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求安 作品数:30 被引量:737 H指数:14 供职机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水利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生物学 更多>>
中国水稻田、自然湿地与湖泊甲烷排放 陈槐 彭长辉 吴宁 王艳芬 朱求安关键词:水稻田 温室气体通量 青藏高原1979—2007年间的积雪变化 被引量:22 2014年 利用雪深被动微波遥感数据产品,对青藏高原1979—2007年积雪深度、积雪日数的分布变化及其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和海拔三者之间在空间上具有显著正相关;青藏高原积雪在1988年发生突变,该年前后积雪分布有显著不同,这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青藏高原由暖干时期进入暖湿时期有关;将青藏高原按夏季水汽来源不同将其分为南北两部分,发现29年来北部积雪日数变化与全国积雪变化相反呈极显著增加趋势(R2=0.39,P<0.01),以1.40 d/a的趋势增加,主要原因是西北部地区冬季积雪日数增加;南部积雪深度与全国积雪变化一致呈极显著减少趋势(R2=0.24,P<0.01),以-0.04 cm/a的趋势减少,主要原因是东南部春、夏、秋三季积雪深度减少。 田柳茜 李卫忠 张尧 田立军 朱求安 彭长辉 陈槐关键词:青藏高原 雪深 积雪日数 岷江上游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研究 被引量:14 2008年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为研究工具,建立不同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情景,通过模型的校准与验证,模拟不同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径流响应。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森林植被面积的减小径流量增大,且裸地增加对径流影响最显著。模拟径流量随着降水的增加而增大,且增加量主要产生于雨季。 梁小军 江洪 朱求安 黄梅玲关键词:径流 SWAT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HEC-HMS水文模型在汉江上游褒河流域的模拟及适应性研究 在水文学的发展历史中,流域水文模型是产汇流理论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革命带给水文科学的一个极具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研究和开发出了多种流域水文模型,不同的水文模型各有特点,而且不同模型的水文过程模... 朱求安关键词:水文模型 新安江模型 空间插值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归因分析 被引量:33 2020年 高寒草地生态系统是青藏高原主要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对全球变化敏感.过去几十年,随着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加剧,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其变化的自然及人为相对贡献率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基于优化的模型差值法评估了1990~2013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变化的人为相对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产力显著增加,人类活动主导了草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人为相对贡献率达到74.0%,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增加的面积占比大于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面积占比,青藏高原草地可能已由过度利用转变为适度保护,但其特征呈现复杂性. 2000年后人类活动影响急剧增强,表明同期实施的大型生态恢复工程可能增加了高寒草地生产力.空间结果表明,两个时期相比有36.7%的草地生产力变化由气候变化主导转为人类活动主导,其中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是增加的两倍以上.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功能总体上开始呈恢复趋势,但人类活动主导草地生产力减少的区域也在增加,该区域可能已趋于人地关系发生转变的临界点.因此,退化草地的恢复与治理仍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重要支点,青藏高原草地适应性管理已刻不容缓. 陈槐 鞠佩君 张江 王元云 朱求安 颜亮 康晓明 何奕忻 曾源 郝彦宾 王艳芬关键词:植被指数 净初级生产力 基于SWAT模型的延河流域月径流量模拟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近年来SWAT模型在我国南方湿润半湿润流域以及众多大尺度流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在水文资料缺乏、气候相对干旱的流域应用不多。以黄土高原典型流域陕西省延河流域为例,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和GIS技术,根据延河流域现有的数据成功构建了基于SWAT的水文模型,其中1980—1985年为模型的率定期,1986—1989年为模型的验证期。通过对模型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及一系列率定,最终得到结果为:率定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和相关系数R2分别是0.644和0.832;验证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NS和相关系数R^2分别为0.63和0.872,均达到模型模拟的要求,表明SWAT模型基本上能够模拟延河流域月径流量水文过程,为SWAT模型在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朱烨 方秀琴 王凯 朱求安关键词:SWAT模型 延河流域 黄土高原 新安江模型在汉江江口流域的应用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31 2004年 针对汉江褒河流域上游江口地区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根据1981年~1985年连续5年的逐日水文观测资料,在运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日流量与次洪流量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分析表明,降水资料的处理对模型模拟精度有重要影响。日流量模拟的效率系数绝大部分在0.83以上,次洪流量模拟的效率系数都在0.88以上,模型在研究区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朱求安 张万昌关键词:新安江模型 基于SWAT模型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水文特征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10 2010年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水文响应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利用紫坪铺站与沙坝站实测流量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与验证。紫坪铺站校准期与验证期的ENS值分别为0.74、0.66,沙坝水文站校准期与验证期的ENS值分别为0.66、0.61。在黑水河下游流域建立三种干旱河谷扩大的情景模式,利用率定好的参数,模拟1978-1987年气象条件下的水文响应特征,结果显示干旱河谷区面积扩大导致径流输出值减小,同时引起蒸散发的增加,径流与蒸散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 梁小军 江洪 王可 朱求安关键词:干旱河谷 岷江上游 SWAT 层次分析法在若尔盖湿地退化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019年 若尔盖高原沼泽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沼泽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功能.采用Arcgis版本,分别从1978、1990、2000和2008年的中国湿地分布图中提取出若尔盖高原的湿地分布图,分析4个时期湿地的面积变化.发现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 170 km^2下降至2008年的5 379 km^2,整体变化幅度为-12.83%,变化率为-0.43%.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若尔盖高原湿地面积减少的驱动因子,发现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因子是超载过牧、挖沟排水、降雨变化、鼠虫害、人口增长,其权重值分别为0.380 1、0.157 3、0.138 6、0.075 2、0.073 3.上述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湿地在过去30年呈退化趋势,而导致湿地退化的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 王元云 何奕忻 鞠佩君 朱求安 刘建亮 陈槐关键词:面积变化 1961~2000年中国生态区紫外辐射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0 2009年 通过ANUSPLINE空间插值以及气候学意义上的幂函数换算,探讨中国大陆生态区紫外辐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论如下:(1)紫外辐射多年平均值和多年季节平均值大致以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为界线,呈现西部高东部低的总体格局,这主要与中国的地势和气候特点有关。(2)部分生态区40a来年和四季紫外辐射呈显著减少趋势;冬季的紫外辐射年际间变化程度较大,其次是夏季和秋季,春季和年均紫外辐射年际变化较小;可分1961—1972、1973~1990、1991~2000年3个时段,大部分生态区第二时段年和季节紫外辐射平均值较小,第二三时段普遍又开始增大,比第一时段小。 黄梅玲 江洪 朱求安 余树全 周国模关键词:紫外辐射 线性倾向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