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欧幼宽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晋江市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MSCT
  • 5篇体层摄影
  • 5篇微细
  • 4篇隐匿性骨折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鼻骨
  • 2篇影像
  • 2篇肿瘤
  • 2篇窦血栓形成
  • 2篇脑静脉
  • 2篇脑静脉窦
  • 2篇脑静脉窦血栓
  • 2篇脑静脉窦血栓...
  • 2篇静脉
  • 2篇静脉窦
  • 2篇静脉窦血栓
  • 2篇静脉窦血栓形...
  • 2篇机体
  • 2篇计算机体层

机构

  • 13篇晋江市医院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作者

  • 15篇欧幼宽
  • 8篇李清清
  • 8篇王志杰
  • 8篇李志忠
  • 8篇杨廷桂
  • 6篇连降霞
  • 3篇肖海东
  • 2篇李银官
  • 2篇陈娟
  • 2篇曹代荣
  • 2篇游瑞雄
  • 2篇江飞
  • 2篇郑义浩
  • 2篇肖恩华
  • 1篇尚全良
  • 1篇陈敏莉
  • 1篇陈千里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全国第十三次...
  • 1篇中国医疗器械...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第三届放射青...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Lemmel综合征胰腺炎Balthazar分级影像诊断
2025年
目的探讨Lemmel综合征胰腺炎的Balthazar CT分级影像血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23年12月晋江市医院收治的89例Lemmel综合征导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大小、分型、内容物与Balthazar CT分级情况。结果89例患者小型憩室31例,中型50例,大型8例;憩室与十二指肠乳头的关系包绕型23例,边缘型21例,周围型45例;憩室单纯含气43例,含食物、气液46例。Balthazar CT分级低危组9例,高危组80例,其中A级1例,B级8例,C级31例,D级31例,E级18例。不同Balthazar CT分级的憩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althazar CT分级的憩室分型、内容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lthazar CT分级反映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憩室提高了高危组的发病风险,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憩室及胆总管下段情况,对临床治疗Lemmel综合征导致胰腺炎至关重要。
欧幼宽林初昕杨奕谆杨元锰
关键词:LEMMEL综合征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碘帕醇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ml venous and sinusThrombosis,CVST)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重,诊断和治疗不及时死亡率高。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凭临床症状难以做出明确诊断...
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回顾性分析
文献传递
MSCT后处理技术在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16层CT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or occult-fracture's,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随访颅面部外伤常规CT检查诊断有鼻骨骨折或可疑骨折者,复查时采用轴位颅底5 mm层厚、5 mm层距行螺旋扫描,之后行0.625、1.25、2.5及5 mm高分辨力骨算法重建(简称骨重建),采集数据完整者58例,在工作站上行MPR和VR图像同屏点对点对比观察.按不同重建层厚计算MOF's的显示分值及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58例均查出有鼻骨MOF's,每例1~7处不等.按重建层厚分组比较鼻骨MOF's分值及显示率:0.62、1.25、2.5、5 mm层厚的显示率分别为100%、88.70%、49.52%、18.27%;经趋势卡方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2,P<0.001).结论:0.625 mm层厚骨重建无需增加辐射剂量就能提高鼻骨MOF's的显示率,方便、经济,可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科学、准确的依据,性价比高.
李志忠杨锦良阮周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欧幼宽王志杰肖海东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曾国津
关键词:鼻骨骨折
MSCT重建技术对鼻骨MOF's的研究价值
目的:探讨16 层螺旋CT(16-MSCT)对外伤性鼻骨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 oroccult-fracture&#39;s MOF&#39;s)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访颅面部外伤常规CT 检查诊断有鼻骨骨折或...
李志忠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曾国津杨锦良阮周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王志杰欧幼宽肖海东
关键词:鼻骨骨折计算机体层摄影
肝良恶性肿瘤包膜回缩征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良恶性肿瘤引起包膜回缩征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0例肝良恶性肿瘤肝包膜回缩征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特点。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观察、比较包膜下肝良恶性肿瘤形态、大小及肝包膜回缩宽度、深度、边缘情况、肝包膜下是否有积液的异同,显微镜下分析肿瘤内部及周围结构、分化程度及纤维组织增生量。结果:肝恶性肿瘤44例,良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与高、中、低三个不同分化等级的恶性肿瘤肝包膜回缩边缘光整或毛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纤维组织增生量不同的肿瘤肝包膜回缩宽度、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直径大小与肝包膜回缩宽度、深度呈正相关(分别r=0.557,0.309,均P<0.05)。结论:肝良恶性肿瘤均可出现肝包膜回缩征,但两者形态有差异,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瘤内纤维组织增生程度等密切相关。
