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原肺心病急发期时左心功能与氧输送关系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研究高原地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左心功能与氧输送的关系,将有益于肺心病的防治。方法20例急发期肺心病患者16例为成活组,4例为死亡组,均经颈内静脉置入Swan-Ganz导管至肺动脉,用热稀释法直接测得心输出量(CO)。结果(1)肺心病患者心脏指数下降(2.9±0.4L·min-1·m-2)、平均肺动脉压(4.9±1.3kPa)及肺动脉嵌压(1.5±0.8kPa)升高,左室每搏作功指数下降(35±11g·cm-1·min-1);(2)进行综合治疗之后,成活组上述指标改善,心脏指数、左室每搏作功指数增加,死亡组左室每搏作功指数继续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压改善不明显;(3)左室每搏作功能指数与氧输送二者有显著性相关(r=0.4318,P<0.05)。结论肺心病左室每搏作功指数直接影响氧输送水平。
- 张海明孙东明陶利利李荧顾玉海马四清杨晓梅
-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左心功能氧输送
- 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的初探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 :用多导睡眠监护仪对 2 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 2 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 :OSAS组呼吸暂停最长时间、暂停平均时间、呼吸紊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而最高、最低SaO2 和 <85 %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 ,并且睡前及醒后血压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 ;结论 :高血压可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相关 ,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顾玉海张海明杨晓梅李荧多杰赵华张杰
- 关键词:OSAS高血压
- 机械通气对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的影响
- 1998年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候干燥、寒冷,此病的发病率较高,且临床症状严重。我们对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氧动力学的变化及组织氧合状态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象与方法20例患者为我院呼吸内科转入ICU的肺心病急性发作...
- 孙东明张海明顾玉海李荧马四清
- 关键词:肺心病氧动力学机械通气
- 高原地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的探讨
- 2004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夜间睡眠结构及血氧饱和度 (SaO2 )的变化 ,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 ,测定项目共 7个参数 ,并对COPD组与对照组 (健康人 )进行比较。结果 COPD组Ⅰ期、Ⅱ期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Ⅲ期、Ⅳ期时间在睡后醒觉大于 5分钟次数、COPD组浅睡眠的比率、深睡眠的缺乏率及快速眼动期 (REM )缺乏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0 .0 0 1)。COPD组氧饱和度降低≥ 4% ,氧饱和度 85 %~ 5 0 %频率分布 ,夜间最高、最低和平均氧饱和度、第 9指标 (SIT 85 % )、第 10指标 (△SaO2 )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COPD患者有严重的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破碎 ,并有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加强对COPD患者夜间睡眠和SaO2 监测 。
- 顾玉海张海明杨晓梅蔡宏澜李荧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睡眠血氧饱和度
- 高原COPD患者夜间睡眠及SaO_2变化特点及意义被引量:1
- 2000年
- 探讨COPD夜间睡眠结构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以期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记录仪进行睡眠监测 ,测定项目包括脑电图、眼动图、心电图、颏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共 7个参数 ;结果 :与健康人组比较 ,COPD组Ⅰ期、Ⅱ期睡眠时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Ⅲ期、Ⅳ期时间、人睡后醒觉次数大于 5分钟 ,浅睡眠的比率、深睡眠的缺乏率及REM缺乏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0 1 )。COPD组氧饱和度降低≥ 4% ,氧减饱和度 85 %~ 5 0 %频率分布 ,夜间最高、最低和平均氧饱和度、SIT85 %、△SaO2 均与健康人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COPD患者组存在有严重的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的破碎 ,同时存在有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和呼吸暂停 ,因此 ,加强对COPD患者夜间睡眠和SaO2 监测 ,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顾玉海张海明杨晓梅蔡宏澜李荧
- 关键词:COPD睡眠慢性阻塞性肺病
- 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氧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wanGanz导管及热稀释法心输出量测定技术对西宁地区20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进行临床监测。结果:在机械通气条件下,全部患者氧输送(DO2)水平在监测开始第1日略有升高,而氧耗量(VO2)升高不明显,二者之间无相关(r=0.0320,P>0.05);第2~3日DO2继续升高到600ml·min-1·m-2以上时,VO2亦随之升高,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r=0.6547,P<0.05),在DO2超过720ml·min-1·m-2以后,VO2的上升趋于平缓,相关关系消失(r=0.1943,P>0.05),氧摄取率在DO2低于550ml·min-1·m-2时出现低水平代偿,以后均处于较低水平,与VO2呈负相关关系(r=-0.4068,P<0.01)。结论:肺心病患者氧摄取功能已出现明显障碍,致使DO2与VO2之间出现病理性氧供依赖;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存在“最佳氧供区间”。
- 孙东明张海明顾玉海李荧马四清
- 关键词:肺心病氧输送氧耗量病理性
- 高海拔地区血气正常值范围的探讨被引量:11
- 1996年
- 通过西宁地区1100例正常人血气值的统计,提出在高海拔地区血气PH不应是硷血症,而是在正常范围内轻度偏硷。关于高海拔地区动脉氧分压的预计。作者提出用海拔系数来计算,并对西宁地区PaCO_2、PH、HCO_3-数值的统计处理,得出它们的回归系数,回归方程,为判断各类酸硷紊乱提供参考。
- 李荧张海明
- 关键词:血气正常值生理
- 高海拔地区肺心病患者氧动力学与右心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 1997年
- 目的:对高海拔地区肺心病患者存活组和死亡组不同天数间的氧动力学与右心功能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以期为临床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右心漂浮导管检查,观察并记录DO2、VO2、CI、PAP、PVRI及RVSWI等参数;结果:存活组DO2、VO2、CI及RVSWI高于死亡组,至第三天差异显著(P<0.05),PVRI逐渐低于死亡组,至第三天差异显著。提示存活组组织氧输送、氧摄取能力及右心功能明显好于死亡组;结论;检测患者氧动力学及右心功能对慢性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顾玉海张海明孙东明马四清李荧
- 关键词:肺心病氧动力学右心功能高海拔地区
- 高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高血压关系的初探
-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 方法:用多导睡眠监护仪(PSG)对1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与1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OSAS组呼吸暂停最大时间、暂停平均时间、呼吸紊乱指数明...
- 顾玉海张海明杨晓梅李荧多杰赵华张杰
- 文献传递
- 高原夜间血氧饱和度监测重叠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研究高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夜间动态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评价不同SaO2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用多导睡眠记录仪对单纯COPD组13例患者、重叠综合征12例患者进行夜间睡眠、呼吸及动态SaO2同步连续监测。结果COPD组的呼吸紊乱指数(AHI)为3.7±1.3,重叠综合征组为35.7±1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两组患者的最低SaO2(ISaO2)、平均SaO2(MSaO2)、氧饱和度≤85%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5)、氧减饱和度指数(DI4)等措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清醒时SaO2(HSaO2)的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HI与DI4直线相关(系数0.71,P<0.05),二者相关性较好。结论选用适当的DI4作指标,对初步筛选和准确判断COPD患者中的SAS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张海明顾玉海李荧杨晓梅蔡宏澜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SAS重叠综合征血氧饱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