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炯

作品数:31 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成像
  • 6篇克罗恩
  • 6篇克罗恩病
  • 6篇磁共振
  • 5篇小肠
  • 5篇结肠
  • 5篇扩散
  • 4篇血管
  • 4篇张量成像
  • 4篇弥散
  • 4篇结肠炎
  • 4篇溃疡
  • 4篇溃疡性
  • 4篇扩散张量
  • 4篇扩散张量成像
  • 4篇加权成像
  • 4篇肠道
  • 3篇直方图
  • 3篇肿瘤
  • 3篇淋巴

机构

  • 3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30篇朱炯
  • 28篇许建荣
  • 14篇龚红霞
  • 9篇冯琦
  • 7篇路青
  • 6篇周滟
  • 4篇李磊
  • 4篇华佳
  • 4篇陶静
  • 4篇范瑜
  • 4篇殷焱
  • 4篇钱黎俊
  • 3篇池嘉昌
  • 3篇程杰军
  • 3篇沈加林
  • 3篇刘晓晟
  • 3篇王嵇
  • 3篇林富春
  • 2篇朱震亚
  • 2篇雷皓

传媒

  • 4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计算...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2006年华...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RI及DTI直方图分析对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作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利用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直方图分析,明确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患者的脑部病变严重程度评分、DTI直方图指标与简易智能量表(MMSE)间的关系。方法:对19例VCI患者、24例中风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Stroke组)行常规MRI和DTI检查,各组之间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计算T2WI可见病变体积、脑白质内高信号病灶的评分(General WMH评分),而全脑各向异性分数(FA)和平均扩散率(MD)图像分析。结果:VCI患者的FA和ADC直方图与Stroke组不同,VCI患者平均全脑平均FA值降低,FA峰高增高。VCI组平均General WMH评分、平均FA值、FA峰高和FA峰位置与MMSE评分相关。结论:VCI患者皮质下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全脑DTI直方图分析较常规MRI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某些指标可用于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
周滟林富春朱炯李焰生钱黎俊陶静许建荣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扩散张量成像直方图分析表观弥散系数各项异性指数
医学影像学多元化教学改革探讨被引量:7
2013年
医学影像学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在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医学影像学学科特点,从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模式、考试模式及教学研究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以提高医学影像学整体教学水平。
吴华伟冯琦林凌华朱炯程杰军许建荣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
3.0T MR ADC值与T2值定量测量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价值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比较3.0T MR ADC值及T2值定量测量在颈部淋巴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4例颈部淋巴瘤初发患者(初发组)及2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MRI及ADC值和T2值的测量,淋巴瘤病例在治疗3个月后作为治疗后组再次进行扫描及测量。ADC值及T2值由ADC图和T2图直接获得。用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在DWI上,无论是淋巴瘤患者或正常志愿者,淋巴结均呈高信号,在ADC图上呈低信号。在T2扫描序列,在不同的T2回波时间,淋巴结呈高信号,T2图上淋巴结呈等信号。ADC值和T2值在淋巴瘤初发组、治疗后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分别为(745.92±109.74)×10-6mm2/s和(87.18±9.35)ms,(1303.97±276.59)×10-6mm2/s和(93.30±11.21)ms,(1116.91±82.08)×10-6mm2/s和(96.44±4.40)ms;除T2值在治疗后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区分淋巴瘤患者及正常对照的ADC值最佳诊断界值是1003.065×10-6mm2/s,此时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7%。T2值的最佳诊断界值90.92ms,此时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1.7%。结论 3.0TMRADC值和T2值定量测量是颈部淋巴瘤诊断的重要测量指标。ADC值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T2值。.
龚红霞路青朱炯范瑜许建荣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淋巴瘤
