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芳俊 作品数:46 被引量:207 H指数:8 供职机构: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胃复安对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时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 2007年 目的观察胃复安对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时恶心呕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I-II行胆囊切除术的病人1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配方为:吗啡5mg,芬太尼0.2mg,0.125%布比卡因150ml。B组PCEA配方在A组基础上加入胃复安20mg。术后2、6、12、24、48小时进行随访并记录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记录肠蠕动恢复时间,观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瘙痒、锥体外系反应等并发症。结果A、B两组术后各时点镇痛效果均较满意;B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较A组短(p<0.05),且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两组患者尿潴留、皮肤瘙痒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无呼吸抑制和锥体外系反应发生。结论胃复安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吗啡硬膜外镇痛呕吐的发生,并能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汪芳俊关键词:吗啡 胃复安 硬膜外镇痛 呕吐 经喉罩自主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评价经喉罩自主吸入七氟醚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疝修补术的80例患儿,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喉罩七氟醚自主吸入麻醉组(A组)和机控呼吸七氟醚麻醉组(B组),每组40例。患儿麻醉诱导采用面罩吸入七氟醚,麻醉至足够深度时A组患儿置入喉罩,连接麻醉机并保留自主呼吸,术中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B组患儿在吸入诱导后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然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控制通气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40min停止使用肌松药。两组患儿均在手术结束前10min停止吸入七氟醚。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1min(T。)以及麻醉诱导后15min(T1)、30min(T2)、45min(T3)、60min(T4)患儿呼气末C02分压(end—tidalcarbondioxidepartialpressure,PETC02)、脉搏氧饱和度、平均动脉血压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观察并记录术中患儿体动情况,停止七氟醚吸入后记录患儿苏醒和拔管时间,并观察拔管情况。结果A组患儿麻醉后45minPETCO2明显升高,pH明显降低(P〈0.05);B组患儿麻醉后PETCO2和pH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麻醉开始后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在麻醉开始后30min和45minPaCO2明显升高,而碱剩余明显降低(P〈0.05),B组患儿麻醉前后PaCO2和碱剩余无明显变化。A组患儿术中有4例出现肢体活动,在拔出喉罩时有2例出现咳嗽和屏气。B组患儿在拔出气管导管时有8例出现咳嗽屏气,4例出现喉痉挛。A组患儿苏醒时间和导管拔除时间均较B组短(P〈0.05)。结论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可以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麻醉苏醒更快,拔管不适反应和并发症更少。麻醉时间达到30min后宜适当手控辅助呼吸,以减轻二氧化碳潴留。 汪芳俊 胡建华 万勇 孙桂英 蔡蓉关键词:喉罩 七氟醚 吸入麻醉 细胞焦亡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20年 术后神经认知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指经历麻醉、手术后,患者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包括人格改变、学习能力下降、记忆受损等症状,尤其好发于高龄患者[1]。PND会导致手术疗效不佳、术后并发症增多等问题,但目前PND的确切机制还未完全揭示,且无有效治疗方法[2]。 吴乐 许宏春 叶琴 汪芳俊关键词:人格改变 认知功能减退 高龄患者 疗效不佳 术后并发症 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膝关节腔注射罗哌卡因镇痛ED_(50)的影响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ED50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膝关节镜诊治术老年患者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60~75岁, 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 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R 组),每组36例。R组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DR 组患者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μg/kg 的混合液。术后2 h VAS 评分低于3分为镇痛有效。采用序贯法确定罗哌卡因浓度,初始浓度为0.15%,相邻浓度比值为1.1,镇痛有效则下一例采用低一级浓度,镇痛无效则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采用 Dixon-Massey 法确定 ED50及其95%CI。记录术前5 min(T0)、术后1 h(T1)、2 h (T2)、3 h(T3)、6 h(T4)、12 h(T5)、24 h(T6)和48 h(T7)患者 BP 和 HR,并对患者进行改良的 OAA/S 评分和 VAS 评分。结果术前和术后各时点两组患者 BP、HR、VAS 评分和 OAA/S 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组 ED50为0.31%(95%CI 0.30%~0.32%);DR 组 ED50为0.14%(95%CI 0.14%~0.1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增强罗哌卡因膝关节腔注射用于患者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并可减少罗哌卡因的用药剂量。 汪芳俊 何燕 杨霜 李洪琼关键词:罗哌卡因 膝关节镜 术后镇痛 ED50 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室噪声对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人工流产术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噪声为30~40 dB)、B组(噪声为50~60 dB)和C组(噪声为70~80 dB),每组40例.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丙泊酚2.0 mg/kg行麻醉诱导,根据患者意识情况可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其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必要时分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记录噪声干预前5 min(T0)、麻醉诱导前1 min(T1)、手术开始后1、3、5、10 min(T2、T3、T4、T5)以及术后患者清醒时(T6)的MAP、HR、SpO2和BIS值.观察并记录丙泊酚麻醉诱导剂量,同时记录术中追加丙泊酚的剂量;观察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情况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评价麻醉效果和患者梦境感受并记录患者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结果 与T0时比较,T1时B、C组MAP和BIS明显升高(P<0.05),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T2时三组MAP和BIS均明显降低(P<0.01),HR明显减慢(P<0.05);T3、T4时三组BIS仍明显降低(P<0.01),但T4时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T5、L时B、C组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HR明显增快(P<0.01),且明显高于和快于A组(P<0.05或P<0.01),B、C组BIS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比较,A、B组麻醉效果明显提高(P<0.05),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和术中追加剂量明显减少(P<0.05).