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攀

作品数:7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直肠
  • 5篇直肠癌
  • 5篇肠癌
  • 3篇病理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2篇新辅助治疗
  • 2篇预后
  • 2篇直肠癌术
  • 2篇术后
  • 2篇术前
  • 2篇肿瘤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预后分析
  • 1篇预后预测
  • 1篇直肠癌患者

机构

  • 7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篇广东省佛山市...

作者

  • 7篇朱攀
  • 5篇周智洋
  • 4篇练延帮
  • 4篇曹务腾
  • 3篇邓艳红
  • 3篇邱建平
  • 3篇熊斐
  • 2篇康亮
  • 2篇袁芬
  • 2篇李文儒
  • 1篇王馨华
  • 1篇刘长珠
  • 1篇黄艳
  • 1篇张占文
  • 1篇谢佩怡
  • 1篇黄美近
  • 1篇王会敏
  • 1篇刘政军
  • 1篇郅敏

传媒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磁共振成像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42例直肠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42例直肠癌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本中心诊断直肠癌术后骨转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骨转移的诊断率、诊断方式,以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接受针对骨转移的治疗情况和诊断骨转移之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直肠癌术后骨转移的诊断率为1.1%(42/3 861),6例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诊断并经病理确诊,36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42例患者中,男性居多,患者中位年龄数值为56.0,术前CEA、CA199水平正常者居多;在新辅助治疗与辅助治疗方面,大多患者接受了化疗;组织病理学类型例数由多及少分别为管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微卫星稳定的肿瘤更多见。共有17例患者接受了化疗、3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其余患者未接受针对性的治疗。42例患者诊断骨转移之后的中位生存期为7.2个月。结论 直肠癌术后患者诊断骨转移的概率低,接受了化疗的患者、组织病理学类型为管状腺癌的患者和肿瘤为微卫星稳定型的患者更多见,患者的预后较差。
李桂婷曾志明潘希敏朱攀李彪邓文希符帅谢佩怡谢佩怡
关键词: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化疗组织病理学
全身扩散加权成像与PET/CT在胃肠道肿瘤复发和转移诊断效能方面的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比较全身扩散加权成像(WB-DWI)与PET/CT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诊断的准确率;并评估转移灶和正常组织的ADC值。方法通过28例被确诊为胃肠道癌和怀疑肿瘤复发患者WB-DWI和PET/CT检查结果比较,评估两种方法在检测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效能。以PET/CT和组织学和/或3~6个月的临床随访作为评估参考标准。两位影像诊断医生和一位核医学科医师对MR和PET/CT图像分别进行评估。用Kappa统计比较WB-DWI和FDG-PET/CT用于检测复发和远处转移的一致性。同时对18名健康志愿者的正常组织与转移灶之间的ADC值的差异进行比较。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确定正常组织与转移瘤之间的最佳鉴别诊断阈值(OTV)。结果 28例患者中,5例检出肿瘤复发。PET/CT检出20例淋巴结阳性共72个病灶,WB-DWI检出18例共64个病灶。远处转移部位包括肝脏、肺、肾上腺、腹腔和骨。WB-DWI发现1处脑转移灶。WB-DWI与PET/CT总体诊断性能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别(t=1.332,P=0.194)。WB-DWI在显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与PET/CT有很好的一致性,κ=0.877。在b值为600 s/mm2的WB-DWI中,淋巴结、肝、骨转移与各自正常组织之间的ADC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得出其ADC值分别为1.67×10-3、1.95×10-3和1.30×10-3 mm2/s时,诊断转移的准确率最高、效能最佳。结论在胃肠道肿瘤分期应用方面,WBDWI是一种可靠的无电离辐射的成像方法,可以达到与PET/CT一致的诊断性能。此外,ADC值是一种定量值,它在转移瘤的诊断方面有很高的价值。
龚佳英曹务腾张占文邓艳红康亮熊斐练延帮朱攀刘政军周智洋
关键词:全身扩散加权成像FDG-PET/CT胃肠道肿瘤表观扩散系数转移瘤
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直肠系膜筋膜的MRI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MRI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对直肠系膜筋膜(MRF)的评估价值。方法对40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均行盆腔MRI扫描。以T_2WI对MRF进行描述,分析新辅助治疗前后MRF征象的变化规律,并比较不同方位MRF的征象变化有无差异。结果新辅助治疗后,12例MRF发生征象改变。前方和后方MRF征象变化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不同征象与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进行关联,并采用两种主观判断方法,其中方法Ⅰ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均低于方法Ⅱ(50.00%vs91.67%、81.82%vs96.15%)。方法Ⅰ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稍高于方法Ⅱ(96.43%vs89.29%、85.71%vs78.57%)。根据方法Ⅰ和方法Ⅱ的诊断参数绘制ROC曲线,计算得出方法Ⅰ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32,方法Ⅱ的AUC为0.905对于新辅助治疗后MRF的评估,方法Ⅱ的诊断效能较方法Ⅰ更加准确(P<0.05)。结论在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前后,MRI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MRF征象特点,对预测病理MRF是否受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曹务腾周智洋邓艳红黄美近练延帮袁芬邱建平李文儒朱攀黄艳
关键词:直肠癌磁共振成像新辅助治疗
