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源经

作品数:14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老年
  • 3篇心肌
  • 3篇血压
  • 3篇原发性
  • 3篇老年人
  • 3篇高血压
  • 2篇心力衰竭
  • 2篇心力衰竭患者
  • 2篇心室
  • 2篇血症
  • 2篇原发性高脂血...
  • 2篇脂血症
  • 2篇衰竭
  • 2篇左心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慢性心力衰竭...
  • 2篇老年原发性

机构

  • 10篇皖南医学院
  • 7篇皖南医学院弋...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14篇汪源经
  • 5篇平庆功
  • 5篇王德国
  • 4篇陈月云
  • 3篇王星
  • 3篇杨玉雯
  • 2篇陈文莉
  • 2篇章辉
  • 2篇邢文
  • 2篇李祥东
  • 2篇王安才
  • 2篇程光华
  • 2篇朱正才
  • 2篇陈月云
  • 1篇夏朝红
  • 1篇李幼姬
  • 1篇王俊
  • 1篇陈文莉
  • 1篇章辉
  • 1篇章辉

传媒

  • 5篇皖南医学院学...
  • 2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幼猪心肌梗死后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调查心肌梗死后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对心室肌细胞复极活动的影响。方法取10只苏中幼猪作正常对照组(Control),另取23只通过球囊导管堵闭左前降支法建立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并分别移植MSCs悬液(MSCs组,n=13)或等量生理盐水(MI组,n=10),6周后记录左室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分析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间(APD90)、复极时间(RT)、APD和RT离散度(APDd和RTd),APD重整曲线斜率及APD交替的阈值周长。结果(1)MI组和MSCs组APD90、RT、APDd和TRd值较Control组均延长(P均<0.01),但MSCs组较MI组缩短(P<0.05或0.01);(2)Control组APD重整曲线斜率<1(正常),而MSCs组和MI组重整曲线斜率均>1(异常),但前者斜率明显小于后者;(3)MSCs诱发APD交替的阈值周长虽高于Control组(P<0.01),却低于MI组(P<0.05)。结论 MI后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MSCs可以减轻MI引起的复极紊乱,提示MSCs移植有助于降低MI后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王星陈月云王德国邢文李祥东汪源经王安才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作电位电交替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含量的变化及螺内酯干预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螺内酯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 6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3 0例和螺内酯组 3 1例 ,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常规基础治疗 ,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 2 0mg/d。两组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 3个月和 6个月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心肌细胞外基质Ⅲ型前胶原、Ⅳ型前胶原及透明质酸含量 ,同时做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 ,并按Lipkin法行 6分钟步行实验 ,按NYHA心功能分级评定。  结果 :①所有患者上述心肌细胞外基质含量均明显增高 ,且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 (P均 <0 0 1) ,治疗 6个月后以螺内酯组下降更明显 (P <0 0 1) ;②治疗 6个月后 ,螺内酯组左心室射血分数 ,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 (VE)与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 (VA)之比VE/VA 及 6分钟步行距离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 (P <0 0 1,P <0 0 5 )。  结论 :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变化与心衰病程进展明显相关 ,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长期应用小剂量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能更完全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 ,减轻心肌纤维化 ,改善心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陈月云朱正才王德国汪源经
关键词:螺内酯心肌细胞外基质慢性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纤溶活性与D-二聚体变化的意义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 了解纤溶活性和血、尿D- 二聚体(D- d) 水平变化在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症(HANS) 中作用。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血、尿D- d,用发色底物法测定纤溶酶(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A) 及纤溶酶原抑制剂活性(PAI∶A)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PH) 组及HNAS组较正常对照组,p∶A 和tpA∶A 明显降低,PAI∶A和血、尿D-d 水平显著升高;HNAS组与PH 组比较,血浆PAI∶A 和尿D- d 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纤溶活性和血、尿D-
陈文莉叶任高汪源经李幼姬
关键词: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纤溶活性D-二聚体
缬沙坦对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者左房重塑的干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患者左房重塑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54例老年慢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病史>6月),随机分为缬沙坦组和对照组,2组常规治疗无明显差异,缬沙坦组加用缬沙坦80mg/d,疗程为12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记录50例窦性心律者(窦律组)及2组Af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6、12月后左房内径(LAD),同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PⅢP)含量,随访治疗期间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Af患者LAD、PⅢP较窦律组明显增高。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6月,2组Af患者LAD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月后对照组LAD明显大于缬沙坦组(P<0·01);从治疗后6月起缬沙坦组PⅢP即有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且PⅢP含量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r=0·4785,P<0·01);治疗期间缬沙坦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心房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减少心肌胶原的合成与分泌,减轻心房纤维化,阻抑左房进行性扩大,改善心房顺应性,降低Af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陈月云王俊夏朝红杨玉雯汪源经张平洋
