2~4μm之间,P比和面比均达到标准要求;磷化膜耐碱性试验失重比在标准范围内;漆膜附着力试验(冲击、杯突、弯曲、方格、铅笔硬度等试验)均符合100/100的标准;漆膜盐雾试验达到720h以上、单侧腐蚀2mm以下的标准;镀锌板漆膜耐水二次密着性达到标准要求,完全可以替代现有含镍磷化剂。
周宪民杨维毅牛盾
关键词:磷化磷化膜电泳漆膜耐蚀性
SrCe_(0.85)Y_(0.15)O_(2.925)的合成和导电性能
2006年
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氧化物固体电解质SrCe0.85Y0.15O2.925,研究了单体与网络剂的配比、烧结温度等参数对相平衡关系和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与网络剂的质量比是5:1,在1300℃烧结可以合成出单相钙钛矿结构的SrCe0.85Y0.15O2.925.样品的致密性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提高,在1300℃烧结出的样品密度大约为理论密度的95%;电导率随着样品密度的增大而增大,700℃时样品的电导率大于0.10 mS·m-1.
牛盾邵忠宝姜涛孙旭东张晓如许丽
关键词: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凝胶平均粒径电导率
用氯化苄改性稻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以NaOH作润胀剂及催化剂,氯化苄作醚化剂,甲苯作溶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相转移催化剂(PTC),在一定温度下对稻草进行改性·改性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氯化苄(8mL),甲苯(8mL),氢氧化钠(2g),PTC(0 01g),在105~110℃下,反应4h,即可得增重183 5%的苄基化稻草·并对改性后的稻草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差热分析,发现苄基化改性稻草的微观结构有了很大改变,能部分消除稻草的极性,在热塑性材料方面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牛盾王林山王育红孙挺
关键词:稻草氯化苄醚化热塑性相转移催化剂
CI-4 10W-40柴油机油的研制被引量:3
2010年
用二次加氢裂解油和复合添加剂研制的CI-4 10W-40柴油机油的性能达到了GB 11122-2006标准的要求。行车试验表明,研制的CI-4 10W-40柴油机油的换油周期可以达到25 000 km。
牛盾周喜宝
关键词:复合添加剂行车试验换油周期
环氧氯丙烷改性稻草被引量:22
2005年
In this work,the chemical modification of rice straw by epichlorohy(ECH) was carried out.The thermoplasticity of the modified straw was briefly investigated with toluene(10 mL) used as solvent,(epichlorohy)(ECH)(8 mL) as etherifying agent,and 50% NaOH(8 mL) as swelling agent and catalyst.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6 h at 100 ℃,modified rice straw with WPG over 80% was gained.Influences of(amounts) of epichlorohy(ECH) and NaOH,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were studied for weight(percent) gained(WPG) of rice straw.FTIR,X-ray,DSC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modified rice straw.The investigation showed that the crystalline component of modified rice straw decreased from 50% to 30%,and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_g) of modified rice straw was 187.4 ℃.The results may offer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otential application.
牛盾王林山王育红孙挺
关键词:稻草环氧氯丙烷醚化改性
溶胶-凝胶法合成La_(1-x)Sr_xCoO_3粉末被引量:2
1998年
在醋酸镧、硝酸锶和硝酸钴溶液中,加入乙二醇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1-x)SrxCoO3(x=0.2)粉末。通过电镜分析研究了干凝胶分解温度、制备干凝胶时乙二醇的浓度及溶液pH值等工艺条件对粉末性能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粉末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干凝胶的分解温度为800℃,乙二醇的浓度为0.2mol/L,溶液的pH=6.5时,粉末的粒度分布范围相对最窄,且平均粒度最小(75nm);粉末的烧成温度为1100℃。
耿树江邵忠宝牛盾李义尧顾玉涛孙伟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合成La<,1>-<,x>Sr<,x>CoO<,3>粉末
酸镧、硝酸锶和硝酸钴溶液中,加入乙二醇溶液,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La&lt;,1&gt;-&lt;,x&gt;Sr&lt;,x&gt;CoO&lt;,3&gt;(x=0.2)粉末。通过电镜分析研究了干凝胶分解温度、制备...
耿树江邵忠宝牛盾李义尧顾玉涛孙伟
关键词:溶胶--凝胶法超细粉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