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治和核苷类似物经治耐药患者48周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酯(TD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初治和其他核苷类似物(NAs)经治耐药患者48周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CHB初治患者(30例)和NAs经治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替诺福韦酯治疗,方法为300 mg,1次/d,疗程为48周.所有患者均在服药前和治疗后第4、12、24、36、48周检测生物化学、病毒学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基线水平的差异,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方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在病毒性应答(VR)率、HBeAg阴转率、ALT复常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TDF治疗48周后,初治组达到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分别为83.3%、73.3%、30.0%;拉米夫定/替比夫定耐药组、恩替卡韦耐药组的病毒学应答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结果与初治患者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相比之下,阿德福韦酯耐药组与初治组相比病毒性应答率在4周、12周、24周、36周、48周均明显降低,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阿德福韦酯耐药组ALT复常率和HBeAg阴转率与初治组相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 TDF对于初治和核苷类似物经治耐药的CHB患者均具有显著抗病毒作用. 李国涛 臧珂关键词: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 核苷类似物 耐药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脉冲疗法与全程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脉冲疗法与全程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HBeAg均为阳性),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在口服原有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全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对观察组患者每间隔3个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疗程为1 a。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BsAg定量、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两组治疗后HBsAg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sAg定量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HBsAg阴转率分别为20.0%(5/25)、24.0%(6/25)。对照组和观察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76.0%(19/25)、72.0%(18/25)。两组HBsAg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恩替卡韦分散片的基础上,聚乙二醇干扰素间断脉冲疗法与全程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相当。 杨晓艳 张国强 李国涛 朱豫萌 张盼 刘雯 朱丹燕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当飞利肝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6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应用当飞利肝宁胶囊治疗,对照组64例应用护肝胶囊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且检测ALT、AST、B超及TG、CHO、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发现两组间症状体征及ALT、AST、B超及TG、CHO、HS-CRP变化有明显差异。结论当飞利肝宁不但可以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内脂肪沉积,而且可以降低血甘油三酯和胆固醇。 亓民 张国强 王灵菊 臧珂 李国涛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当飞利肝宁 高脂血症 参灵肝康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参灵肝康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mg/次,1次/d,共服18个月)和参灵肝康胶囊(4粒/次,3次/d,持续18个月);对照组56例,与治疗组同疗程同剂量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生化学指标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HBeAg转阴率为48.2%,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42.9%,HBV DNA转阴率为78.57%,对照组HBeAg转阴率为39.3%,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32.1%,HBV DNA转阴率为64.29%,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参灵肝康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持久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的疗效。 亓民 张国强 王灵菊 韩凤琦 臧珂 李国涛关键词:病例对照研究 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艾滋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应用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后更换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一线治疗组54例和一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失败治疗的艾滋病患者56例(二线治疗组),二线治疗组采用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拉米夫定(3TC)+替诺夫韦(TDF)+克力之(LPV/r)。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二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7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2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治疗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96个/μl,治疗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中位数为89个/μ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病毒载量<40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为100%;一线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没有得到抑制(病毒载量3600拷贝/ml)。结论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应答。 亓民 张国强 王灵菊 臧珂 李国涛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2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口服黄芩苷胶囊(每次0.5g,3次/d)和恩替卡韦分散片(每次0.5mg,1次/d,持续18个月);对照组91例,与治疗组同疗程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结果治疗组治疗结束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为91.2%,HBeAg转阴率为56.0%,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52.7%,HBV—DNA转阴率为98.0%;随访6个月的ALT复常率为82。4%,HBeAg转阴率52.7%,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48.4%,HBV—DNA转阴率为94.5%。而对照组随访6个月ALT复常率为69.2%,HBeAg转阴率为41.8%,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为36.3%,HBV—DNA转阴率为79.1%。治疗组这些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黄芩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持久恢复肝功能和抗病毒的疗效。 亓民 张国强 王灵菊 韩凤琪 臧珂 李国涛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分散片 15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表面抗原定量调查结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进行普查,了解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的流性病学现状,并对优势患者来源进行分析。方法:纳入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HBsAg定量,分析抗病毒时间与优势患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5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小于1 500 IU/ml共有657例。人群中优势患者占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1.3%。抗病毒治疗1年,优势患者占比44.1%,抗病毒治疗3年,优势患者占比48.5%。结论:临床上应积极推广全定量HBsAg定量检测,尽早发现优势患者,抗病毒治疗,可提高临床治愈的优势人群占比。 杨晓艳 张国强 李国涛 朱豫萌 张盼 刘雯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HBSAG定量 干扰素 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比较恩替卡韦(ETV)与替诺福韦酯(TDF)初始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2例 CHB 患者52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ETV 组(26例)和 TDF 组(26例),两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36周、48周、72周、96周分别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 水平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TV 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低于 TDF 组(8周,23.1%比50.0%,χ2=4.266,P =0.045),但两组远期病毒学应答率(12~96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组治疗后,血清 HBeAg 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两种药物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总体来说,ETV 和 TDF 抗病毒效果及安全性相当。 李国涛 臧珂关键词:肝炎 乙型 慢性 恩替卡韦 替诺福韦酯 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型致下肢坏疽一例 被引量:4 2016年 患者女,16岁,学生,因咽痛5 d,发热15 h,皮疹6 h 于2016年1月5日入住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患者入院5 d 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无畏寒、发热,服用中成药后症状有所缓解;15 h 前出现畏寒、寒战,未测体温,伴头痛明显,伴恶心、呕吐,并下肢困痛,未诊疗;6 h 前测体温41.5℃,至外院就诊发现双臂出现红色皮疹。 李国涛 刘雯 王灵菊 张国强关键词: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下肢坏疽 败血症型 红色皮疹 测体温 中成药 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治疗探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诊治46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所有患者进行药敏试验,根据结果,对46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结果46例患者,治疗1个月之后,治愈率为86%,真菌感染转阴45例,有效率95.5%,不良反应率为6.5%,采用,临床针对治疗后好转。结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情复杂,治疗中难度较大,需及时进行真菌检查,根据真菌种类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合适的真菌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治疗效率。 王灵菊 臧珂 李国涛 刘雯 张盼关键词:肺结核 肺部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