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秀丽

作品数:35 被引量:262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子宫
  • 8篇激素
  • 7篇妊娠
  • 7篇子宫内膜
  • 7篇子宫内膜异位
  • 7篇子宫腺
  • 7篇子宫腺肌
  • 7篇子宫腺肌病
  • 7篇腺肌病
  • 7篇内膜
  • 7篇肌病
  • 7篇宫内
  • 7篇宫内膜
  • 6篇异位症
  • 6篇受精
  • 6篇体外
  • 6篇体外受精
  • 6篇体外受精-胚...
  • 6篇胚胎
  • 6篇胚胎移植

机构

  • 34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上海市第一妇...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第六医...
  • 1篇联仁健康医疗...

作者

  • 34篇杨秀丽
  • 16篇周应芳
  • 15篇薛晴
  • 10篇尚鶄
  • 10篇彭超
  • 9篇曾诚
  • 8篇徐阳
  • 5篇单学敏
  • 4篇孙笑
  • 4篇杨慧霞
  • 4篇王敏
  • 4篇肖豫
  • 3篇李欣
  • 2篇王晟
  • 2篇于晓兰
  • 2篇黄艳
  • 2篇周妍
  • 2篇张瑞
  • 2篇鞠慧岩
  • 2篇席思思

传媒

  • 6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国妇产科临...
  • 3篇中华妇产科杂...
  • 2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第五届围产医...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八次全国妇...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少年妇产科疾病455例分析
目的:分析18岁以下青少年妇产科疾病的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3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8岁以下青少年妇产科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55例患者共住院486次,妊娠或妊娠相关疾病224例,占49....
张岱杨秀丽李克敏
文献传递
体脂分布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比较体脂定量分析、腰臀比及身体质量指数对IVF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析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进行IVF-ET治疗并接受体脂分布测量的109例患者。经过纳排标准选择后,比较体脂率、腰臀比及身体质量指数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相关性。结果①体脂定量分析、腰臀比及身体质量指数诊断的超重及肥胖人群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脂定量分析、腰臀比异常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脂定量分析、腰臀比较身体质量指数与IVF-ET的妊娠异常结局更具相关性。
单学敏尚鶄杨秀丽薛晴
关键词: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妊娠期高血压
产后妇女阴道菌群状态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产后6~8周妇女阴道菌群状态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6个省(市)七家医院560例产后复查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阴道菌群微生态检查。结果参与调查的产后妇女阴道内乳杆菌减少,缺乏者达到86.7%。阴道环境以临界...
杨秀丽杨慧霞
文献传递
男性年龄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的相关性分析
王晟郐艳荣张凯曾诚薛晴尚鶄杨秀丽陈亮徐阳陈菲鞠慧岩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拮抗剂方案前口服短效避孕药预处理对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讨拮抗剂方案前口服短效避孕药(OC)预处理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生殖中心采取拮抗剂方案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225例患者,按启动拮抗剂方案前是否接受OC分为OC预处理组(119例)和非预处理组(106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治疗经过及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C预处理对患者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的影响。结果225例患者的年龄为(31.1±3.3)岁,OC预处理组和非预处理组患者的年龄分别为(31.0±3.3)和(31.2±3.3)岁(P>0.05),OC预处理组的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高于非预处理组(79.8%,95例;67.0%,71例;P=0.029)。年龄<35岁(OR=3.199,95%CI:1.200~8.531,P=0.020)、OC预处理(OR=3.129,95%CI:1.305~7.506,P=0.011)、获卵数(OR=1.102,95%CI:1.007~1.206,P=0.035)及优质胚胎数(OR=1.536,95%CI:1.205~1.957,P=0.001)是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的相关因素。结论PCOS患者在IVF-ET拮抗剂方案前OC预处理可提高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率;年龄<35岁、OC预处理、获卵数及优质胚胎数是取卵周期累积妊娠的保护因素。
刘雨奇薛晴杨秀丽徐阳尚䴖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预处理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