与A组比较,B、C组苏醒时间与离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梦境难受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手术室噪声不仅影响丙泊酚无痛人流手术麻醉的效果,还会加重患者的紧张和焦虑. 汪芳俊 胡建华 涂发平 刘洋关键词:人工流产术 丙泊酚 麻醉药物对铁死亡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2023年 铁死亡是铁依赖性、脂质氧化性的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无论在形态、生物化学和基因水平上,都不同于目前已知的细胞死亡形式,如细胞凋亡、自噬、坏死等^([1])。铁死亡主要参与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器官缺血性损伤等病理生理过程,抑制或诱导铁死亡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疾病及保护缺血器官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发现麻醉药物影响铁死亡,本文就麻醉药物对铁死亡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归纳,以了解其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麻醉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找到潜在抑制或诱导铁死亡的药物,以减少围术期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优化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 万吉祥 李雪超 曾思思 杨震 汪芳俊关键词:神经系统疾病 缺血性损伤 麻醉药物 细胞程序性死亡 肿瘤疾病 临床麻醉 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020年 细胞焦亡(pyroptosis)是细胞坏死和凋亡之外的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多种感染性和非感染炎症性疾病及免疫应答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后处理(post-conditioning)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保护作用不断深入,后处理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焦亡减轻MIRI.本文针对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焦亡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能够为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提供新思路. 吴乐 许宏春 叶琴 汪芳俊关键词:后处理 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全麻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对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后留置导尿管病人术后躁动不适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段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男性病人60例,随机分为C组和A组,各30例。C组病人于手术结束时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导尿管,A组病人经尿道注入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后再留置导尿管。监测病人术前30 min(t0)和术后30 min(t1)、3 h(t2)、6 h(t3)、12 h(t4)、24 h(t5)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病人全身麻醉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和术后1 h(T1)、3 h(T2)、6 h(T3)、12 h(T4)、24 h(T5)、48 h(T6)的VAS评分。结果:与t0比较,C组病人t1~t3时刻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升高(P<0.01),而A组病人以上指标t1~t2时刻均升高(P<0.05~P<0.01);t1~t3时刻A组病人血浆E和NE水平及MAP、HR均明显低于C组(P<0.01)。麻醉苏醒期A组病人RASS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1)。术后T1~T4时刻A组病人VAS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男性病人术后留置导尿管前应用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可有效减少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可减轻术后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感。 孙桂英 王雪梅 廖灿 汪芳俊关键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 留置导尿管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 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美国麻醉学会制定的Ⅰ-Ⅱ级标准、年龄1—4岁、行气管异物取出术小儿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每组30例。七氟醚组采用吸入七氟醚诱导麻醉,术中维持药物选用丙泊酚1.5mg/(kg·h)微泵持续注入。间断吸入七氟醚;氯胺酮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和氯胺酮1.5mg/kg诱导麻醉,术中麻醉深度不足时分次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至麻醉满意。记录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术前1min(T2)、插入支气管镜时(T2)、拔支气管镜时(T3)、清醒时(T4)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术中医生满意度,观察术中和术后患儿是否有支气管痉挛、呕吐、呼吸道梗阻、舌后坠等并发症。结果2组患儿T2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T1时收缩压、心率较T0时明显降低;2组患儿血氧饱和度T1-T4各时段均较T0时明显升高;七氟醚组患儿苏醒时间显著快于氯胺酮组;七氟醚组患儿医生满意度较氯胺酮组高;术后氯胺酮组患儿舌后坠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0~T4各时段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能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术中麻醉平稳,术后患儿苏醒快且苏醒质量较高。 汪芳俊 万勇 涂发平 刘洋 孙桂英关键词:气道异物取出术 七氟醚 丙泊酚 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的神经毒性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脊髓的神经毒性.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Wistar大鼠60只,体重210~220 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5组(n=12),对照组(C组)鞘内注射0.9%NaCl溶液0.4 ml;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组(R1~4组)鞘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0.4 ml,浓度依次为0.224%、0.447%、0.671%、0.894%.记录阻滞起效时间(鞘内给药结束至鼠尾丧失运动的时间)和维持时间(鼠尾丧失运动至恢复运动的时间).鞘内给药后第7天处死大鼠,取L4.5脊髓节段,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并进行脊髓损伤评分.脊髓损伤评分≥2分为发生神经毒性,记录脊髓神经毒性的发生情况.结果 随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起效时间逐渐缩短,维持时间逐渐延长(P<0.05或0.01).脊髓神经毒性发生率C组为0,R1组为0,R2组为17%,R3组为42%,R4组为100%;随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的升高,脊髓神经毒性发生率逐渐增加(P<0.05或0.01).结论 鞘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对大鼠可产生脊髓神经毒性,且取决于其浓度. 汪芳俊 刘洋 涂发平 吴咏梅 谢贤镛 贺红侠 自华芬关键词:甲磺酸盐类 酰胺类 药物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