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清华

作品数:29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唇裂
  • 7篇腭裂
  • 7篇创面
  • 7篇唇腭裂
  • 6篇单侧
  • 6篇完全性唇腭裂
  • 5篇婴儿
  • 5篇婴儿期
  • 5篇手术
  • 5篇术后
  • 5篇畸形
  • 4篇一期修复
  • 4篇硬腭
  • 4篇上颌
  • 4篇上颌骨
  • 4篇上颌骨发育
  • 4篇头影
  • 4篇头影测量
  • 4篇头影测量分析
  • 4篇颌骨

机构

  • 29篇江西省人民医...
  • 6篇江西省儿童医...
  • 3篇广州市儿童医...
  • 3篇广东药学院附...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熊清华
  • 12篇刘诚
  • 11篇李小林
  • 5篇邓细河
  • 5篇汪丹凤
  • 4篇石卫红
  • 4篇宋名娟
  • 3篇程宁新
  • 3篇翟佳羽
  • 2篇熊龙
  • 2篇付劲松
  • 2篇雷伟
  • 2篇邓小华
  • 2篇刘淑琴
  • 1篇徐达传
  • 1篇邓慧
  • 1篇华丽
  • 1篇谢强
  • 1篇王少林
  • 1篇金平亮

传媒

  • 8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江西医药
  • 3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疗美容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第七次国际微...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注射器,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注射筒,所述注射筒上滑动连接有活塞芯杆,所述注射筒上固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远离注射筒的一端紧密铰接有安装管。本实...
胡云刚曾琪万冠群熊清华刘诚李小林
唇裂鼻畸形患儿术后鼻模矫正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唇裂鼻畸形患儿在术后佩戴鼻膜对鼻畸形矫正的效果。方法30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术后佩戴鼻模的观察组15例,未佩戴鼻模的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术后一周及一年分别拍摄两组患儿安静状态下鼻部照片,测量出每位患儿鼻孔正常侧与患侧的高度与宽度,求出两侧高度与宽度的差值,同时测量出每位患儿鼻小柱的倾斜度,算出每组各项指标的均数及标准差,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测量数据显示在术后一周时,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在术后一年观察组的每项指标患侧与健侧差异更小,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术后坚持佩戴鼻模可以有效改善鼻外形,在改善患儿外貌的同时,为鼻畸形二期修复创造条件。
宋名娟熊清华汪丹凤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术后
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完全性腭裂手术及牙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腭裂修复手术及患儿牙弓发育的影响。方法:40例年龄为3~6月龄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对照组:仅行唇裂修复。然后两组患儿均在1岁半时行腭裂修复。两次手术时分别取两组患儿上牙颌模型,测量上腭裂隙的宽度变化并进行比较;腭裂修复术时,对比两组患儿出血量的多少以及所作松弛切口的差异性,对两组牙颌模型进行牙弓的长、宽测量并做比较。结果:通过对牙颌模型的测量,发现在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腭裂手术时,观察组较对照组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平均出血量也更少,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岁半时,两组患儿牙弓发育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使上腭裂隙缩窄更明显,腭裂修复时所作松弛切口更少,减少了术后上腭骨面裸露面积,减轻了对患儿上颌骨生长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患儿恢复;早期犁骨瓣关闭硬腭短期内对牙弓发育无明显影响。
熊清华刘诚
关键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硬腭松弛切口牙颌模型
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对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一次性修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运用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一次性修复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20年2月,应用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修复6例颅骨及头皮复合性缺损的创面,均为头皮鳞癌完整切除后导致的头皮及颅骨部分缺失。颅骨缺失范围3cm×4cm^5cm×7cm,头皮缺失范围4cm×6cm^8cm×9cm,先行钛网修补颅骨缺损,后制备转移颞顶部皮瓣覆盖钛网,皮瓣转移后所形成创面通过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与周围头皮组织完整愈合,术后随访1~6个月,外形良好。结论:颞顶部皮瓣联合钛网对颅骨及头皮缺损的一次性修复方法安全、有效,恢复了患者的外形及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熊清华刘诚李小林
关键词:钛网
一种慢性创面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性创面测量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对称固设有柔性铁条,两个所述柔性铁条上远离固定板的一端通过固定条相连接,所述柔性铁条上安装有柔性布,所述柔性布上设有刻度,所述...
胡云刚曾琪万冠群熊清华刘诚李小林
矩形瓣口轮匝肌重组修复双侧Ⅲ度唇裂被引量:2
2013年
唇裂是口腔颁面部最常见的先人性发育畸形之一,在我国唇裂发病率为1.8%。其主要的影响在于使患儿的外貌产生缺陷,手术是其主要治疗办法,
邓小华熊清华
关键词:口轮匝肌矩形瓣发育畸形发病率
局部筋膜瓣联合植皮在头面部骨外露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运用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头面部骨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12月笔者科室应用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有骨外露的头面部创面13例患者,其中外伤6例,皮肤恶性肿瘤7例。根据创面面积大小及形状,在创面旁切取获得适当大小筋膜瓣,范围3cm×6cm^6cm×9cm,经折叠后覆盖骨外露创面,将中厚皮片植于筋膜瓣上,术后观察植皮成活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筋膜瓣及植皮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1~6个月,外形良好。结论:局部筋膜瓣加植皮修复骨外露创面效果肯定,外形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熊清华刘诚李小林余伟灵
关键词:头面部骨外露创面植皮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40例因外伤导致头面部皮肤大面积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2例,行清创后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治疗,对照组18例,行常规清创换药治疗。两组患者后期均需行植皮修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创面恢复情况、植皮手术准备时间、疼痛程度及所植皮成活情况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和传统方法相比,密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在治疗大面积头面部皮肤损伤中优势明显,缩短了病程,减轻了患者痛苦,提高了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熊清华刘诚
关键词:创面处理
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上颌骨发育的近期影响
2019年
目的:观察比较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的手术方法与传统方法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3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两组。观察组:婴儿期行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5.99±0.49)岁;对照组:婴儿期仅行唇裂修复,二期行腭裂修复,随访时平均年龄(6.05±0.54)岁;另15例无先天性唇腭裂的6岁龄儿童作为正常组;三组分别取头颅侧位片及上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结果:两组唇腭裂患儿之间的上颌骨发育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组比较,均有生长抑制,对照组上颌骨发育受限更明显。结论:唇裂及硬腭一期修复可以适当减轻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但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尚无明显差异。
熊清华刘诚汪丹凤
关键词:头影测量分析上颌骨发育
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
2021年
目的探讨骨诱导修复材料在牙槽突裂植骨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单侧牙槽突裂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牙槽突裂植骨术治疗。术前采用CT测量所有患儿牙槽骨缺损体积,观察组给予骨诱导修复材料完成牙槽植骨,对照组给予自体髂骨骨松质进行牙槽植骨,所有牙槽骨缺损间隙均完全充填。术后半年随访,采用CT测量植骨区域的成骨体积,计算成骨率。比较2组术后植骨区域成骨率。结果观察组成骨率为0.23±0.09,对照组成骨率为0.30±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75,P>0.05)。结论骨诱导修复材料修复牙槽突裂有明显的成骨作用,其成骨效果与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效果相似。
熊清华汪丹凤万冠群
关键词:牙槽突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