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群

作品数:8 被引量:96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眼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角膜
  • 2篇内障
  • 2篇膜炎
  • 2篇角膜溃疡
  • 2篇角膜移植
  • 2篇干眼
  • 1篇单疱病毒
  • 1篇单疱病毒角膜...
  • 1篇药物疗法
  • 1篇移植术
  • 1篇翼状胬肉
  • 1篇翼状胬肉术后
  • 1篇预后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性
  • 1篇真菌性角膜
  • 1篇真菌性角膜溃...
  • 1篇散光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缺损

机构

  • 7篇深圳市眼科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李群
  • 3篇黄丽娜
  • 3篇古洵清
  • 3篇欧阳玲
  • 2篇冯其高
  • 2篇杜冰
  • 1篇周国安
  • 1篇李志
  • 1篇秦磊
  • 1篇孙勉
  • 1篇陈家祺
  • 1篇朱圣练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眼科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干眼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
2006年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9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8例(8只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超声乳化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手术后5-14天,角膜出现浅溃疡或上皮缺损,对于局部抗生素、人工泪液、角膜营养剂及包眼等治疗无反应。结合病史及干眼检查确诊为干眼。应用1%环胞霉素A点患眼每日4次,辅助应用人工泪液及角膜营养剂治疗。结果 8例患眼对环胞霉素A开始反应,溃疡及上皮缺损开始愈合,治疗5-10天后,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愈合,眼充血消退。结论局部应用环胞霉素A能有效地治愈干眼病患者在施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或上皮缺损;手术的刺激可能诱发并加重干眼局部的免疫炎症反应,因而导致眼表功能障碍;干眼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如须手术可考虑在术前及术后预防性应用免疫抑制剂,以阻止眼表上皮缺损或溃疡的发生,维护眼表的正常功能。
李群黄丽娜杜冰冯其高欧阳玲
关键词:干燥性角膜结膜炎角膜溃疡上皮缺损白内障手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散光多因素分析及其控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 (PK)术中减少术后散光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不同环钻 (Barron放射真空环钻及 Storz环钻 )及手术技术对两组患者共 2 4例施行 PK,术后 6月、 12月及 15月 (拆线后 3个月 )检查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后 12月检测屈光性散光及角膜地形图散光。结果 :术后 6月、 12月及 15月 ,Barron组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显著高于 Storz组 ,术后 12月 ,检测角膜地形图散光及屈光性散光 ,Barron组较 Storz组显著减少。结论 :能提供供体、受体组织高质量钻切的优质环钻是控制PK散光的关键 ,手术技术 (缝线技术、缝线调整技术 )及术中的各个环节均影响术后散光程度。
李群周国安古洵清秦磊李志孙勉
关键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散光环钻PK
角膜内皮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7
1996年
治疗角膜内皮炎33例(34眼).其中Ⅰ型6例、Ⅱ型10例.Ⅲ型17例(18眼),10例有单疱角膜炎反复发作史.3例伴有眼睑带状疱疹,2例有眼球碰伤史。应用皮质类固醇结合抗病毒药物治愈22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17例),其余11例应用皮质类固醇治愈。结果提示:(1)Ⅱ型内皮炎可能与Ⅰ型类似,除了与自身免疫有关外.也可由病毒感染引起;(2)Ⅲ型内皮炎不仅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也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3)角膜内皮炎的治疗宜用皮质类固醇和抗病毒药物。
李群
关键词:角膜内皮炎药物疗法
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被引量:58
1997年
应用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19例,根据病情把这19例分为重型、中型、轻型三类,采用局部或全身用药等不同方法,治愈18例,有效1例,取得明显效果。分析了治疗方法对治疗结果的影响,强调氟康唑是目前治疗角膜真菌病最有希望的药物。
李群
关键词:氟康唑真菌角膜溃疡
干眼对白内障手术的影响及其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环胞霉素A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并发的角膜浅层溃疡及上皮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99年2月至2005年11月收治的8例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超声乳化5例,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3例...
李群黄丽娜杜冰冯其高欧阳玲
文献传递
翼状胬肉术后局部应用丝裂霉素的严重合并症被引量:8
1998年
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对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可抑制DNA、RNA和蛋白的合成。自1963年Kunitomo等将其引用于眼科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点眼,以预防复发以来,各国已有较多肯定报告。本文报告用MMC治疗翼状胬肉术后病例,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水肿混浊、上皮脱落、内皮炎、虹膜睫状体炎、白内障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经角膜板层移植使之好转。本文报告其治疗经过和电镜检查结果。
朱圣练李群古洵清陈家祺
关键词:翼状胬肉丝裂霉素C角膜移植
单疱病毒角膜炎新分类法评价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评价Holland等提出的单疱病毒角膜炎 (HSK )新分类法在指导临床诊治HSK的意义。方法 :应用Holland等的新分类法 ,诊断及治疗门诊各类型单疱病毒角膜炎患者 2 0 4例 ,观察其诊断及治疗效果。本组未包括神经营养性角膜病。结果 :本组 2 0 4例HSK中 ,属于感染性上皮角膜炎 86例 ,其中角膜小泡 13例 ,树枝状溃疡 3 3例 ,地图状溃疡 3 8例 ,缘部溃疡 2例 ,全部治愈。属于基质性角膜炎 91例 ,其中坏死性基质角膜炎 2例 ,药物治疗无效 ,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免疫性基质角膜炎 89例 ,全部治愈。属于角膜内皮炎 2 7例 ,其中中央型 13例 ,周边型 8例 ,弥漫性 6例 ,全部治愈。结论 :Holland等的新分类法可指导临床诊治HSK ,提高临床诊治质量 ,改善预后。
李群黄丽娜古洵清欧阳玲
关键词:单疱病毒角膜炎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