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榕
- 作品数:12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高+Gz增长率条件下机械式抗调器-抗荷服系统充气速度研究
- 目的 对高+Gz增长率条件下机械式抗调器与大覆盖面积抗荷服配套使用时的充气速度性能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离心机增长率为6G/s.首先,假人穿着囊覆盖面积60%的抗荷服样件,在KT-X抗调器依次设定10.0、11.3、12....
- 张立辉耿喜臣王海霞金朝李宝辉徐艳王红李毅峰卫晓阳王全林榕吴三元
- 歼击机飞行员+Gz暴露时座椅靠背面上体压分布变化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建立载人离心机上记录和分析+Gz暴露时体压分布的试验方法,探讨+Gz引起的飞行员背部不适的原因及其防护措施,为进行+Gz暴露时座椅靠背舒适性、腰背部防护措施有效性等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9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完成了+3.0Gz持续10 s、+5.0 Gz持续10 s及+8.0Gz持续10s的载人离心机训练.用Teckscan压力分布测量系统记录并分析训练过程中座椅靠背面上的体压分布数据,包括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及峰值接触压力. 结果 接触面积、接触压力、峰值接触压力随着载荷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40~2 848.43,P<0.01).+5.0Gz时下背部的接触面积明显大于上背部(t=2.706,P<0.05);不同载荷暴露时,下背部的接触压力均大于上背部(t=4.370~8.169,P<0.01);+1.0、+3.0及+5.0Gz暴露时下背部的的峰值接触压力显著大于上背部(t=2.455~8.087,P<0.05). 结论 本试验建立了动态观察和分析+Gz暴露时靠背体压分布变化的试验方法.+Gz暴露时座椅靠背面的体压分布变化提示高过载和抗荷动作对背部施加的作用力,可能是导致歼击机飞行员背部疾患的原因之一.
- 吴三元李宝辉刘何庆徐艳卫晓阳王全张立辉王海霞刘晓燕林榕金朝
- 关键词:加速度超重力座椅靠背飞行员
- 腿部加压套带对推拉效应的防护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志愿者暴露于-1.5 Gz持续5 s与+Gz持续10 s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腿部加压套带(压力20 k Pa)对推拉效应(PPE)的防护效果。方法分别测定5名志愿者预先无-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预先有-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及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腿部加压套带并做HP动作时的+Gz耐力。结果预先-1.5 Gz作用使基础+Gz耐力下降(1.55±0.11)G(P<0.01),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分别增加+Gz耐力(1.25±0.25)G、(1.25±0.25)G、(2.40±0.29)G(P<0.01);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耐力终点+Gz暴露时的HR均显著高于其前-1.5 Gz暴露时。结论证实了腿部加压套带对PPE的防护效果,对PPE防护装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 徐艳邢雷李宝辉卫晓阳王全张立辉金朝吴三元王海霞王红林榕耿喜臣
- 关键词:加速度耐力抗荷动作离心机
- 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分析与探讨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 分析和讨论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情况,了解飞行员抗荷耐力水平,为训练方案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采集1 199名飞行员的载人离心机训练数据,并按训练任务类型分为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飞行员两类,对飞行员的训练成绩进行分析和探讨,比较不同类型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 结果 877名进行航空医学鉴定训练的飞行员中有594人完成了8G10s训练,106人完成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9.1%.180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中,有141名飞行员通过了9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78.3%.142名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二代机飞行员中,有140名飞行员通过了7G10s训练,训练合格率为98.6%,显著高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和准备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χ2=31.141、29.318,P<0.01),但后两组飞行员的训练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05).G-LOC的发生率为5.0%,A-LOC生率为2.7%.参加竞争性考核的飞行员的G-LOC和A-LOC发生率均显著大于航空医学鉴定训练飞行员(χ2=4.983、7.528,P<0.05).1 199名飞行员仅有2例(0.17%)发生较严重的急性腰扭伤. 结论 我军飞行员载人离心机训练所采用的抗荷措施先进,训练时意识丧失和脊柱损伤发生率低,但训练方案仍需要继续丰富和改进,训练成绩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 金朝李宝辉徐艳王海霞谭清坡张立辉邓略卫晓阳王红王全张慕哲吴三元李毅峰林榕耿喜臣
- 关键词:加速度离心机抗荷训练飞行员
- 抗荷服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2015年
- 根据抗荷服系统性能测试对气源和过载的要求,设计和实现了基于电气比例阀、音圈电机和LabVIEW的地面测试平台;平台采用直线机器人完成被测件的精确定位,应用压力控制负反馈技术,实现了0.01~3 MPa的气源压力控制,提出了使用电磁力动态模拟过载的新方法,可在地面获取抗荷服系统的压力和流量动态响应曲线;试验结果表明,平台的定位精度小于5μm,动态过载模拟精度小于0.1 G/s,气源压力控制稳定,人机界面友好,能够满足抗荷服系统地面测试需求.
