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树深

作品数:20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核型
  • 7篇染色体组
  • 7篇染色体组型
  • 7篇无尾
  • 6篇无尾目
  • 6篇AG-NOR...
  • 5篇C-带
  • 4篇遗传学
  • 4篇细胞
  • 4篇细胞遗传
  • 4篇细胞遗传学
  • 4篇细胞遗传学研...
  • 4篇棘蛙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蛙科
  • 3篇两栖
  • 3篇锄足蟾科
  • 2篇银染
  • 2篇两栖纲

机构

  • 20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0篇李树深
  • 9篇胡健生
  • 5篇费梁
  • 3篇叶昌媛
  • 1篇王应祥
  • 1篇王蕊芳
  • 1篇李崇云

传媒

  • 5篇动物学杂志
  • 5篇Zoolog...
  • 4篇遗传
  • 2篇Curren...
  • 2篇Journa...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2篇1999
  • 5篇1996
  • 3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3篇1992
  • 3篇1991
  • 1篇198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四种树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无尾目:树蛙科)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报道了分布在云南的4种树蛙(峨眉泛树蛙、黑点泛树蛙、无声囊泛树蛙和棕褶树蛙)的核型、C-带及Ag-NORs。它们具有相同的二倍体数(2n=26),除无声囊泛树蛙是6+7,其余均为5+8核型模式,种间SM的数目和顺序、次缢痕和Ag-NORS相互间有所差异。黑点泛树蛙Nos.3,12为SM,Ag-NORs位于10Pinter;峨眉泛树蛙Nos.2,3,4,6.9为SM,随体和Ag-NORS在12qter;无声囊泛树蛙无SM,Ag-NORS在6qinter;棕褶树蛙Nos.2,3,4为SM,Ag-NORs2对,分布在12qter和13qter,还观察到随体联合现象。4个种的C-带正染主要在着丝点区域,次缢痕和Ag-NORS位置均为阴性反应。
李树深胡健生
关键词:无尾目树蛙科细胞遗传学
转位因子和物种形成被引量:1
1999年
叙述了各类生物的转位因子及其分类、转位机制———转位因子的重组和整合、转位因子与宿主的关系及其进化意义。转位因子与居群动态、选择和遗传漂变等密切相关, 它可以使宿主获得新的机能, 同时也可从宿主中丢失, 甚至使居群或物种绝灭。转位因子可作为宿主的调节顺序, 增强子或抑制子、启动子, 使假基因变为真基因, 并能调节和影响减数分裂染色体的交叉过程和基因重组, 异染色质区域的分布, 促使染色体断裂, 进而影响染色体的结构。不仅有转位因子的垂直转移, 还存在着水平转移。转位因子与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 在基因组免疫、基因组结构不相容和基因组重新组合等机制作用下, 转位因子不仅为配后生殖隔离, 而且还能为配前生殖隔离提供基础, 导致物种形成和宗系进化。
李树深
关键词:物种形成
云南三种角蟾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10
1993年
本文研究了云南三种角蟾的核型、C-带和Ag-NORs。结果显示宽头大角蟾,其2n=26(16M+8SM+2T),NF=50,5+8,No.10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 per,该区域同时还呈现C-带正染,其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有强弱不等的C-带染色;大花角蟾的核型2n=26(16M+8SM+2ST),NF=50,5+8,No.6为S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均有C-带正染;凹顶角蟾5n=26(16M+4SM+6T),NF=46,6+7。No.11—13为T,次缢痕和Ag-NORs位于5q per,全部着丝点及周围均有浓C-带正染。三个种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最后讨论了角蟾属核型演化的途径。
