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旋
- 作品数:8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西大学资源与冶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广西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矿化垃圾床+三维电极/电Fenton法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被引量:8
- 2013年
- 提出以二级矿化垃圾床为预处理单元,串联三维电极/电Fenton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组合工艺。矿化垃圾床处理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55%、88.47%、98.32%和87.53%。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三维电极/电Fenton法最佳工艺条件。经该组合工艺后,渗滤液中COD、氨氮、总磷和色度的最高去除率分别可达97.08%、95.24%、99.55%和96.92%,其中COD、总磷、色度这3个指标低于《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表2规定的排放标准,为该组合工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孙玲芳喻泽斌陈颖汝旋李明洁周涛
- 关键词:三维电极电芬顿老龄垃圾渗滤液
- ECFLFAP-DBDHFP-OW联用技术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研究
-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质的不断恶化,采用何种高效、清洁、少二次污染、便于操作和管理的方法来消除藻类污染,保障用水安全,是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为克服现有除藻工艺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论文提出低频交变脉冲电絮凝气浮-...
- 汝旋
-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水体修复
- 低频交变脉冲电絮凝气浮法修复重度富营养化水体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低频交变脉冲电絮凝气浮法对重度富营养化的池塘水体进行修复,探讨了电极材料、电解时间、脉冲电压、脉冲频率、占空比等参数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及单位去除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叶绿素a含量为345.3~517.7 mg/m3的重度富营养化水体,选择脉冲频率为0.1kHz、脉冲电压为25 V、占空比为70%的工艺参数,采用铝电极电解20 min后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2.36%,对UV254的去除率为40.83%。经处理后,水体的叶绿素a含量降低至33.48mg/m3,大大降低了水体中藻类以及天然有机物的含量,表明该方法可作为蓝藻暴发时的应急处理措施,迅速有效地消除藻华。
- 汝旋喻泽斌韦武林杨腾飞
-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
-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微囊藻毒素-LR的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微囊藻毒素-LR(MC-LR)的去除及其反应动力学。在室温和常压下,考察了峰值电压、初始电导率、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降解率影响。结果表明,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MC-LR的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随着峰值电压的升高,MC-LR的降解率升高。高的溶液初始电导率和初始浓度不利于放电等离子体MC-LR的去除,反应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增长速率与毒素降解速率呈现正相关性;pH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毒素的去除,反应20min后溶液pH均会下降到3左右,H+浓度直线上升;初始浓度为26.16μg/L的MC-LR经过100min的处理之后降解到0.23μg/L,去除率达到99.35%,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限值1μg/L。
- 孙玲芳喻泽斌汝旋黄俊高丽红
- 17β-雌二醇在水体中的分布水平及去除方法研究现状被引量:1
- 2012年
- 17β-雌二醇(E2)是一种常见的天然雌激素,普遍存在于各类水体环境,在水环境分布水平已经达到干扰鱼类内分泌系统的水平,被认为是作用最强烈、最具潜在影响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文章重点介绍了17β-雌二醇在水体环境中的分布水平及去除方法,指出由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净水工艺无法将其完全去除,增加深度处理工序已经迫在眉睫。针对E2的特点,现有水处理工艺宜增加能够生成强氧化剂.OH的工序。
- 高丽红喻泽斌杨飞汝旋黄俊徐天佐孙龄芳
- 关键词:17Β-雌二醇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去除方法
- 南宁某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中典型EDCs的分布被引量:4
- 2011年
-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典型内分泌干扰物(EDCs)在南宁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中的分布状况,并对各单元的处理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水中双酚A(BPA)、雌酮(E1)、雌二醇(E2)和雌三醇(E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86、10.32、4.62和1.78μg/L,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0.87、2.65、2.45和0.53μg/L,进、出水浓度均偏高,具有一定的环境风险。E1和BPA主要在氧化沟工艺中被去除,E2主要在沉淀池中被去除,而E3主要在沉砂池和氧化沟中被去除。
- 杨飞喻泽斌高丽红汝旋黄俊
-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污水处理生物降解生物吸附
-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灭活效果
- 2012年
- 在室温和常压下,以峰值电压作为变化参数,研究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灭活的影响。在额定峰值电压下,通过研究随电解时间变化溶液当天灭活率与pH和电导率的变化关系,静置培养过程中pH和电导率的变化趋势,铜绿微囊藻吸收光谱与细胞破裂的关系,探讨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对铜绿微囊藻灭活机理。结果表明,随峰值电压的升高和放电时间提高,铜绿微囊藻受胁迫程度加深,藻细胞的灭活效果提高。铜绿微囊藻的灭活率与pH的变化呈负相关,与电导率变化呈正相关;在静置培养过程中溶液pH回升,但随放电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溶液电导率随放电时间的增加而增大。
- 汝旋喻泽斌孙玲芳
-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等离子
- 水上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技术去除双酚A被引量:1
- 2013年
- 研究了水上介质阻挡放电法(DBDow)去除水体中双酚A(BPA)的效果与机制,考察了峰值电压、BPA的初始浓度、pH值、电导率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峰值电压(20、21、22、23、24 kV)的升高,BPA降解率升高,初始浓度为0.684 1 mg/L的BPA在30 min时降解率均超过85%。当峰值电压为24 kV、BPA初始浓度为0.334 0~0.684 1 mg/L、初始电导率为2μS/cm、pH值为7时,随BPA初始浓度的增加,BPA的降解率增大,其中初始浓度为0.684 1 mg/L的BPA降解率在30 min时达到90%。此外,BPA降解率还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溶液初始电导率的增大而升高。根据GC-MS检测到的中间产物,推测BPA可能的降解途径为:BPA断裂生成4-异丙烷基苯酚自由基,4-异丙烷基苯酚自由基形成2,5-二叔丁基酚以及丙三醇,而丙三醇进一步生成乙二醇。
- 喻泽斌杨飞汝旋黄俊高丽红
- 关键词:双酚A等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