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联合经直肠三维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评价经直肠双平面超声联合经直肠三维超声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3例直肠癌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其中33例行CT检查,37例行MRI检查,检查后分别依据TRUS、CT、MRI对直肠癌进行T分期及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证实为直肠癌,并获得术后病理分期,术前TRus、cT、MRI的T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8.49%(50/73)、42.42%(14/33)、64.86%(24/37),TRUS与CT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而TRUS与MR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0);术前TRUS、CT、MRI的N分期的准确度分别为63.01%(46/73)、66.67%(22/33)、81.08%(30/37)TRUS与CT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41),而TRUS与MRI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TRUS在评估直肠癌局部浸润深度上较CT更为准确,在评估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更为优越。
刘长珠王会敏曹务腾练延帮袁芬朱攀周智洋
关键词:直肠癌腔内超声三维超声术前分期
钆剂胶囊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的初步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针对传统X线结肠传输试验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新型钆剂胶囊的磁共振结肠传输试验方法,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检查评估、半定量分析消化道各节段传输功能。材料与方法选择无急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症状的健康志愿者20名及慢传输型便秘患者5例,每名受试者吞服五枚钆剂/0.9%生理盐水胶囊(浓度比为1∶10)。应用1.5 T高场强磁共振扫描仪对摄入的胶囊进行扫描,采集序列选择肝脏快速容积采集(liver acceleration volume acquisition,LAVA)脉冲序列,自吞服后分时间段采集图像后对胶囊进行分析定位直至胶囊完全排空。结果 20名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33岁)及5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年龄34岁),均按照实验设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查,无明显不适。MRI结肠传输试验能达到预期检查目的,所有健康志愿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32.3±18.9)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平均结肠传输时间为(64.8±9.6)h,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结肠传输时间明显长于健康对照组。T1WI是显示胶囊的最佳序列。结论 MRI结肠传输试验可准确完整复制X线传输试验的结果,在此基础上还具有无辐射的优势,获得图像资料丰富,可清晰显示结肠形态并定位及半定量标记物,更准确发现残留标记物的数量及位置,在未来可作为结肠动力学的动态功能评估应用于临床常规。
熊斐王馨华邱建平郅敏谌黄威朱攀周智洋
关键词:结肠动力学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结合常规T2WI序列对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直肠癌诊疗中心接受新辅助治疗加根治性切除术的51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新辅助治疗前1周内和术前1周内行磁共振DWI和T2WI两种序列扫描成像,分别采用T2WI序列和DWI结合T2WI序列两种方法主观评价肿瘤有无残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pCR的预测价值。结果51例患者中12例(23.5%)获得pCR。DWI结合T2WI序列正确预测pCR8例,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8/12)和94.9%(37/39);单独采用T2WI序列正确预测pCR4例,其预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3.3%(4/12)和84.6%(33/39);前者对pCR的预测价值明显高于后者(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和0.590,P=0.001)。结论与单独应用T2WI序列相比。DWI结合T2WI序列能更加准确地对pCR进行预测。
曹务腾周智洋邓艳红康亮练延帮邱建平龚佳英熊斐李文儒朱攀
关键词:直肠肿瘤新辅助治疗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联合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在直肠癌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联合术前磁共振成像(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预测直肠癌总生存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2610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组织病理学证实为直肠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并根据淋巴结术前MRI(_(MRI)N)和术后病理(_(P)N)评估的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_(MRI)N+但_(P)N-(_(MRI)N+组)、P N+但_(MRI)N-(_(P)N+组)和_(MRI)N+且_(P)N+(_(MRI-P)N+组)。使用逆概率加权(IPW)校正混杂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估计总生存率,并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肿瘤特征与总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双向逐步Cox回归模型确定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_(MRI-P)N+组比_(P)N+组、_(MRI)N+组具有更高的肿瘤分期、更频繁的神经周围侵犯、更多的远处转移和更高的死亡风险(均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_(MRI)N+组、P N+组和_(MRI-P)N+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0.5%、79.1%和76.4%;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71.5%和59.2%。双向逐步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位置、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淋巴结送检个数、病理肿瘤分期、脉管内癌栓、神经周围侵犯、远处转移、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MRI-病理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联合术前MRI和术后病理评估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更准确预测直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
曾志明朱攀马德财邸小慧李桂婷邹文彬潘希敏
关键词:直肠癌淋巴结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