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明
- 作品数:35 被引量:34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被”的语法化与“被NV”的形成(摘要)
- 本文以中古佛经为调查对象,详细考查“被NV”形成的过程,基本发现如下:公元300年以前的译经中,“被NV”十分罕见;至公元400年前后,“被NV”增多,但N多为无生命物,是V的工具或作用力而非施事(18例中N可分析为V的...
- 朱冠明
- 关键词:中古汉语语法特征被字句语义结构
- 中古译经处置式补例被引量:3
- 2004年
- 《中国语文》2000年第6期曹广顺、遇笑容先生《中古译经中的处置式》一文全面考察了中古译经中处置式的使用情况,对汉语处置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结论认为:“隋以前,译经中处置式以用‘取’字式为主,‘将’字式很少见,‘把’字式还没有。”据笔者考察,中古译经中还有一种处置式,即以“持”作为处置标志的“持”字式,也较为常见,该文未曾提及;这里列出8个例句,作为对该文的一点补充:
- 朱冠明
- 关键词:语法
- 汉语单音情态动词语义发展的机制被引量:49
- 2003年
- 情态动词大都是多义词,同一个情态动词往往被用来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态意义。历时地看,这种多义性是一种情态意义向另一种情态意义演化的结果。汉语单音情态动词也表现出了这种多义性,其语义发展的机制主要是隐喻和转喻,而转喻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朱冠明
- 关键词:汉语语法化
- 李贺《秦宫》诗“生色”考被引量:2
- 2019年
- 本文讨论李贺《秦宫》诗中"生色"一词的准确释义,并考察它的来源及在后世的发展变化。"生色"最初是中古汉译佛典中的一个义为"金"的仿译词,唐代并不常用,在宋代以后常常用于绘画和染织,也用于形容风景,义为"金色"。
- 朱冠明
- 关键词:金汉译佛典仿译
- 方以智《通雅》中的因声求义被引量:2
- 1999年
- 因声求义是考释语义的重要方法,一般认为是由对古音研究有巨大成就的乾嘉学者所创造使用。而实际上,方以智先于乾嘉学者在其《通雅》一书中已明确主张并成熟地运用了这一训诂方法,且在具体的语词训释中考求语源、辨明假借,获得了许多有见地的发现。
- 朱冠明
- 关键词:方以智因声求义语源假借
- 梵汉本《法华经》语词札记被引量:7
- 2005年
- 本文通过对勘《法华经》的两个汉译本与梵文本,对《法华经》汉译本中出现的一些词语及其理据进行了解释。这些具体的词语考释例证可以进一步证明梵汉对勘对汉译佛典语言研究的重要性。
- 朱冠明段晴
- 关键词:《法华经》札记语词汉译佛典词语考释汉译本对勘
- “阿堵”的前世今生
- 2022年
- “阿堵”一词来源于近指代词“是”与前缀“阿”的组合,是个北方口语词而由北人南渡带到江左,见于晋宋间。唐宋时期常常作为语典在诗文中使用,成为一个典型的书面语词。宋元时常见的口语词“元底”是来自古突厥语的借词,与“阿堵”无关。明清时期,作为“钱”的代称的“阿堵(物)”有从书面语向口语转化的倾向,但到了现代,这一口语化进程因社会因素而终止。“阿堵”这个词的历史,是汉语史上口语与书面语之间不断影响互动的实例。
- 朱冠明
- 关键词:语典
- 再谈近指代词“這”的来源被引量:6
- 2019年
- 汉语近指代词"這"从唐代开始见于文献,但它的来源一直众说纷纭,迄无定论。本文从语法功能和语音变化两个方面论证"這"来自中古以前常见的近指代词"是",同时也讨论了"是"在中古以后的去向,即北方成为"這",南方成为"底"。"這"的个案充分说明唐代是汉语从中古向近代迈进的重要阶段。
- 朱冠明
- 关键词:近指代词
- 时间名词“现在”的来源及中国化
- 2021年
- 现代汉语常用的时间名词"现在"是一个来自汉译佛典的借词,在佛经翻译中对译梵文原典的同义并列结构。"现在"在中古佛典中就具有了时间名词的用法,但从中古至明代中期千余年的中土文献中见不到"现在"的用例,直到明末才又见于文献,并在清代中期完成了它的中国化历程而彻底融入了汉语。"现在"的中国化途径代表了一种不同于以往认识的佛典语言中国化。
- 朱冠明
- 关键词:借词佛典
- 情态与汉语情态动词被引量:89
- 2005年
- 情态是人类语言中一个重要的语法范畴.表示情态意义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但作为一个语法范畴,其内部成员应具有封闭性和基本一致的形式特征.汉语中的情态动词(一般称为助动词)是汉语情态范畴的核心成员.根据国外学者对情态语义的研究,我们可将汉语情态动词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知识情态三大类,又可分为表可能性、盖然性、必然性三个等级.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更好地分析情态动词的语义及其发展.
- 朱冠明
- 关键词:情态情态动词语法范畴语义类型