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少珍 作品数:17 被引量:11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0 2018年 目的分析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其神经、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早产儿100例,按干预方法分为观察组50例,进行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50例进行常规干预措施,并选择本院同期正常健康足月婴幼儿30例为正常组,分析3组婴幼儿在12月龄内的神经、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在1月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婴幼儿智能综合Gesell发育量表运动能、应物能、应人能及语言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4、8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12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在1月龄时,观察组与对照组体重、身长、头围体格发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4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在8、12月龄时,观察组以上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婴幼儿在6、12月龄时,对照组的神经系统异常(脑瘫、语言发育迟缓、精神发育迟滞)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早产儿出院后1年随访管理及早期综合干预可有效预防婴幼儿神经发育异常,降低神经系统缺陷的发生率,有助于促进神经发育、生长发育逐步康复。 周蕾 蔡勇 梁少珍 林苑清 熊艳红 胡洁明关键词:早产儿 早期综合干预 随访管理 神经发育 生长发育 智护训练对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智护训练对于6个月龄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来该院儿科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92例新生婴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训练方式不同划分为实验组(48例)、参照组(46例),分别给予智护训练、常规保健,从0~6岁神经心理测试、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两个方面对比两组的训练效果。结果训练前,两组婴儿的社交行为、语言及精细动作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和训练前对比,两组的各项指标都得到明显提高(P〈0.05);同时,实验组的社交行为、语言及认知能力等5项指标都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智护训练应用于6个月龄婴儿,有利于婴儿发育,可明显提高婴儿的发育指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周蕾 蔡勇 梁少珍关键词:婴儿 智能发育 发育商 IGF-1、IGFBP-3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后早期生长发育的关系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与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生后早期生长的关系。方法根据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将32例VLBW新生儿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和适于胎龄儿(AGA)组,给予相同的营养摄入量,监测两组出生时和生后第7、14、28天时的体质量、身长、头围和体质指数(BMI),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相应日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计算IGF-1/IGFBP-3摩尔比率。结果两组VLBW新生儿在出生时及生后第7、14天的体质量、身长、头围、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至生后第28天时,SGA组的体质量、BMI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A组IGF-1、IGFBP-3、IGF-1/IGFBP-3以及AGA组IGF-1/IGFBP-3出生后随日龄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AGA组的IGF-1、IGFBP-3水平随日龄增长而升高,IGF-1于生后第14、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而IGFBP-3于生后第28天时高于出生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生后第28天,SGA组IGF-1、IGFBP-3均低于A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A新生儿的IGF-1、IGFBP-3水平低于AGA,低水平的IGF-1、IGFBP-3可能会导致生长迟缓。 范茜 崔其亮 张慧 吴繁 梁少珍 谭岱峰 林苑清 谭慧园 朱力逢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小于胎龄儿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母乳过敏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完全母乳喂养婴儿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门诊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确诊的22例完全母乳喂养过敏的患儿,在母亲禁食易引起过敏食物后婴儿过敏症状无改善,母乳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替代性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7 d^14 d后,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的变化。结果:22例完全母乳过敏患儿临床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症状16例,症状为呕吐、腹胀、腹泻、便血等;皮肤湿疹6例。替代性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7 d^21 d后,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有效率达100%,患儿症状无反复。结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在临床治疗婴儿母乳过敏有效,可预防复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周蕾 梁少珍 林苑清 何景然 黎萍 张少冰关键词:深度水解 广州市区新生儿及6个月内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病率的超声筛查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广东省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病率情况,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防。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9766(19532髋)名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结果检出可疑髋关节1370个,占7.01%,异常髋关节(DDH)18个,占0.09%,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0.13%),男性5个(0.05%),女性DDH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臀位产婴儿DDH检出率0.35%,明显高于非臀位产婴儿DDH髋检出率0.08%(P<0.05)。