李树深费梁叶昌媛
关键词:核型C-带AG-NORS角蟾属细胞遗传
两栖动物的染色体及其演化被引量:19
1991年
脊椎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的过程中,两栖动物有着“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两栖动物能在陆地存活,但无陆地繁殖的本领。是一群过渡类群。“二者兼而有之”的过渡性质,不仅表现在形态、生态和生理机能上,而且还反映在遗传物质-DNA-的携带者-染色体的特征上。60年代后。
李树深
关键词:两栖动物染色体
中国棘蛙属染色体演化和核型的地理分化
该文对中国棘蛙属11种的24个地理居群的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描记比较。 表明大多数物种具有2n=26,NF=52,5+8模式,但无声囊棘蛙和双团棘胸蛙2n=64T,棘肛蛙2n=40。2n=26的物种间,其着丝...
李树深胡健生
关键词:棘蛙属细胞地理学
文献传递
云南三种同域分布的棘蛙(蛙科Ranidae:无尾目Anura)的核型和银带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本文比较分析了云南景东地区三种同域分布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花棘蛙2n=26(16M+ 10SM),NF=52,次缢痕和Ag-NORs位于1pinter,Nos.2-4,8,9等为SM。棘肛蛙2n=40(16M+ 20SM+2ST+2T),NF=78,Nos.5-9,11-13,15,17等10对为SM,No.3为ST,No.18为T,其余 均为M,Ag-NORs位于11P。二种的Ag-NORs都有异形现象。双团棘胸蛙2n=64T,次缢痕和Ag- NORS在4qper。都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最后,对棘蛙属的核型演化机制和物种形成方式作了讨论。
李树深胡健生
关键词:棘蛙银带蛙科
四种无尾两栖动物的核型和银染被引量:5
1996年
本文报道了二种角蟾和二种树蛙的核型和银染NOR:无量山角蟾:2n=26(24+2SM),5+8,SC和Ag-NORs位于6q(per)沙坪角蟾:2n=26(16M+8SM+2ST),5+8,SC位于1q(per),但Ag-NORs有二对,分别是1q(per)和2q(per);黑蹼树蛙:2n=26(24M+2SM),5+8,SC和Ag-NORs在1p(inter);背条跳树蛙:2n=16(12M+4SM),SC和Ag-NORs在3qinter。四种无尾类均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异形染色体。
李树深胡健生
关键词:动物两栖纲无尾目染色体组型银染
孤雌生殖的爬行动物被引量:2
1992年
无脊椎动物的不少门类中,如海绵动物、轮虫、线虫、环节动物和部分昆虫,具有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现象,这是大家熟知的。至于脊椎动物,已知无羊膜的鱼类和两栖动物中极少数物种有全雌居群,但其生殖方式则是雌核发生(Gynogenesis)。而在爬行动物这样的高等羊膜动物中确认存在着孤雌生殖的居群和物种,确是十分有趣的生物学问题。1958年苏联学者达莱夫斯基(I.S.Darevsky)
李树深
关键词:爬行动物孤雌生殖
中国两种掌突蟾(锄足蟾科Pelobatidae,无尾目Anura)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对分布于云南境内的两种Leptolalax——L.ventripunctatus和L.alpinus的常规Giemsa核型、C-带和Ag-NORs作了研究,结果表明L.ventripunctatus的2n=22,20M+2T,NF=42,1对Ag-NORs位于5(?),并呈现异形现象,该区域亦显C-带正染;L.alpinus 2n=24,14M+4SM+6T,NF=42,1对Ag-NORs位于No.8短臂端部,并有随体联合现象。两种的着丝点区域均呈现C-带正染。
李树深费梁叶昌媛
关键词:锄足蟾科细胞遗传学
福建武夷山二种锄足蟾科无尾类的核型和银染观察
1995年
本文观察了福建武夷山地区二种锄足蟾的核型和银染,结果如下:福建掌突蟾2n=24(14M+2SM+8T),6+6,NF=40,Nos.9-12四对为T,SC和银染在6pper.淡肩角蟾2n=26(20M+6SM),6+7,NF=52,银染位于6pper,并和安徽地理居群作了比较.
李树深胡健生费梁叶昌媛
关键词:银染锄足蟾科染色体组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