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武守志

武守志

作品数:2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教育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文学
  • 9篇历史地理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杂谈
  • 5篇适意
  • 5篇公民
  • 4篇文化
  • 4篇民社
  • 4篇公民社会
  • 3篇中国史
  • 3篇人格
  • 3篇重读
  • 3篇教育
  • 3篇国史
  • 2篇学术
  • 2篇学术生态
  • 2篇士大夫
  • 2篇文化人
  • 2篇文化人格
  • 2篇文字
  • 2篇文字狱
  • 2篇化人
  • 2篇《东坡志林》

机构

  • 28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甘肃师范大学

作者

  • 29篇武守志

传媒

  • 27篇兰州教育学院...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科学.经济....

年份

  • 4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4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6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关于大学的常识宣示被引量:3
2004年
什么是大学 ?这本来是个“常识” ,但“常识”往往最容易被人忘记 ,特别是被搞教育、办大学的人忘记。大学不再从“学术自由 ,兼容并包”的理念上撤离 ,大学才会有学术气 ,校长、教师才会有学者气 ;学术生态优质 ,大学才能出大师 ,大学才得以称之为大学。这是中国现代大学的童年时期早就宣示了的世界现代大学“通例”。“通例”不就是“常识”吗 ?
武守志
关键词: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学术生态大师
解读苏东坡
2002年
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 ,不在于他做官而在于他作文。他娴熟地运用着韵味十足的汉语不断言说着生命经验所给予的心音。这使他不仅成了著名作家 ,而且成了“听心音”的思者。他终于用自己的生命垒起了一座中国文学、美学的奇峰 ,并给他甩不掉的臣民社会打上了一个很大的问号 ,从而使他成了一个疑问。他的疑问有多大 ,他的问题就有多大 ,他也就有多大的意义。
武守志
关键词:韵味
权力机制与传统中国
2002年
从权力机制的层面看“传统”,“家国一体”的“大一统”专制权力和以“臣民意识”为标牌的非公民社会 ,正是传统中国的一对孪生兄弟 ;权力强化封杀了一切有关公民社会的形成要素 ,从而严重地制约了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儒学正是一种非公民社会中的“臣民意识”。现代化应彻底告别非公民社会而不是“在儒家的田里耕种现代化”。
武守志
关键词:权力机制臣民意识专制权力儒家思想
苏子杂谈(续)
1999年
武守志
关键词:《东坡志林》审美情趣杂谈唐宋八大家
关于传统文化与教育的若干问题答客问被引量:2
2002年
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形成系统的宗教哲学和完整的知识体系 ,但却可以形成一整套讲道理的心性言说 ,它扩展为伦理道德而被落实到“修身”过程 ,从而产生出巨大的人格力量。传统教育作为这种“修身”过程的社会形式 ,凸显了“德育唯一”。 2 1世纪的中国教育必须从体制和理念两个重要层面上走出传统 ,在现代公民社会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
武守志
关键词:中国教育德育传统教育现代教育人格力量社会形式
传统中国非公民社会中的“农民问题”——重读中国史之二被引量:1
2006年
作为土地所有权“混合物”的人身所有权,在中国集中化为庞大的“官僚机制”代理人形态,直接支配着广大农民及其产品,这是传统中国农民几千年来在“编户—佃户—荫户—雁户—逃户(流民)”这个“怪圈”里轮回的根本原因;而以“农民战争”为旗帜的社会财富平均化运动,使社会生产总是在无数同样的劳动中进行,从而把一个与此劳动水平相适应的帝国不断生产出来,农民在“太平盛世”的情结中又迎来了在“怪圈”中轮回的命运。土地所有权只有彻底脱离作为其“混合物”的人身所有权,农业才能成为一个产业,农民才能实现由“土地附属物”到现代自由农业经营者的转化,从而走向市场而融入现代社会,成为分担社会正义的公民。
武守志
关键词:土地所有权三农
苏子杂谈(续)
1998年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武守志
关键词:后汉书士大夫
苏子杂谈(续终)
2001年
武守志
《爱弥儿》与素质教育被引量:5
2003年
素质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教育。公民首先是人 ,所以“使人成其为人”的素质教育 ,便是公民社会一切教育的基础 ,它的基础信条 ,始终是教人学真。这是公民作为人的“底线” ,没有这个“底” ,便扛不起公民社会中自由和民主这两大支柱。正是在这一点上 ,卢梭的《爱弥儿》给现代公民教育留下了深刻启示。尽管激进的卢梭制造了“双重契约人”的分裂 ,尽管他在谈到人的社会性时除“道德救赎”的宏愿悲怀外 ,并没有说出什么实际的东西 ,但他在论“按自然秩序”向爱弥儿施行“求智”教育时 。
武守志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公民素质教育
中国诗的沉重
2004年
我们从可以“怨”的中国诗里总是看见令人恐怖的中国诗祸。中国的真诗人为中国诗的“高”地位付出了沉重代价。当永远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资本”带来了一个知识性技术化世界以后 ,中国传统诗人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良心受到了冷遇和排斥。于是他们开始在自己曾经用血维护和坚守着的自由艺术的僻壤上撒离 ,试图与现实社会的商业精神达成妥协。“病蚌成珠”变异为“无病呻吟” ,生命咏叹弄成了精神撒娇。灵魂出窍 ,肉身沉重 ,诗轻得生命中不能承受。这是中国诗的另一种沉重。中国传统诗不是在这种沉重中灭亡 ,就是在这种沉重中新生。
武守志
关键词:诗可以怨文字狱沉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