欧幼宽肖恩华尚全良陈娟
关键词:肿瘤病理
筛骨骨折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外伤性筛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常规轴位颅底5mm螺旋扫描2.5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常规组),复查时接受2.5mm薄层螺旋扫描1.25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薄层组),共108例,比较这两种扫描方法的骨折诊断情况。结果:108例筛骨骨折患者中,骨折线仅累及筛骨右侧40例,仅累及左侧47例,累及双侧21例;线性骨折37侧,凹陷性骨折71侧;筛骨骨折伴内直肌肿胀、迂曲46侧,筛窦眶内容物疝57侧,内直肌与纸样板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85侧,脂肪间隙增宽9侧,脂肪间隙混浊98侧;眶内积气29侧,眼球内陷12侧,眼球突出18侧,伴视神经肿胀23侧,筛窦外伤性积液、积血59侧。比较两组骨折显示率:常规组为78.20%;薄层组为100%,经统计学(U检验)分析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组扫描法能显示筛骨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能很好地分型,有诊断价值;缺点是漏诊率较高。薄层组扫描法对筛骨骨折的正确分型以及显示骨折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的能力都明显地优于常规组,能克服常规组的不足,能充分发挥16层螺旋CT的优势,对法医伤情鉴定及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李志忠欧幼宽吴祺钊王志杰杨廷桂王福南李清清
关键词:筛骨骨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SCT薄层轴位加冠状位扫描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目的:头面部外伤经常伴有鼻骨骨折,目前常规CT检查往往采用薄层轴位螺旋扫描,存在着误诊和漏诊现象.本文通过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薄层轴位加冠状位螺旋扫描,探讨其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GE BR...
李志忠林瑜娜连降霞李清清杨廷桂吴祺钊王福南王志杰欧幼宽阮周清曾国津肖海东
关键词:鼻骨骨折
16-MSCT对视神经管微细或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MSCT)对外伤性视神经管微细或隐匿性骨折(micro-or occult-fracture's,MOF'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头颅CT检查发现视神经管骨折或可疑骨折者,复查时常规5 mm层厚螺旋扫描后进行0.625、1.25、2.5及5 mm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以下简称骨重建),收集数据完整者45例,结合二维及三维图像进行阅片;按不同层厚计算MOF's的显示分值及显示率,进行自身对照。结果:45例均查出有MOF's,每例1~11处不等。不同层厚下MOF's的显示率:0.625 mm层厚为100%,1.25 mm层厚为95.35%,2.5 mm层厚为75.19%,5 mm层厚为41.09%;不同层厚下MOF's的显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层厚与显示率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16-MSCT趋于各向同性,在本研究范围内,重建层厚越薄,MOF's显示越清楚。对可疑视神经管MOF's的病例应常规作0.625 mm骨重建,以便及时准确地提供诊断信息,以降低视力损伤以及致盲的发生率。
李志忠王福南王志杰吴祺钊杨廷桂欧幼宽李清清林瑜娜连降霞
关键词:视神经管骨折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及病理特殊染色在肺隐球菌病诊断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通过对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CT影像学特点及病理特征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57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果:57例患者中,单发结节或团块24例,多发结节或团块30例,呈片状分布3例;53例病灶位于胸膜下,4例远离胸膜;病灶边界清楚者13例,边界不清者44例;45例有分叶征,37例有毛刺征,33例有晕征,12例有支气管征,10例有空洞征,1例明显钙化。单发病灶与多发病灶的大小、晕征、支气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边界与分叶征、毛刺征、晕征呈负相关,病灶边界与大小呈正相关。结论:肺隐球菌病临床诊断困难,CT影像结合病理特殊染色有助于定性诊断。
欧幼宽杨元锰
关键词:隐球菌病结节肿块PAS染色六胺银染色
多层螺旋CT平扫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价值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的临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多层螺旋CT平扫表现。结果:27例CT平扫中,25例发现异常表现,其中21例见静脉窦高密度,其中上矢状窦、横窦各15例,乙状窦7例,直窦5例,大脑大静脉及内静脉2例;17例出现脑实质内异常密度影,其中出血性静脉脑梗死10例,脑水肿3例,脑肿胀2例,静脉性血肿2例;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16例;2例CT平扫正常。21例静脉窦高密度区经MRV(13例)、CTV(19例)和/或DSA(13例)检查确诊为静脉窦栓塞部位。结论:大部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层螺旋CT平扫检查可显示特征性直接征象,结合间接征象可提高影像诊断准确性。
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江飞郑义浩欧幼宽
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CT平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