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部分切除及宫骶韧带切断治疗子宫腺肌病疼痛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及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2004年4月~2005年8月对北大医院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加宫骶韧带切断术,随访术后病人的痛经缓解情况,月经量、腹痛、性交痛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13例患者痛经均消失或者明显减轻,术后重度痛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术前,术前6例合并慢性腹痛患者,术后亦得到减轻。随访最长为15月。无明显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宫骶韧带切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以明显改善症状。
杨秀丽周应芳廖秦平徐强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子宫腺肌病
不同类型前置胎盘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前置胎盘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10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分娩的343例前置胎盘(P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其中325例不同类型单胎前置胎盘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妊娠...
杨秀丽周应芳黄艳张瑞杨慧霞
关键词:前置胎盘临床症状临床疗效
妇产科16岁以下住院患者228例分析
2006年
目的 分析妇产科16岁以下住院青少年患者的疾病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4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16岁以下青少年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228例患者共住院236次;生殖道肿瘤占30.7%(70/228),其中卵巢畸胎瘤占32.9%(23/70);生殖道外伤占19.7%(45/228),其平均年龄为10.2岁;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占18.0%(41/228),其中单纯处女膜闭锁和先天性无阴道占51.2%(21/4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占9.2%(70/228);生殖道异物占3.5%(8/228);生殖道炎症占2.2%(5/228);妊娠或妊娠相关疾病占16.7%(38/228),妊娠患者中期引产比例最高。40.0%(25/62)生殖道肿瘤患者有急腹痛,24.4%(10/41)生殖道畸形患者有慢性腹痛症状。26.8%(61/228)患者伴有月经改变,20.2%(46/228)的患者伴有阴道出血的症状。86.4%(197/228)的患者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论 青少年妇产科疾病随年龄变化而疾病种类不同,月经异常是青少年妇产科疾病的常见症状,生殖道肿瘤、生殖道外伤和女性生殖道发育异常为第1~3位高发疾病,生殖道肿瘤中以卵巢畸胎瘤最为常见。手术治疗主要以去除病灶,保留生育功能,重建生殖系统的功能为主。同时应该重视生育健康知识的教育,更好的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健。
张岱杨秀丽李克敏周应芳
关键词:妇产科住院患者
女性避孕:循证医学综述
2009年
避孕使父母有机会选择生育子女的时机和数量。计划生育的实施,使得每年避免了1.87亿例意外妊娠,其中包括6000万计划外分娩和1.5亿例流产,并防止约270万新生儿死亡和21.5万例孕产妇死亡。
Jean-Jacques AmyVrijesh Tripathi杨秀丽张乃轶(译)于晓兰(校)廖秦平(校)
关键词:女性避孕循证计划生育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意外妊娠
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4
2009年
目的探讨整合素β3及骨桥蛋白(OPN)在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因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全切除术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3例,收集其在位子宫内膜(在位内膜组),其中增殖期内膜11例,分泌期内膜32例(其中18例为分泌期中期);同时收集其异位子宫内膜(异位内膜组)。选择同期因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级或单纯浆膜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41例为对照组,收集其子宫内膜,其中增殖期内膜12例,分泌期内膜29例(其中19例为分泌期中期)。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患者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1)整合素β3和OPN蛋白主要表达于在位和异位子宫内膜的腺体。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位内膜组、异位内膜组、对照组分别为1.6±0.8和1.7±0.7、1.7±0.7和1.8±0.9、2.1±0.9和2.0.±0.9,各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内膜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0.4和0.7±0.3,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1.8±0.8和1.9±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增殖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0.4和1.0±0.4,也均低于分泌期(分别为2.5±0.7和2.5±0.7),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位内膜组分泌期中期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0±0.9和2.1±0.8,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0.5和2.7±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子宫内膜中整合素β3和OPNmRNA的表达水平(以中位数表示),在位内膜组(分别为4.69和4.23)均低于异位内膜组(分�
肖豫杨秀丽孙笑彭超李欣王敏周应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整合素Β3骨桥蛋白质子宫内膜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