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闭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臀大肌肌皮瓣在臀部难愈创面尤其是骶尾部褥疮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1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一期手术行创面清创,彻底清除溃疡及周围的瘢痕组织、坏死组织并行封闭负压吸引,负压封闭引流7~14d左右,见创面底部不良组织有密集出血点,肉芽组织新鲜,二期手术予以臀大肌肌皮瓣修复创面,以臀上动脉为轴设计皮瓣,选择臀大肌外缘肌为蒂部,术前根据创面大小设计皮瓣大小,肌皮瓣面积稍大于缺损区创面。以髂前上棘与大粗隆连线中上1/3为旋转点,蒂部仅含臀大肌外缘肌肉,宽度1.5—2.0cm。于皮瓣外上缘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在臀大肌和臀中肌间隙沿血管走形分离出臀大肌,肌皮瓣完全游离后旋转覆盖创面。供区根据创面大小行直接缝合或皮瓣转移或植皮修复。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一期手术清创加封闭负压吸引后,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缺损处创面较前缩小,肉芽组织生长。二期手术行岛状臀大肌肌皮瓣修复臀部难愈创面,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颜色及弹性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24个月,无复发。结论应用封闭负压吸引联合岛状臀大肌肌皮瓣是修复臀部难愈创面尤其是骶尾部褥疮的理想方法。
- 杜娟刘继松
- 关键词:负压吸引肌皮瓣臀部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M-CSF)对烫伤创面组织愈合及新生血管化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于背部制备直径3 cm的深Ⅱ度烫伤创面。根据创面不同处理方式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创面局部应用rhGM-CSF凝胶剂)和对照组(创面局部应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每组36只。分别于创面形成后当日和第1、3、7、10、14、21天观察创面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组织中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自创面形成后第7天起,实验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用rhGM-CSF具有促进烫伤创面愈合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创面组织中CD31表达、使新生血管再生加速有关。
- 刘继松方勇姚敏俞为荣杜娟
- 关键词:伤口愈合烫伤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儿童烧伤65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分析儿童烧伤的特点,探讨预防或减少儿童烧伤的措施。方法:对656例烧伤患儿的性别、年龄、致伤因素、烧伤部位、烧伤程度、季节分布、地点、家庭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等进行分析。结果:656例儿童烧伤中,男女比为1.66∶1,1~3岁患儿为最多(383例,58.38%),以热液烫伤为最多(481例,73.33%),以头面颈部及躯干为主(50.30%、64.63%),中度为主(47.37%),多发生在夏季(42.63%),烧伤发生的地点大部分在家中(81.86%),农村患儿多于城市,家中有父母或监护人在场的占75.46%。结论:儿童烧烫伤主要是监护人的疏忽大意、照顾不周所致,提高监护人的安全意识和加强烧伤知识宣传、普及,是预防或减少儿童烧烫伤发生的有效措施。
- 刘继松张开俊章祥洲徐东卫杜娟
- 关键词:烧伤儿童
- 糖尿病双向转诊标准的系统评价
- 2024年
- 目的:系统性地归纳和比较已发表文献中糖尿病双向转诊标准。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系统性回顾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我国糖尿病双向转诊标准的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15日。提取数据包括作者姓名、发表年份、糖尿病上转的标准、糖尿病下转的标准、样本量、研究人群的地区、研究类型和主要结论。结果:共检索到702篇相关文献,有15篇纳入分析。血糖是最早出现在糖尿病双向转诊标准中的指标,主要由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随机血糖这4项检查构成,但具体数值存在差异。血糖控制下转标准主要由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组成。血脂和血压也逐渐被研究者写入转诊标准中,然而血压的参考值存在一定争议。对于首次确诊为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人群需要上转的标准已达成共识,对糖尿病并发症的转诊标准相对模糊,尤其缺乏对慢性并发症严重程度分级诊疗的具体内容。结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糖尿病双向转诊标准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但糖尿病下转回社区的标准亟待完善。
- 徐敏徐敏李蕊徐丽玲黄珊徐丽玲黄珊杜娟
- 关键词:糖尿病双向转诊
- 白细胞介素-25及其受体对过敏性哮喘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5(IL-25)在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过敏原激发过程中,对嗜酸性粒细胞(Eos)表面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15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过敏原激发试验,激发前后测定外周血Eos表面IL-25受体的表达情况和血浆及Eos胞内IL-25表达水平。此外,对外周血提取的Eos在体外以IL-25进行刺激,测定Eos细胞IL-5和IL-13的表达及脱颗粒情况,以及其在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环境中的迁移情况。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多组比较方法。结果在过敏原激发前后外周血中表达IL-17RB的Eos数量分别为(7426±2824)/10^6白细胞和(19 446±5 593)/10^6白细胞,同时表达IL-17RA/RB的Eos数量分别为(4508±1360)/10^6白细胞和(9025±3166)/10^6白细胞,激发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激发后7 h和24 h,血浆IL-25的水平较激发前均显著上升[激发前,(650±45)pg/ml;激发后7 h,(851±43)pg/ml;激发后24 h,(813±56)pg/ml。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激发后24 h外周血Eos胞内表达IL-25的数目显著增加[(10 398±1 909)/10^6白细胞和(147 684±46 222)/10^6白细胞,P<0.05)]。在体外实验中,Eos细胞经IL-25刺激后释放过氧化物酶[(1.26±0.40)ng/ml和(12.5±4.20)ng/ml,P<0.05)]以及胞内表达IL-5和IL-13水平均显著上升。IL-25预处理后能够显著增强Eos细胞对eotaxin的趋化反应(趋化细胞数分别为36±3和69±5,P<0.05)。结论 IL-25/IL-25受体通路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可能促进了Eos细胞的聚集、活化和趋化,从而促进了过敏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炎症反应。