- 王海霞颜桂定耿喜臣林榕李宝辉
- 关键词:过载音圈电机LABVIEW
- ±Gx或±Gy与+Gz复合作用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受试者暴露于±Gx或±Gy与+Gz复合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复合加速度对人体抗荷耐力的影响和相关生理变化。方法分别测定6名受试者在单独+Gz作用,以及+2.5 Gx/+Gz、-1Gx/+Gz、+2 Gy/+Gz,-1 Gy/+Gz复合加速度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观察加速度耐力情况和相关生理变化。三轴向加速度增长率均为1 G/s,峰值作用时间10 s。加速度作用过程中,受试者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但呼气不用力,不收紧上身和腿部肌肉。结果 -1 Gy/+Gz、-1 Gx/+Gz的复合作用对基础+Gz耐力没有显著影响;+2 Gy/+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54±0.10)G(P<0.01);+2.5 Gx/+Gz的复合作用时基础+Gz耐力增加(0.63±0.31)G(P<0.01);心率、呼吸率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Gy/+Gz暴露时会出现不对称的视力丧失,+2.5 Gx/+Gz作用时,受试者感觉眼球前凸、压迫眼睑,眼睛有充血感。结论在采用HP动作呼吸方式的条件下,-1 Gy/+Gz、-1 Gx/+Gz复合作用对基础+Gz耐力无显著影响,+2 Gy/+Gz、+2.5 Gx/Gz的复合作用能够增加+Gz耐力。
- 徐艳雍伟卫晓阳王全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吴三元王海霞林榕颜桂定耿喜臣
- 关键词:抗荷动作加速度耐力抗荷服
- 新型显示头盔过载稳定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某新型显示头盔的过载稳定性,为该型产品研制和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名男性志愿者参加稳定性静加载试验,用三维空间坐标测量仪测量头盔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同时由志愿者主诉显示信息的变化情况。6人中的5人完成了载人离心机试验,采用Sigma Scan Pro软件对高清录像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头盔位移,并根据志愿者的主诉量化分析显示信息的丢失情况。结果静加载试验中,志愿者可看到全部显示信息,头盔最大位移11.0 mm。载人离心机试验时,+3.0 Gz 10 s暴露和暴露结束后,志愿者均能看到全部显示信息;+5.0 Gz 10 s和+7.0 Gz 10 s暴露时分别有2名及3名志愿者出现视力变化,部分显示信息丢失。结论该型显示头盔具有较好的过载稳定性,抗荷耐力合格的志愿者在试验载荷内能看到全部显示信息。
- 张立辉金朝李宝辉卫晓阳王全王海霞徐艳吴三元林榕刘何庆吴明磊耿喜臣
- 关键词:头盔头盔显示器加速度稳定性
-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系统结合方法及防护性能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建立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技术方法。方法实验对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进行了设计,观察6名受试者在HP动作与抗荷服装结合,PHP动作与抗荷供氧装备结合,6.5 G持续45 s抗荷性能,以及8 G持续15 s抗荷性能实验时+Gz耐力、心率(HR)、呼吸率(BR)、双下肢蹬力(Fleg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耐力分别达到(7.25±0.39)G,和(7.13±0.59)G;KH-X和DC-X的抗荷性能均为(2.04±0.10)G(P<0.01);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1.83±0.49)G和(1.92±0.56)G(P<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及供氧装备的耐力分别达到(7.13±0.21)G和(7.08±0.20)G;PHP动作的抗荷效果分别为(2.17±0.13)G和(2.17±0.20)G(P<0.01)。PHP动作结合KH-X抗荷服,DC-X高空代偿服的综合抗荷耐力,均达到6.5 G持续45 s及8 G持续15 s。各耐力终点时的HR,Flegs随G值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HP与PHP动作与新机抗荷供氧装备结合应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既充分发挥了装备的抗荷效果,又可以合理分配体力,既节省体力,又具有良好抗荷防护性能。
- 徐艳林榕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卫晓阳吴三元王海霞刘晓燕王全颜桂定耿喜臣
- 关键词:抗荷动作加速度耐力抗荷服
- 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调查被引量:3
- 2017年
- 抗荷生理训练是飞行员航空医学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训练可以使飞行员了解高过载对人体的影响,掌握抗荷装备的使用方法及抗荷动作(anti-G straining maneuver,AGSM),从而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能力,预防加速度暴露导致的视力改变和意识丧失,保障飞行安全.抗荷生理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体能训练、AGSM训练、抗荷正压呼吸(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for G,PBG)训练和载人离心机训练[1].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给空军疗养院配备了“肌力协调训练器”和“地面加压呼吸训练器”用于AGSM和PBG训练,并制定了规范的训练方案,在飞行员疗养期间为其进行L-1、M-3等AGSM训练[2-3].自2009年起,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和部队航医室开始配发新型AGSM和PBG训练一体化设备“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4],飞行员在该设备及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的载人离心机上学习新的AGSM——HP动作[5-7].笔者对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在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及其载人离心机医学训练基地进行抗荷生理训练的111名男性歼击机飞行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分析了载人离心机训练结果,初步了解目前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情况.
- 王全李洁王海霞汪东军吴三元张立辉王红李宝辉徐艳耿喜臣卫晓阳林榕李毅峰金朝
- 关键词:超重力加速度问卷调查抗荷训练飞行员
- 飞行员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实践探讨被引量:12
- 2018年
- 航空生理训练是在航空医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专用装备器材和技术手段,在地面模拟飞行中的生理效应的训练,旨在解决飞行员与飞机及航空环境相互适应中的医学问题,提高飞行耐力和技能,降低飞行风险,提高遂行任务能力。2018年,我军新军事训练大纲正式颁发,抗荷能力航空生理训练首次作为飞行人员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进入大纲体系,表明航空生理训练对促进战斗力提升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标志着新体制下军事训练取得重大发展。
- 王红徐艳马月欣金朝王全李宝辉王海霞林榕张立辉
- 关键词:加速度超重力航空抗荷训练飞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