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晔鑫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航天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电器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信息处理
  • 1篇信息处理过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管障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脂肪抑制
  • 1篇脂肪抑制技术
  • 1篇梯度场
  • 1篇梯度回波
  • 1篇肿瘤
  • 1篇转移淋巴结
  • 1篇转移瘤

机构

  • 7篇贵州航天医院
  • 1篇3417医院

作者

  • 8篇梁晔鑫
  • 3篇余雷
  • 1篇金晓艳
  • 1篇骆科美
  • 1篇王维霞

传媒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应对措施被引量:3
2016年
磁共振伪影是指在MR扫描或信息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被检部位本身没有的图像信息。磁共振伪影使图像变形、模糊、缺失或重叠,导致图像质量下降,无法分析诊断;或掩盖病灶,出现漏诊;或出现假病灶,导致误诊。鉴于此,笔者结合对磁共振伪影的特点及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以有助于今后工作。MRI伪影按产生的原因,分为设备伪影、运动伪影、金属伪影、磁敏感伪影和其他伪影。1 MRI设备伪影包括图像处理伪影、射频相关伪影、梯度场相关伪影。
梁晔鑫
关键词:梯度场脂肪抑制技术信息处理过程梯度回波表面线圈
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接受诊治的80例脊柱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使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其病情进行诊断分析。观察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诊断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0例中漏诊1例,误诊1例,多层螺旋CT诊断脊柱外伤的定性准确率和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7.5%(78/80)和95.00%(76/80),征象显示单纯屈曲压缩外伤32例,爆裂型外伤28例,骨折脱位型18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对患者病情快速成像,有利于分析病情,并迅速对患者的病灶发展情况有准确了解,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梁晔鑫
关键词: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脊柱外伤
KC-400mAX线机故障1例
2003年
梁晔鑫
关键词:继电器
脑转移瘤46例磁共振成像表现
2013年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n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水抑制)序列及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多发34例,单发12例。增强扫描前发现病灶84个,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117个。幕上102个,幕下15个。病灶具有好发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小肿瘤,大水肿,幕上多,幕下少,多发常见,增强后环形、结节状强化等特征。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脑转移瘤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能够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余雷金晓艳梁晔鑫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肿瘤放射摄影术脑肿瘤继发性
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鼻咽癌颈部转移淋巴结患者32例,给予常规超声、CT灌注成像检查、病理检查。结果:CT灌注成像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余雷梁晔鑫骆科美
关键词:颈部转移淋巴结CT灌注成像常规超声
浅谈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被引量:3
2013年
近年来,高场磁共振、超高场磁共振检查系统在各级医疗机构越来越普及,磁共振检查的安全性越来越多地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系统特有的静磁场、梯度磁场、射频脉冲等形成了磁共振检查特有的安全问题.如果在工作中处理不当,常常导致设备、仪器损坏,甚至给患者或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必须足够重视、积极防备,以保护患者、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梁晔鑫王维霞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安全性
MRI与CT在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诊断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55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4.55%,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1.82%,差异显著(P<0.05);同时,MRI对患者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钙化、椎间盘积气和硬膜囊受压等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优于CT(P<0.05)。结论MRI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T。
梁晔鑫
关键词:椎间盘突出CTMRI
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脑血管病变患者106例,采用Siemens Avanton 1.5T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T1WI、T2WI、FLAIR、SWI序列,部分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增强T1加权像(T1WI)。评价SWI对脑血管病变诊断的敏感及准确性。结果 SWI在脑出血中,能发现更多的出血灶,显示出血范围也较其他序列大,对脑出血术后的残留判断准确。在脑动静脉畸形,能清晰显示迂曲小静脉及引流静脉。在脑梗死中,SWI能发现小的出血灶。在海绵状血管瘤,可显示肿瘤内出血灶及周边含铁血黄素环。结论 SWI对脑血管病变的病灶显示清晰,尤其对脑出血、低流量血管畸形、出血性脑梗死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常规序列,是临床疑似脑血管病变的有效检查方法。
余雷梁晔鑫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障碍脑血管病变磁敏感加权成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