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药卫生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与生活质量的相关分析(英文)被引量:3
- 2005年
- 背景:约1/4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由于视力严重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目的:分析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关系,以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设计: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的横断面调查研究。单位: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病房。对象:选择2002-01/2003-05在南京军区总医院眼科病房住院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共81例。纳入标准: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且自愿参加本研究者;排除标准:患其他并发症(高血压、肾病等)者。根据视力分为两组:双眼视力0.06~0.1组28例,视力≤0.05组53例。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利用度3个维度评价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不同视力程度的社会支持水平;通过改良后生活质量指数(MQLI)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5个维度: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自我形象和物质基础。主要观察指标: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总均分、躯体健康因子分、心理健康因子分、社会功能方面因子分和物质基础因子分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视力在0.06~0.1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因子、主观支持因子、利用度因子均高于视力≤0.05组(P<0.
- 卢玉文丁华芬吴煊莉孔娜朱婷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社会支持生活质量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疗效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10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近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双眼植入虹膜固定型10L患者89例,屈光度范围-6.00-24.00D。观察术前、术后3个月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内皮计数、眼压(10P),以及3、4、5mm瞳孑L直径下像差均方根(RMS)值、调制传递函数(MTF)值。术前术后各指标变化采用配对£检验进行比较。结果178眼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IOL,术后随访2-48个月。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占80%,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87,P=0.003)。术后残余屈光度(-0-36±0.53)D。患者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稍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90,B=0.01)。术后高阶像差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瞳孔直径下的术后MTF值较术前稍有提高f5mm瞳孔直径下的高频空间除外),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固定型10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可逆性、可预测性等优点.并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但是虹膜固定型10L对角膜内皮、晶状体、虹膜的远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 黄振平陈月芹薛春燕夏元葛轶睿杨丽萍朱婷
- 关键词:虹膜固定型退行性高阶像差调制传递函数
- 虹膜固定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中期疗效
- 黄振平薛春燕夏元葛轶睿陈月芹杨丽萍朱婷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中参数对角膜内皮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评估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一些术前以及术中参数对术后角膜内皮损伤的影响。方法83例患者(10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前、术中记录患者年龄、核硬度、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切口累计消散能量(CDE)、注吸时间以及液流量。术前以及术后2周测量患者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D)、细胞变异度(CV)、平均细胞面积(AVG)、六边形细胞比率。结果术后2周,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377.14±283.00)/mm2,丢失率为(14.37±10.59)%,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角膜内皮形态发生改变,六边形细胞比率减少,术前、术后患者的CV、AVG、六边形细胞比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皮细胞丢失量与核硬度、超声能量、前房深度、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分别为P〈0.001,P=0.008,P=0.005,P=0.035),但与液流量、注吸时间、眼轴长度无相关(分别为P=0.420,P=0.607,P=0.823)。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核硬度、超声能量、前房深度等。应该提高手术技巧以及手术设备减轻对角膜内皮的损伤。
- 陈月芹薛春燕陈银朱婷叶芬胡钦瑞黄振平
- 关键词:角膜内皮细胞超声乳化手术超声能量前房深度
- 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治疗无晶状体眼的疗效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评价二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无晶状体眼的疗效。方法选取无晶状体眼患者15例(16眼),均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术后观察患者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均一次性成功植入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显微镜观察人工晶状体位于瞳孔中央。术后裸眼视力0.02-0.80,平均0.35,与术前裸眼视力(手动-0.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术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平均丢失率为9.87%。仅1例术后发生瞳孔区玻璃体阻滞。手术前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能够安全、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但人工晶状体对角膜内皮、虹膜等组织的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 陈月芹朱婷薛春燕杨丽萍曹春林黄振平
- 关键词: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二期植入无晶状体眼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
- 黄振平蒋峰吴勇唐溢文朱婷
- 激光共焦显微镜与组织病理学对翼状胬肉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比较被引量:1
- 2012年
- 背景研究表明,翼状胬肉是眼表的一种异常细胞增生性疾病,血管因素在它的生长和复发中起重要作用。多种抗新生血管治疗方法被应用于翼状胬肉,但活体观察翼状胬肉血管情况的研究尚少见。目的比较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翼状胬肉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研究的结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20例20眼为翼状胬肉组,手术中获取翼状胬肉组织;另收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行内眼手术及斜视手术的患者20例20眼为正常球结膜组,手术中获取正常鼻侧球结膜组织作为对照,翼状胬肉组患者均于术前用海德堡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采集5幅翼状胬肉头部的微血管图像,同时采集正常球结膜组正常球结膜微血管图像。对两组患者手术中获得的标本进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组织标本中微血管密度值,对翼状胬肉组患者激光共焦显微镜所测的微血管密度值以及手术标本中的微血管密度值分别与正常球结膜组进行比较,并分别将两组用两种方法测得的血管密度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下翼状胬肉基质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值为(8929±2993)μLm/mm2,正常球结膜中的微血管密度值为(4202±692)μm/mm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81,P〈0.01)。翼状胬肉的组织标本中CD31染色阳性的微血管数为(21.00±4.06)个/高倍视野,正常球结膜组为(6.07±1.75)个/高倍视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2,P〈0.01)。翼状胬肉组和正常球结膜组激光共焦显微镜活体测得的MVD值与免疫组织化学离体测得的MV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翼状胬肉组:r=0.649,P〈0.01;正常球结膜组:r=0.572,P〈0.01)。结论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活体动态观察翼状胬肉
- 薛春燕朱婷夏元吴艳黄振平田农
- 关键词:翼状胬肉微血管密度
- 92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围手术期安全性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围手术期的安全防范对策。方法对92例(119眼)糖尿病患者实施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事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术后视力≤0.1者8眼(6.72%),0.1~0.5者53眼(44.5%),≥0.5者58眼(48.7%)。术后角膜轻度水肿16眼(13.4%),角膜内皮褶皱14眼(11.8%),无前房积血、瞳孔粘连、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要注重血糖的控制,通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从而提高手术的疗效。
- 刘婷丁颖朱婷卢玉文
- 关键词:糖尿病白内障超声乳化围手术期
- Toric人工晶体矫正角膜散光及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Toric人工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100例106眼,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体,予以护理配合。结果术前患者BCVA为0.1~0.6,术后2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500±0.405)D,顺规散光10眼,斜轴散光10眼,逆规散光86眼,预期残余散光平均为(0.211±0.116)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200±0.179)D。结论 Toric人工晶体主要适用于伴有明显的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临床值得推广。
- 朱婷施宇华陈月芹胡钦瑞叶芬卢玉文黄振平
- 关键词:角膜散光护理
- 普拉洛芬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黄斑囊样水肿(cystoid macular edema,CME)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局部应用非类固醇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可以有助于促进术后视力的恢复。文中评估糖尿病患者局部使用普拉洛芬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的影响。方法将合并有糖尿病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120眼随机分为2组,每组60眼。实验组:普拉洛芬联合复方妥布霉素眼液局部点眼;对照组:局部应用复方妥布霉素眼液。术前以及术后4周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视力。结果术后实验组、对照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4周实验组以及对照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有所增加(P<0.01),实验组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对照组(P=0.003),实验组术后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36)。术后黄斑中心凹的增加量与BCVA(LogMAR)呈正相关(r=0.747,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及术后局部应用普拉洛芬能够预防术后CME的发生,并可能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视力。
- 陈月芹石尧薛春燕陈银朱婷叶芬胡钦瑞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黄斑囊样水肿非类固醇类抗炎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