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文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中置活性炭滤池工艺消毒副产物的控制被引量:2
- 2013年
- 中置活性炭滤池采用不同消毒工艺进行试验,考察其对出水消毒副产物的控制情况。结果表明,预臭氧投加量过大可能导致消毒副产物超标。在预臭氧投加量为0.3 mg/L时,后续处理采用中置曝气活性炭滤池,在砂滤池前加氯,可保证出水消毒副产物满足要求。当耐氯性微型水生动物难以控制时,可采用后臭氧消毒,臭氧投加量在1.0mg/L内,同时砂滤池后投加氯辅助消毒,既能控制消毒副产物,又可保证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
- 郭键勇陆少鸣胡常浩刘金翠李少文
- 关键词:氯消毒臭氧消毒消毒副产物
- 双层填料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中试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采用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装填双层填料,对进水浊度约1 NTU左右的沉淀池出水进行去除浊度和有机物中试。结果表明,装填厚3 m粒径准3 mm柱状炭、垫层分别采用厚0.7 m粒径准3~5 mm与厚1.2 m粒径准6~8 mm轻质陶粒,于12 m.h-1滤速、气水体积比为0.2:1的工况下运行时,平均水压损失分别为3.41 kPa和2.81 kPa,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1.5%和46.3%;后者在16 m.h-1滤速,气水体积比0.2:1的工况下运行时,平均水压损失为4.08kPa,CODMn平均去除率为41.4%。
- 李少文杨永飞陆少鸣
- 关键词:城市给水臭氧活性炭CODMN
- 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启动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新型臭氧-炭滤-消毒-砂滤组合净水工艺处理北江微污染原水,研究了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的启动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气水体积比为0.2:1,启动20 d后,对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9%左右,滤池挂膜成功;采用两段式气水混合反冲洗方式,反冲洗周期3~5 d,可有效控制水头损失,维持滤池稳定运行。上流式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启动完成后,试验系统最终出水CODMn、氨氮、亚硝氮、浊度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 94-2005)。
- 胡常浩李少文陆少鸣
- 关键词:挂膜深度处理
- 中置生物活性炭滤池的选炭被引量:1
- 2012年
- 实验通过对传统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调整,采用臭氧-曝气生物活性炭滤池-砂滤池工艺,对比研究了4mm柱状炭、4 mm破碎炭和1.5 mm柱状炭3种不同类型活性炭用于给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粒径为1.5 mm的柱状炭对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出水浊度方面优于其他2种活性炭,但炭滤池水头损失偏大,且不够稳定,适当增加柱状炭的粒径可稳定和降低滤池的水头损失。
- 李少文陆少鸣刘金翠邵志昌
-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滤池有机物氨氮水头损失
- 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大型自来水厂的预处理被引量:7
- 2012年
- 为克服氨氮和有机物对饮用水源的微污染,广州市某水厂首次采用了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HUBAF)生物预处理新工艺,处理规模为73.5万m3/d.工程投产稳定运行后,初期3个月原水氨氮和CODMn分别为0.44~2.22 mg/L和1.84~6.06 mg/L,预处理出水分别小于0.5mg/L和2.0mg/L;原水的铁和锰最高达1.16mg/L和0.22mg/L,出厂水最高达0.05mg/L和0.03mg/L.HUBAF采用大颗粒轻质陶粒并结合流化床技术,对浑浊度的去除平均仅为2.5NTU,生物滤池过滤水头损失稳定在1.0 m以下.其冲洗方式为气水联合上、下冲洗,冲洗前后各滤池的过滤水头损失差不超过0.1m,为共用1套集中鼓风曝气系统创造了条件.与弹性填料接触氧化池和悬浮球流化池等已投入应用的生物预处理技术相比,HUBAF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氨氮硝化率高,除铁除锰能力强.HUBAF-常规工艺生物强化集成技术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与"臭氧-生物活性炭"给水深度净水工艺处于同一水平.
- 陆少鸣李芳李少文
- 关键词:微污染水源生物预处理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水头损失冲洗方式
- 生物活性炭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在南方湿热地区,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在使用后期主要以生物作用为主,而维持一定的活性炭吸附能力可以有效应对水源的突发污染。因此长时间使用的活性炭颗粒吸附能力及其对净水方面的贡献如何,有必要进行试验研究。本文依...
- 李少文
- 关键词:生物活性炭臭氧生物降解使用寿命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