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岭
- 作品数:95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诗学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晚清词家对词体音乐性的阐释被引量:1
- 2006年
- 晚清词家认为词体声调美根源于词体音律,落实在协格律上,呈现为哀感、谐协、应和至天籁的多层体验,丰富了词体体性、乐歌性质及词体形式的美学内涵。他们对词体音乐性的阐释,有继承乐歌传统艺术精神的一面,但更力透出此时词家词学研究的用心。
- 杨柏岭
- 关键词:审美意识
- 中国本色诗论的学理透视——评《中国诗论史》
- 2007年
- 杨柏岭方祝英
- 关键词:学理性图书出版
- 王国维“直观”说与“托兴”象征的填词新实践被引量:2
- 2021年
- "观"之范畴贯穿于王国维治学的各领域、全过程。其主张艺术以直观为本,然非反理性主义者;其并非反对"比兴",而是以"直观"说改造了"比兴"观,具有了近代西方诗学象征主义的意味。本文以伤春悲秋、月色天象为例,解析"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论所体现的直觉认知的象征方式;以美人形象为例,解析"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之论对传统寄托方式的沿革;以疑问、否定及肯定等句式为例,解析"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中"不隔"的关键在于能否直观,及其对超越习惯、定势思维的直觉性语词的青睐。
- 杨柏岭
- 关键词:比兴
- 张惠言的治词路径及创作成就被引量:3
- 2013年
- 张惠言词学活动并非自嘉庆初年始,其习词动因亦非仅为了满足歙县金氏诸生好填词的兴趣,《词选》的编写过程就是常州派初期词人群形成的时期。张氏研究词学与其专研古文、经学同步,走上以经学、古文观解释词学之路,与其人格信念、经学视野、教职身份等密切相关。张氏填词实践了他的词学主张,将知识学问、说理教诲等人文理念渗透在身世感受、时代思考之中,具有情理并存、精思与才思交融、理性与感性互生的独特美感,可谓学人填词的代表。
- 杨柏岭
- 关键词:《词选》
- 正变说与晚清词家的词学史观念被引量:2
- 2003年
- 词家的正变说由来很早,意义也十分丰富。比较而言,晚清词家在反思前代词家的基础上,在一种融通的视阈中,由正变理论演绎的词统思想,成为他们理解词学演变史的一个独特方式。作为这种词学演变史的生命力理论,即他们的正变标准,在暗合词体自性的前提下,以一种复古求新变的形式,逆归到古典艺术源头精神的探索之中。这不仅成为晚清词学的突出特征,也给当今文学史写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 杨柏岭
- 关键词:清朝艺术风格
- 多情与善思:王国维词的哲理味及其表现特色
- 王国维凭借其学术思想中所蕴含的古今之变、中西交融等中国近现代时代变迁的信息,以及在哲学、文学、史学上的突出成绩,赢得了中国现代学术奠基者的地位,以及近百年来贵为显学的影响力。因此,学界关于王国维学术及词学成就的研究成果极...
- 杨柏岭
- 文献传递
- 比兴与晚清词学思想的构建被引量:2
- 2004年
- "比兴"的多层级人文关怀、审美和实用的价值取向,是被历代诗家及晚清词家接受的一个内在前提。"比兴"追寻传统诗学精神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风骚之义",与狭义诗学比较,词家不仅削弱了传统的"宗经辨骚"意识,而且强化了楚骚的寄托精神。"寄托"是审视晚清词学思想的一种独特话语,晚清词家不离比兴之义,既丰富了词体体性观念,也充实了比兴思想。晚清词家浓郁的比兴寄托思想及其解词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皆催化了"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观念的生成。
- 杨柏岭
- 关键词:比兴晚清词学寄托
- 龚自珍与灵箫关系及其对龚氏晚年精神世界的影响
- 灵箫为龚自珍晚年所识妓女,后纳为妾。据目前资料,其字阿箫,苏州人,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由于与灵箫相识为龚氏晚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加上学术界存有龚氏暴卒丹阳乃因灵箫出轨、毒死龚氏一说,所以灵箫及其与龚氏的交往始终为研究者所关...
- 杨柏岭
- 关键词:庚子年《定风波》
- 文献传递
- 晚清词家词境观念评说被引量:2
- 2004年
- 全面清理晚清词家以境界评词的观念,我们可发现词境的生成及获得,须有一个多层级的超越历程:由 泛化至独尊构成了词境观念的存在形式,“不离乎情,不泥乎境”是词境化生的一个基本前提,艺术的时空意识乃是词 境内结构的深度焦点,层次和类别丰富了词境的审美品格,而语言的超越充实了词境的艺术张力。
- 杨柏岭
- 关键词:晚清词境艺术时空
- 论词的闲适境界被引量:5
- 1999年
- 在人类文明的时间长河中,流动着一个不变的主题——闲适。在中国诗歌史上,就表现闲适主题而言,词体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闲适的实质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自由态度和状态,其中蕴涵着作为人之最高价值的诸多思想;闲适又是审美关系的产物,有闲、适、真等诸多审美特征,以闲适为审美对象的闲适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审美”
- 杨柏岭
- 关键词:闲适词体顺其自然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