- 杜威杜威杜娟杜娟周俊
-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25
- OSBPL3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究氧化固醇结合蛋白类似物3(Oxysterol Binding Protein-like 3,OSBPL3)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肝脏特异性沉默OSBPL3小鼠模型和空载体对照组,分别予以普食和高脂喂养12周。分为正常对照组、OSBPL3沉默组、肥胖对照组、肥胖OSBPL3沉默组。观察小鼠一般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脂质合成基因及脂质分解基因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Akt/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人HepG2细胞株给予不同浓度油酸(oleic acid,OA)处理,观察油红O染色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OSBPL3表达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OSBPL3沉默组小鼠各项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体质量、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指数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体质量、内脏脂肪及内脏脂肪指数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TC、TG、LDL-C及HDL-C较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与OSBPL3沉默组小鼠SREBP-1C、FAS及PPARα表达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及肥胖OSBPL3沉默组SREBP-1C、FAS较高,PPARα表达水平较低(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SREBP-1C、FAS表达水平较低,PPARα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Akt及mTOR磷酸化表达水平较高(P<0.05);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OSBPL3沉默组Akt及mTOR磷酸化表达水平较低(P<0.05)。随着OA作用浓度的升高,油红O染色逐渐加深。与0μmol/L油酸相比,油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增加HepG2细胞OSBPL3 mRNA水平(P<0.05)。结论:OSBPL3能够调控脂质代谢的表达,可能通过调�
- 王倩倩彭文芳蒋小红杜娟李慧华黄珊
- 关键词:C57BL/6J小鼠HEPG2细胞AKT/MTOR
- rhGM-CSF凝胶对深II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及其机理分析
- 刘继松方勇杜娟章祥洲陈文实王飞李勇徐东卫李方奇
- 该课题由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承担,该项目自2008年开始搜集病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溶痂效果,从而促进创面愈合,因此课题组围绕创面溶痂问题,开展临床及...
- 关键词:
- 关键词:烧伤创面
- 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乳腺良性肿块病人60例,按手术入路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30例采取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技术治疗,对照组30例采取传统的放射状手术切口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情况及术后半年肿块复发率,以及切口瘢痕增生情况和病人对乳房外形满意度等。结果:2组病人均手术顺利,术后切除肿物病理检查均为良性病变。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切口愈合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组病人术后均无肿块复发,亦无乳头凹陷发生。观察组病人术后切口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对乳房外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传统放射状切口相比,乳晕旁切口结合整形治疗乳腺良性病变具有切口隐蔽、切口小及术后乳房外形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杜娟沈铁骁刘继松
- 关键词:乳腺良性肿瘤放射状切口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转开腹23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中转开腹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行LA术462例中转开腹23例(4.9%)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转开腹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阑尾周围严重粘连或解剖位置异常至阑尾暴露困难,阑尾根部坏疽穿孔回盲部处理不满意,腹腔内粘连,阑尾动脉出血,阑尾肿瘤及肠道损伤是其中转的常见原因,所有中转开腹均康复出院。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熟悉解剖结构、规范操作,熟练操作技术是LA术中转开腹的关键。
- 杜娟王荣寅
- 关键词:阑尾炎腹腔镜中转开腹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溶痂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验证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对深Ⅱ度烧伤创面坏死组织溶痂的作用效果,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用热液烧伤的方法(75C,8 s)制成背部深Ⅱ度烧伤创面,将烧伤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对照组创面局部外用不含rhGM-CSF的凝胶基质,实验组创面局部外用rhGM-CSF凝胶(100 μg/10 g).分别于制创后1、3、5、7、10、14和21 d观察2组动物创面情况并摄像;计算不同时相点的溶痂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创面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情况.结果:烧伤后第5 ~10天,实验组大鼠创面溶痂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创面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烧伤第3~7天,实验组创面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外源性rhGM-CSF的应用可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炎症细胞的浸润,促进创面溶痂,从而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 刘继松赵经纬杜娟章祥洲方勇
- 关键词:烧伤创面愈合炎症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