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凡
- 作品数:20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课题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吉林省科委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_6DNA合成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观察诱导分化剂苯乙酸对胶质瘤细胞C6的诱导分化作用,并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苯乙酸对细胞增殖存在剂量(25mmol/L,50mmol/L)依赖性抑制;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PM值降低,肿瘤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周期分析G0/G1期所占比例下降,S期相对升高。结论:苯乙酸可阻抑细胞增殖周期,使细胞周期增殖循环中止于S期中DNA合成准备期S0期,DNA合成减少,抑制细胞增殖。
- 田宇陈宝琴王校复李凡李凡
- 关键词:苯乙酸胶质瘤细胞C6DNA合成
- 跖跗关节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 李凡单臣关华立
- 上肢逆行脱套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 李明李凡杨波
- 老年腕管综合征91例显微外科治疗
- 2009年
- 李凡单臣关华立
-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老年人正中神经
- 椎动脉三维重建成像的解剖学研究
- 2015年
- 目的 研究椎动脉各段的解剖学特征,为椎动脉毗邻区域手术提供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第一医院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重建其椎动脉的三维图像,对其起源走形、长度、分支、汇人等解剖特征进行描记.结果 椎动脉起源较稳定,但仍存在变异;椎动脉前段变异相对较大,后段走形较为稳定.结论 椎动脉走形变异较大,在进行该区域操作时,先行椎动脉三维重建明确椎动脉变异情况有利于椎动脉的保护.
- 王东辉王强杜瑞孙杨李凡
- 关键词:椎动脉三维重建解剖学
- 月骨前脱位早期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月骨前脱位早期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手足外科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早期手术治疗14例月骨前脱位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并修复断裂韧带;1例因前后韧带均断裂行月骨摘...
- 单臣王虎李凡
- 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痛点注射治疗跟痛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跟痛症的发生是由于跟脂肪垫变性、骨刺刺激、跖腱膜炎、足底滑囊炎、跟骨内高压、跟腱炎、类风湿性跟骨炎等原因引起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的一组综合征.患者跟部一般多伴酸困、憋胀、沉重感,查体可见跟部肿胀、压痛,跟脂肪垫萎缩、内有硬结等,严重者患足不能正常踩地,功能活动受限,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因其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治疗方法与途径也各有所异.传统方法多采用局部痛点注射甾体类消炎类药物,如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等.我科采用局部痛点注射高浓度血小板血浆(PRP)来治疗跟痛症,临床疗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 李凡王虎单臣
- 关键词:富含血小板血浆痛点注射治疗跟痛症自体跖腱膜炎骨内高压
- 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 2009年
-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 单臣李明关华立李凡王哲
- 关键词:胫后动脉皮瓣
- 手术治疗闭合性指伸肌腱帽损伤9例
- 李凡
- 文献传递
- 珍石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溃疡50例被引量:7
- 2009年
- 李凡李明单臣
- 关键词:外治法疮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