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
-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一种治疗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有效方法,置换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早期康复锻炼过程中,疼痛控制是医生、护士以及患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 祝劲松李成周海斌
- 关键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阻滞镇痛超声引导股神经终末期疾病关节功能
- 国人肩关节盂形态的解剖及三维XCT研究
- 李成周海斌
- 关键词:肩关节不稳骨质缺损
- 定量评估肩盂骨质缺损的解剖及三维CT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观察肩盂下方形态结构,探讨应用三维CT及肩盂裸点评估肩盂缺损程度的可靠性。方法对10具国人尸体(20例肩关节,A组)肩关节解剖结构及20例正常成人(B组)肩关节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关节盂前后径中点至关节盂前、后、下方的距离,同时观察关节盂裸点是否存在及其分布位置。结果两组肩盂下半部分为圆形结构,关节盂前后径中点到肩盂前侧、后侧和下侧的距离大致相等,A、B组平均距离分别为(12.92±2.30)mm、(11.78±2.10)mm。但A组肩盂裸点并非作为圆心而恒定存在。结论三维CT可以直观显示肩关节盂形态,精确评估肩盂骨质缺损的位置及比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而肩盂裸点并不恒定存在,故使用裸点来测量评估肩盂下方骨缺损时应慎重。
- 李成董启榕范志海俞晨周海斌
- 关键词:三维CT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FNA治疗10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和围术期并发症。随访期间摄X射线片,记录骨折愈合时间,测量尖顶距(TAD),并对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58.6±9.4)min,术中出血量为(126.7±13.5)ml;围术期有20例出现心脑血管、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或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93例患者随访期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7.8周,并发髋部疼痛13例,股骨头切割5例,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干骨折发生。术后TAD值与末次随访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1.0±6.8)mm vs.(19.6±7.4)mm](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3.5±6.8)分,优良率为82.8%。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的治疗方法;手术操作准确和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王林孙晟轩徐建李成董启榕周海斌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能影响成骨细胞生物学功能被引量:6
- 2014年
- 背景: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但受损组织的缺血、缺氧和炎症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作用对成骨细胞MG63增殖、迁徙、分化功能的影响。方法:Ficoll-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培养成骨细胞MG63。CCK-8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细胞迁徙能力变化;微板检测MG63细胞合成碱性磷酸酶能力的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碱性磷酸酶、Ⅰ型胶原及骨钙素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茜素红染色检测其矿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为CD44、CD73、CD90表达强阳性,CD34表达阴性。与普通培养基(DMEM)相比,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作用下,MG63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加快;细胞划痕结果示其迁徙能力明显提高;诱导第4,7天后碱性磷酸酶基因表达量及蛋白合成量明显增多(P<0.01);Ⅰ型胶原及骨钙素基因表达量在诱导第4天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诱导第7天后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茜素红染色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MG63细胞21 d后钙结节形成增多,矿化沉积作用增强。结果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物质可以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迁徙、分化和矿化能力。
- 李成周海斌
-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成骨细胞矿化
- 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DHS)、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ABFH)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情况。方法对1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别采用DHS(45例)、PFN-A(65例)和ABFH(42例)进行治疗。计算并比较围手术期实际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结果 PFN-A、DHS、ABFH组实际失血量分别约为1204、1011、949ml,隐性失血量约占实际失血量分别为80%、46%、36%。结论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实际失血量显著高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需引起足够重视。
- 李国强祝劲松孙晟轩李成周海斌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隐性失血
- 经肘关节前侧入路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0-80岁,平均43.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8 d,平均6.8 d。均为闭合骨折;根据O’Driscoll等分型标准,Ⅱa型4例,Ⅱb型7例,Ⅱc型5例。其中7例为单纯前内侧面骨折,3例合并恐怖三联征,4例合并孟氏骨折,2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经肘关节前侧入路采用不可吸收缝线(10例)或带线锚钉(6例)固定。术后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1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平均25.3个月。X线片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1-30周,平均17.5周。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为55-100分,平均88.5分;获优10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6.7%。肘关节伸屈活动范围为35-145°,平均118°;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为85-165°,平均138°。1例出现肘关节内翻不稳,3例存在轻微疼痛。随访期间无异位骨化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对于尺骨冠状突前内侧面骨折,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可清晰暴露骨折,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效果良好。
- 徐建孙晟轩李成周海斌董启榕
- 关键词:带线锚钉
- 免疫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索TNF-α免疫激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后,其旁分泌作用对成骨细胞(MG63)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TNF-α预刺激MSCs。制备MSC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MSC-CM)培养成骨细胞(MG63)。CCK8法检测MG63增殖能力变化;细胞划痕法检测MG63迁徙能力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ALP、COLI及OC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OPN表达量变化;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能力变化。结果 TNF-α预刺激干细胞后,MSC旁分泌功能发生显著变化,其中IL-6、VEGF和TGF-β的分泌量明显升高(P<0.01),但HGF的分泌量无明显变化(P>0.05)。在TNF-α组的MSC-CM作用下,MG63增殖速度加快,细胞划痕结果显示其迁徙能力提高,诱导第4、7天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多(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TNF-α组的OPN阳性率升高,茜素红染色显示MG63矿化沉积作用增强。结论免疫激活后MSC的旁分泌作用可以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迁徙、分化和矿化能力,从多个阶段加强成骨细胞的骨化作用,为临床应用MSC治疗骨质缺损指导了新方向。
- 刘珊李成周海斌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免疫抑制活性成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