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相如

作品数:17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口腔
  • 3篇缺损
  • 3篇细胞
  • 3篇疗效
  • 3篇口腔扁平
  • 3篇口腔扁平苔藓
  • 3篇根管
  • 3篇扁平苔藓
  • 2篇凋亡
  • 2篇牙髓
  • 2篇细胞凋亡
  • 2篇楔状缺损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老年
  • 2篇后牙
  • 2篇根管治疗
  • 2篇超微
  • 2篇超微结构
  • 1篇蛋白
  • 1篇第二磨牙

机构

  • 17篇郑州大学第一...
  • 3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17篇李相如
  • 4篇王静
  • 3篇刘爱莲
  • 2篇季旭东
  • 2篇李爱霞
  • 1篇尚君兰
  • 1篇李新明
  • 1篇郑湘豫
  • 1篇刘文钊
  • 1篇杨文丽
  • 1篇高黎
  • 1篇朱奎成
  • 1篇马丽华
  • 1篇王海滨
  • 1篇石爱梅
  • 1篇林雪峰
  • 1篇刘耀鹏
  • 1篇岳阳丽
  • 1篇张丽静
  • 1篇潘红

传媒

  • 4篇上海口腔医学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广东医学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合理用药...
  • 1篇全国第三次牙...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埋伏上尖牙与侧切牙发生不完全易位的矫治方法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 探讨埋伏阻生上尖牙与侧切牙发生不完全易位后的导萌方法,将易位的尖牙牵引至正常位置,以达到美观效果,行使正常功能.方法 选择不完全易位的单侧埋伏阻生上尖牙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1.5~21.0岁,平均14.5岁,其中尖牙偏腭侧阻生7例,偏颊侧阻生5例.外科手术暴露埋伏牙,应用固定矫治技术,调整牵引方向将埋伏牙牵引至正常位置.结果 易位的尖牙均与侧切牙发生位置交换,尖牙移至正常位置,且具有良好的冠根方向和咬合关系,尖牙及侧切牙均无明显根吸收.平均疗程19个月.结论 将不完全易位的埋伏尖牙牵引入正常位置的难点在于易位埋伏的尖牙翻越相邻侧切牙牙根时,二者不相互阻挡.解决此难点的关键是精确判断尖牙牙冠与侧切牙牙根的位置关系,适时调整牵引方向.
李爱霞李相如
现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被引量:2
2011年
加快口腔医学教育改革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我国的口腔医学教育需要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逐步调整、更新和改革。
李相如季旭东刘爱莲
关键词:素质教育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无汞合金充填修复后牙290例效果的疗效观察
2012年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采用无汞合金对290例患者后牙龋洞充填修复效果定期追踪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年8月—2010年8月,郑州大学一附院口内科门诊龋病患者290例,共338颗磨牙。
刘爱莲李相如刘文钊
关键词:充填修复
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观察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病损区口腔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Bcl-2、Bax和凋亡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凋亡在OL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5例OLP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0LP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口腔黏膜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应用TUNEL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上皮细胞的凋亡情况,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口腔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Bcl-2在OLP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淋巴细胞浸润带处表达增强。Bax在OLP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正常口腔黏膜相比显著增高(P<0.01)。OLP病变组织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一致(OLP组上皮细胞凋亡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发现,OLP组口腔黏膜凋亡细胞增多,染色质边聚,并见凋亡小体。结论:凋亡细胞表达上调以及病损区超微结构改变,病损区淋巴细胞浸润带处Bcl-2与上皮基底层角质形成细胞中Bax的表达增强,证实细胞凋亡异常与OLP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李相如郭嘉李新明
关键词:口腔扁平苔藓细胞凋亡超微结构
中老年上颌第二磨牙根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上所治疗中老年患者上颌第二磨牙的根管情况,分析根管遗漏的原因。方法:记录75例上颌第二磨牙初诊所探查和复诊核对的根管数目,统计不同数目根管所占比例,以及根管遗漏情况。结果:75颗上颌第二磨牙中,单根管牙3颗...
王静李相如
关键词:根管治疗
文献传递
二氧化锆修复体应用于口腔修复的效果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患者采取二氧化锆修复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开封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进行牙齿修复的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金属烤瓷修复体,观察组应用二氧化锆修复体,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有效率是66.67%,观察组是9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3.33%,对照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修复患者采取二氧化锆修复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何洁李相如
关键词:二氧化锆修复体口腔修复
自酸蚀粘接剂结合流动树脂对年轻恒牙窝沟封闭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应用自酸蚀粘接剂XenoⅢ结合流动树脂Esthet-X Flow对年轻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术,观察3年内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130例6~10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520颗,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采用自酸蚀粘接剂处理牙面后以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对照组,应用传统磷酸酸蚀法以窝沟封闭剂进行窝沟封闭。记录所需操作时间,并定期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结果:实验组封闭1颗牙的操作时间为(110±9)s,较对照组(237±15)s短(P<0.01)。术后1、2、3年复查时实验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高于对照组,龋病发病率低于对照组,除第1年龋病发病率外其余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可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患者依从性的要求,提高材料保留率,能有效预防年轻恒牙窝沟龋的发生。
李相如王海滨刘爱莲
关键词:自酸蚀粘接剂流动树脂窝沟封闭
流动复合树脂衬洞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评价流动复合树脂作为洞衬材料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价值。方法:选择85例患者的360颗楔状缺损患牙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设计,随机选择每例患者一侧患牙为实验组,采用流动树脂衬洞后再以复合树脂充填;对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直接采用复合树脂充填。以改良的USPHS/Ryge临床修复体质量评估系统评价修复后1年和3年的疗效。应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验组在边缘完整性和术后敏感方面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边缘完整性方面,1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95.65%(P<0.01);3年复查时实验组满意率为98.56%,高于对照组的92.42%(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复查时,实验组未出现敏感病例,而对照组6颗患牙出现中度敏感,需要更换修复体。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复合树脂洞衬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可提高边缘完整性和降低术后敏感发生率。
李相如王静李红文
关键词:流动复合树脂楔状缺损牙修复
人工楔状缺损牙颈部硬组织应力分布的有限元接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人工楔状缺损患牙颈部硬组织的应力分布。方法:在下颌前磨牙沿釉牙本质界建立三角形缺损,设计楔状缺损模型,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对下颌前磨牙颈部硬组织进行非线性接触分析。结果:模拟紧咬和咀嚼运动中牙的受力情况,釉牙本质界缺损的下颌前磨牙缺损区尖端均存在明显的拉应力集中,应力集中区沿釉牙本质界向方延伸,其中尤以侧方运动工作侧一点接触载荷下的应力集中最为明显,应力值最大。结论:釉牙本质界破坏改变了缺损区牙颈部的应力分布。
杨文丽林雪峰李相如刘耀鹏
关键词:应力有限元法
人正常牙髓和炎症牙髓中P物质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P物质(S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正常、外伤初期、炎症早期、炎症晚期牙髓中的表达和相关性,探讨两者对牙髓微循环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因正畸或阻生需拔除的健康牙10颗作为正常组,选取同年龄阶段因外伤需要根管治疗的患牙29颗,分为外伤初期组、早期炎症组、晚期炎症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各组中SP、VEGF进行组织学定位和定量检测。采用SSPS13.0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SP在其他各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在早期炎症组中表达较其他各组强(P<0.05),而在晚期炎症组则明显减弱(P<0.05);SP和VEGF在各组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78,P<0.05)。结论:SP可能通过VEGF途径引起牙髓微循环的病理改变,两者共同参与牙髓神经源性炎症的发生。
王静李相如郑湘豫尚君兰
关键词:P物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牙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