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秀民
- 作品数:15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庆油田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A19-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2010年
-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A19-9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1例大肠癌及29例正常肠粘膜组织中的CA19-9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31例大肠癌CA19-9阳性表达22例(70.9%,22/31)。其中胞浆和胞膜均阳性的14例(63.6%,14/22),仅胞膜阳性的6例(30.3%,6/22)。正常肠粘膜组织中CA19-9表达为阴性。统计学分析显示CA19-9阳性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分型相关(P<0.05)。结论:大肠组织中CA19-9的表达可能成为大肠癌的肿瘤标志之一,突出显现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中的高表达。
- 朱秀民许凯吉莉莉
- 关键词:CA19-9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 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1例被引量:1
- 2009年
- 朱秀民吉莉莉许凯
- 关键词:脑膜瘤浆细胞型肿瘤切除术颅内占位性病变蛛网膜粘连间断性头痛
- 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和Jagged1在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Jagged1在骨软骨瘤组织、骨肉瘤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大庆油田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21年5月30例骨软骨瘤组织和84例骨肉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组织STAT3蛋白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状态,采用χ^(2)检验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蛋白表达率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分别为63.10%(53/84)、13.33%(4/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5,P<0.01);STAT3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恩内金分期(Eneeking分期)、肺转移明显相关(χ^(2)=5.001、5.085,P<0.05)。Jagged1蛋白表达率在骨肉瘤组织和骨软骨瘤组织分别为70.23%(59/84)、10.00(3/3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334,P<0.01)。Jagged1蛋白表达水平与骨肉瘤Eneeking分期、肺转移、软组织浸润明显相关(χ^(2)=5.403、4.571、0.161,P<0.05)。结论STAT3蛋白和Jagged1蛋白高表达是骨肉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标志,检测STAT3和Jagged1有助于评估骨肉瘤患者病情进展。
- 杨秀英王芳郝强史良朱秀民
- 关键词:骨软骨瘤免疫组织化学法JAGGED1骨肉瘤
- 人脑胶质瘤中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在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1年10月大庆油田总医院(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十医院)病理确诊的13例正常脑组织和70例胶质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OX2和PDCD4在上述组织中表达,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相关性分析。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OX2阳性表达率75.71%(53/70),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15.39%(2/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1,P<0.01)。胶质瘤组织中PDCD4阳性表达率34.29%(24/70),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76.92%(10/1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2,P<0.01)。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χ^(2)=4.953、5.587,P<0.05)。SOX2和PDCD4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χ^(2)=0.026、0.064、0.071、0.021、0.018、0.095,P>0.05)。结论胶质瘤组织中SOX2高表达和PDCD4低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检测SOX2和PDCD4有助于预测可胶质瘤进展及预后。
- 刘波朱秀民张磊刘志丰张强王玉春王晓民
- 关键词:胶质瘤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肝细胞肝癌中的意义
- 2011年
- 虽然对于肿瘤的研究已经步入复杂的癌基因蛋白网络时代,但这些基因的功能最终都会与细胞增殖失控和调亡受阻密切相关。survivin是一种凋亡抑制蛋白,它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和促进其增殖的作用,其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本文对近年survivin在肝细胞性肝癌发生、发展中怎样调节肿瘤细胞凋亡及增殖的关系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 吉莉莉朱秀民许凯
- 关键词:肝细胞性肝癌SURVIVIN凋亡增殖
-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和细丝蛋白A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DCD4)和细丝蛋白A(FLNa)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11月大庆油田总医院资料完整的76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和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率为46.05%(35/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PDCD4蛋白表达率83.33%(20/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3,P<0.01),PDCD4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和精囊腺侵犯明显相关(χ^(2)=4.152、4.54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列腺癌组织中FLNa蛋白表达率为35.53%(27/76),明显低于前腺列增生组织FLNa蛋白表达率75.00%(18/2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83,P<0.01),FLNa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和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7.218、5.289、6.2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DCD4蛋白和FLNa蛋白表达下调,检测PDCD4和FLNa有助于前列腺癌生物学行为和不良预后。
- 于忠浩朱秀民刘洪涛
- 关键词: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前列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蛋白2(NSD2)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20年12月大庆油田总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2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标本和80例前列腺癌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NSD2蛋白和LMTK3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NSD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2.50%(58/80),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19.23%(5/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095,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为32.50%(26/80),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组织[61.54%(16/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7,P<0.01)。NSD2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级、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6.304、4.287、5.205,P<0.05)。LMTK3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精囊腺侵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4.828、4.941,P<0.05)。结论NSD2高表达和LMTK3低表达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NSD2和LMTK3有助于判断前列腺癌侵袭转移能力。
- 张海洋张自刚李琳李栎梁朱秀民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前列腺癌
- 左髋部血管球瘤恶变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曹树文朱秀民崔志伟吉莉莉崔元日董秉州
- 关键词:病例报道
-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SIRT2)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大庆油田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20年10月病理学确诊的82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标本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AEG-1和SIRT2表达水平,结合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行χ^(2)检验统计学分析。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阳性表达率[62.20%(51/82)]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5.85%(1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003,P<0.01)。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SIRT2阳性表达率[43.90%(36/82)]明显低于癌旁组织[81.71%(67/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084,P<0.01)。AEG-1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5.394、5.586、5.59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T2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明显相关(χ^(2)=7.173、4.457、4.85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AEG-1蛋白表达上调、SIRT2蛋白表达下调,AEG-1和SIRT2有助于评估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不良预后。
- 张自刚刘铁柱张海洋李栎梁朱秀民
- 关键词:膀胱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 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 of pancreas,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对5例SPTP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复习,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细胞Vi m、NSE、a-AT、s-100、ck、EMA、syn、CgA抗体的表达。结果:5例SPTP患者中,因腹部不适或腹部疼痛来医院就诊时发现2例,3例为常规体检时发现,女性4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6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胰尾2例,瘤体平均大小为8.7cm,镜下肿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片状及假乳头状结构,细胞无明显异型性,5例SPTP患者中1例为老年男性,镜下大部分肿瘤细胞胞浆透明,有的呈印戒样改变,形态较为特别,免疫组化显示,5例Vi m、NSE呈弥漫强阳性,4例a-AT呈小灶性阳性,2例ck呈弱阳性,1例syn灶性阳性,s-100、EMA、CgA均为阴性。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好发于年青女性,镜下瘤细胞主要排列成实性片状及假乳头状结构,是一种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病变,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朱秀民许凯吉莉莉
-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