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在结直肠癌及溃疡性结肠炎判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索肠道CT图像纹理分析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CRC患者、62例UC患者及42例无任何肠道疾病者的腹部三期增强扫描CT图像,在不同扫描期采用Ma Zda软件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选择纹理特征。分别使用3种特征筛选法筛选出最具有判别效能的纹理特征,并使用6种特征分类法判别这2种疾病。判别结果以错判率(misclassification rate,MCR)表示。同时由2名具有10年以上消化道疾病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疾病进行判别,将人眼视觉判别结果与纹理分类判别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纹理分类鉴别CRC和UC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的平均MCR分别为(28.42±6.89)%、(28.19±4.07)%、(19.10±3.58)%;非线性判别分析(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较其他分类法的准确性更高,特别在肠期结果最佳,MCR为12.61%。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纹理分类鉴别CRC和正常对照肠壁的平均MCR分别为(13.33±7.21)%、(15.49±5.47)%、(6.74±3.02)%,而纹理分类鉴别UC和正常对照肠壁的平均MCR分别为(19.26±4.68)%、(20.04±6.63)%、(16.74±6.36)%。在平扫期、动脉期、肠期,人眼视觉判别CRC和UC的平均MCR分别为(40.48±3.21)%、(35.71±1.60)%、(26.43±1.15)%,而纹理分类计算的MCR较人眼视觉判别的MCR低,计算机纹理分类有更高的鉴别诊断率。结论·肠道CT成像结合计算机纹理分析技术可以作为诊断CRC与UC的辅助手段。NDA分类法较其他分类法准确性更高,特别是在肠期的判别效果最优。
王笑所世腾朱炯冯琦华小兰王伟中龚建中刘钧路青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初步探索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对皮质下缺血性痴呆(SV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SVD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后,分别绘制出全脑MD和FA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比较,SVD患者平均全脑MD直方图明显右移、峰高降低,其平均MD、MD直方图峰位置明显增高,而MD直方图峰高明显降低(全脑平均MD,P=0.023;峰高,P=0.001;峰位置,P=0.046)。在SVD患者,全脑平均MD(r=-0.671,P=0.034)、MD直方图峰位置(r=-0.878,P=0.001)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SVD患者的弥散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MD直方图分析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性的指标。
周滟林富春朱炯陶静李磊路青戈欣范瑜许建荣雷皓
关键词:扩散张量成像直方图分析
弥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观察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于直肠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效果. 方法 收集经临床指检或结肠内镜检查拟诊直肠癌的患者38例.在3.0TMR扫描仪上行常规磁共振平扫加增强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将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
严贇琦冯琦朱炯许建荣
关键词:直肠癌DWILAVATN分期
新型肠道造影剂Gd-nanoCPs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靶向MRI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探索经直肠灌注Gd-nanoCPs检测炎性肠病的预临床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凝结技术合成Gd-nanoCPs。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
程杰军许建荣刘晓晟冯琦吴连明朱炯
文献传递
DSA Innova CT重建在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本文研究了在肺占位性病变中应用Innova CT重建图像,制订精确穿刺方案。行DSA导向下体表区域定位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嵇朱炯池嘉昌沈加林许建荣
文献传递
爬行脂肪组织在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的疾病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治疗方法和转归截然不同。目的:探讨能谱CTE定量分析爬行脂肪组织在鉴别UC和C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5年3月行能谱CTE检查的40例CD和15例UC患者,在能谱CTE图像上对两组患者的5个肠段进行评估,测定肠段对应爬行脂肪组织的能谱曲线斜率(λ_(HU))和标准化水浓度(NWC)。同时测量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两者比值(MFI)。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以ROC曲线比较能谱CTE和内脏脂肪法鉴别UC和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λ_(HU)、NWC与临床活动性、CRP和内镜评分的相关性。结果:CD患者肠段λ_(HU)和NWC总体上随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UC患者各肠段间则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能谱CTE鉴别UC和CD的特异性优于内脏脂肪法(86.7%对73.3%)。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患者λ_(HU)和NWC与SES-CD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能谱CTE定量分析爬行脂肪组织在UC和CD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锡涛冯琦周易朱炯郑青冉志华
关键词:CROHN病结肠炎溃疡性
胃肠道疾病的MDCT应用被引量:7
2005年
胃肠道属于一种形态结构和位置多变的空腔脏器,其MDCT检查技术则显得至关重要,只有予以很好的胃肠道清洁、充分的肠腔内充盈、选择恰当的肠内造影剂、追加静脉增强以及完善的扫描和重建方式,才能获得具有诊断价值的胃肠道影像资料。胃肠道MDCT之优势是能直接而全面地显示腔壁、肠外结构和病灶,因而对胃肠道病变定位、定性和分期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许建荣朱炯龚红霞冯琦
关键词:胃肠道胃肠道疾病MDCTCT检查技术空腔脏器影像资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