有家族史的DDH检出率为0.22%,明显高于无家族史的DDH检出率0.07%(P<0.05),体检髋关节可疑者DDH检出率为0.2%,明显高于体检髋关节为正常者DDH检出率。结论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DDH患病率为0.09%,女性、臀位产、家族史的DDH发病率高,应重点监控。 吴宝杰 余升华 陈惠润 胡汉生 梁少珍 朱珺琳关键词:婴幼儿 超声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Pavlik吊带治疗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经验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Pavlik吊带治疗6个月内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Graf超声对广州市新生儿及小于6月婴儿进行DDH普查,检出异常髋关节(DDH)18个,其中女婴DDH髋检出13个,男性5个。根据Graf超声诊断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病理分型,9髋为Ⅱb型,6髋为Ⅱc型,2髋为Ⅲ型,1髋为Ⅳ型。均采用Pavlik吊带治疗,间隔2周复诊1次,超声检查观察髋关节发育变化。吊带治疗时间6~20周,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8个月。结果 17髋经Pavlik吊带治疗后,经超声和X线片检查,相关指标达到正常,确认治愈。1髋在经Pavlik治疗过程中,经超声检查后,相关指标改善明显,58°<α角<60°。全部患儿均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Pavlik吊带对于Graf II型患儿治愈率高,而对于GrafⅢ、Ⅳ型患儿,Pavlik吊带治愈率降低,部分患儿需要进一步的后续治疗。超声检查可达到动态观察Pavlik吊带治疗效果的目的。早期超声检查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能早期得到Pavlik吊带治疗提供了可能,对减少患儿远期遗留畸形和降低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胡汉生 余升华 吴宝杰 陈惠润 梁少珍 朱珺琳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婴幼儿 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早产儿脑损伤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早产儿脑损伤后血清神经损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胎龄均<37周的脑损伤患儿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125 g,每天1次,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20 mg+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18μg,每天1次,静脉滴注。2组患儿均治疗14 d。出生24 h内和出生14 d内收集血液标本,测定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S^(-1)00β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Toll样受体-4(TLR-4)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改善率分别为94.87%(37例/39例)和76.92%(30例/3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BP分别为(2.01±0.58)和(2.46±0.67)μg·L^(-1),S^(-1)00β分别为(0.69±0.28)和(0.91±0.35)μg·L^(-1),血清TNF-α分别为(2.04±1.03)和(3.15±1.26)μg·L^(-1),IL-6分别为(161.78±44.18)和(257.63±51.36)ng·L^(-1),TLR-4分别为(8.45±4.37)和(11.68±4.94)pg·m L^(-1),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2.30±0.57)和(3.21±0.64)d,吸吮能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17±0.42)和(5.01±0.45)d,原始反射恢复时间分别为(4.23±0.48)和(6.85±0.59)d,肌张力恢复时间分别为(4.68±0.49)和(7.04±0.5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4例/39例);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胃肠道反应、躁动及发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5例/3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对脑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恢复时间,改善神经功能,且药物安全性高。 周蕾 蔡勇 梁少珍 林苑清关键词:神经节苷脂 鼠神经生长因子 早产儿脑损伤 出生早期体重增长速率对早产儿矫正12月龄时神经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2021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出生早期的体重增长速率对矫正12月龄时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生儿科出院,且在该院高危儿门诊随访的早产儿的相关资料,根据其出生至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增长速率分为低速率组[<10 g/(kg·d);21例]和高速率组[≥10 g/(kg·d);87例],在矫正3月、6月、12月龄时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在矫正12月龄时,低速率组的精细运动能评分明显低于高速率组(P<0.05),语言能评分异常率明显高于高速率组(P<0.05)。其中在出生体重<1500 g与出生体重≥1500 g的早产儿中,低速率组精细运动能评分均较高速率组评分低(P<0.05);出生体重≥1500 g早产儿中,低速率组语言能评分异常率较高速率组高(P<0.05)。结论早产儿出生至矫正胎龄40周时的体重增长速率可能影响其12月龄时的精细运动及语言发育,但有待更大样本量的研究进一步论证。 孔娟 梁少珍 陈海凤 林苑清 崔其亮 吴繁关键词:神经发育 GESELL发育量表 早产儿 中枢性协调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1.以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 梁少珍关键词:中枢性协调障碍 LOGISTIC回归分析 高危因素 文献传递 小于胎龄儿危险因素550例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排除已知的孕母疾病和产科危险因素,分析孕期营养和被动吸烟等因素对小于胎龄儿(small-forgestational-age,SGA)的影响。方法以550例小于胎龄儿和720例适于胎龄儿为研究对象,自制问卷调查母亲身高、体重、被动吸烟和不良孕产史等内容,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因素。结果母亲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5kg/m2(OR=2.16,95%CI:1.53-3.16)、身高〈155cm(OR=2.46,95%CI:1.78~3.48)、孕期增重〈9kg(OR=1.92,95%CI:1.56~2.58)和孕期被动吸烟(OR=2.24,95%CI:1.65~2.98)是SGA的危险因素,孕前BMI&gt;24(OR=0.59,95%CI:0.42~0.86)和孕期增重&gt;18kg(OR=0.62,95%CI=0.43~0.86)是SGA的保护因素。结论除已知的临床危险因素外,应通过增加孕前和孕期营养,减少被动吸烟环境等措施,降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 黎萍 钟鑫琪 梁少珍关键词:小于胎龄儿 孕期营养 被动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