关键词:心房颤动老年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免疫系统的变化
1992年
原发性高血压时血管损伤有无免疫机制参与一直存在争议,而有关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免疫系统和血压关系报道甚少.我们测定了3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IgG,
章辉汪源经平庆功董光富滕世杰
关键词:高血压老年病学免疫系统
地高辛抗体对大鼠再灌注心肌NO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再灌注(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MIR)时大鼠心肌组织,血清NO水平及NOS同工酶蛋白表达的变化和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时心肌NO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30 min,复灌45 min建立在体大鼠MIR模型,Spraug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生理盐水组、维拉帕米组、小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组。各组于再灌注45 min后立即取左室心尖部缺血区心肌并断尾取血,检测心肌匀浆和静脉血中NO含量,心肌匀浆中的eNOS、iNOS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心肌组织eNOS、iNOS;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MIR时心肌组织NO水平明显降低,但血清中NO水平无明显变化;eNOS表达明显减少,iNOS表达明显增加,心肌组织结构发生明显损伤;中、高剂量地高辛抗血清能有效降低心肌组织iNOS表达,恢复心肌细胞eNOS活性,提高心肌组织和血液中的NO水平,减轻MIR导致的心肌组织结构损伤。结论内洋地黄素特异性抗体对MIR造成的心肌NO系统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拮抗内洋地黄素,调节心肌NOS同工酶的表达紊乱而实现。
王星王德国柯永胜唐振国杨玉雯汪源经
关键词:内洋地黄素心肌一氧化氮合酶地高辛抗体
高血压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内皮素的变化
1998年
为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内皮素(ET)对高血压的影响,我们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CGRP、ET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原发性高血压病组36例,为住院患者,符合WHO1978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男29例,女7例,年龄62~87岁.按病情分成3组,Ⅰ期组10例,Ⅱ期组14例,Ⅲ期组12例,均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及其它疾病.健康对照组17例,年龄。
汪源经陈文莉严文魁平庆功程光华
关键词:高血压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舒降之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33例疗效分析
1998年
舒降之,又名辛伐他汀(simvastatin),新近国外研究证实,它能有效调节异常血脂,减少冠心病人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但国内报道不多.我们于1996年4月~1997年5月用该药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病人33例,并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符合原发性高脂血症诊断标准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其血清总胆固醇(TC)≥5.98mmol/L,甘油三酯(TG)≥1.7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1.04mmol/L,女≤1.17mmol/L或载脂蛋白β_(100)(Apoβ_(100))≥1.2g/L.具备2项以上者入选.随机分成舒降之组(治疗组)33例与益多酯组(对照组)31例,两组间临床情况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1).
陈堃平庆功汪源经
关键词:高脂血症药物疗法舒降之原发性
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及左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观察溶栓与非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水平及左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 38例AMI患者分为静脉溶栓组 (2 1例 )和非溶栓组 (17例 )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末端肽 (PⅢP)含量 ,采用彩色Doppler超声心动图仪测量左室结构及舒缩功能参数。 结果 溶栓组患者在溶栓开始后 1、2、4、6周血清PⅢP含量分别为 (94 35± 11 32 )、(92 2 6± 10 18)、(89 2 4± 8 92 )和 (86 44± 7 98) μg/L ,较同期非溶栓组患者PⅢP(12 4 30± 9 77)、(12 7 6 0± 11 87)、(10 9 80± 10 96 )和 (96 2 0± 9 17) μg/L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溶栓未再通组血清PⅢP含量显著高于再通组 (P <0 0 5或P <0 0 1)。血清PⅢP含量与左室重塑 (LVRM)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r=0 375 1,P <0 0 5 ) ,与左室舒缩功能呈负相关 (r =- 0 485 7,P <0 0 5 ;r =- 0 45 6 8,P <0 0 5 )。 结论 早期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能降低血清PⅢP水平 ,减少LVRM发生 ,改善左心功能。
陈月云王伟华章辉汪源经王新
关键词:溶栓疗法左心功能
600例老年人腹部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
1993年
我们对本科1988年12月~1991年10月间住院患者600例行腹部B超检查,均为>60岁老年患者,年龄最高者93岁,其中男性572例,女性28例。对部份B超诊断不明确的病变,作CT、静脉肾盂造影、细胞学检查加以证实或排除。检出有病变者共261例,占总人数的43.5%。
章辉滕世杰汪源经陈月云陈文莉
关键词:腹部疾病超声波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